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年盐城市中考历史试卷
(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殷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后期 D.战国晚期
2.他的思想包含了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朴素的辩证法,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等。“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主父偃 D.董仲舒
3.“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下列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4.“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该作品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马致远 D.关汉卿
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政府曾在该地区( )
A.设置宣政院 B.册封达赖 C.设置伊犁将军 D.册封班禅
6.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将大量鸦片走私到中国,不仅毒害了中国人的肉体和心灵,也使得清朝的吏治腐败不堪。为此,清政府( )
A.颁布“禁海令” B.发动虎门销烟 C.开展洋务运动 D.倡导“实业救国”
7.“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李鸿章的观点体现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
A.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B.实现了民族独立目标
C.导致了民族工业萎缩
D.根除了列强侵略势力
8.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由上海前往北京策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该案发生后,革命党人发动了(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南昌起义
9.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下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从鸦片战争时期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 )
A.自强求富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主科学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
11.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下面漫画寓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位于( )
A.南京 B.沈阳 C.武汉 D.长春
14.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笔记中出现了“深圳”“南通”“长三角””“重庆”等关键词。他可能在研究真题模拟分类(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香港、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这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D.“九二共识”的达成
16.“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和政治体系以及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它是阿拉伯文明独特的印记。”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7.当时许多意大利人深信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生活的目的是发展自己本身的潜能。该观念体现了( )
A.种姓制度的特点 B.西欧庄园的性质 C.大化改新的内涵 D.文艺复兴的核心
18.观察下图。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
A.启蒙运动影响美洲地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D.无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进程
19.“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这一现象得益于(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模式的推行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0.某国际组织致力于规范多种贸易行为,从而将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该组织是(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21.下列图片承载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解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包含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
(2)写出图2对应的纸币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最早出现的地区。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图4与清朝哪项对外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22.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写出材料中1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失败对俄国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它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改编)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改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及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C项正确;殷商、西周主要使用青铜器,未出现铁器、牛耕,排除AB项;战国在春秋之后,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的建议,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思想,排除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