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基础复习
第五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
【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嗅(xiù)觉 拯(zhěnɡ)救 庞(pánɡ)大 嘶哑(sī yǎ)
挓挲(zhā shā) 无可奈(nài)何 铁链(liàn) 颤(chàn)抖
攀(pān)登 假(jià)期 似(sì)乎 石级(jí)
二、易写错的字
嗅:右部是“臭”,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丶”。
奈:上部是“大”。
幼:右部是“力”,不要写成“刀”。
搏:注意左部是“扌”。
攀:上部要写紧凑,不要忘写“大”。
猴:右部不要多写一竖。
颤:左半部分的“回”“日”都要写得略扁一些,左边最后一笔是提。
鲫:左部的“鱼”末横变提。
三、一字组多词。
嗅(xiù):嗅到 嗅闻 乳臭未干呆(dāi):呆立 呆滞 呆若木鸡
奈(nài):无可奈何 无奈 事出无奈巢(cháo):巢里 巢穴 鸠占鹊巢
齿(chǐ):牙齿 口齿 唇亡齿寒躯(qū):身躯 躯体 血肉之躯
掩(yǎn):掩护 掩盖 瑕不掩瑜护(hù):掩护 护送 官官相护
幼(yòu):幼儿 幼小 尊老爱幼搏(bó):搏斗 搏杀 殊死搏斗
庞(páng):庞大 面庞 庞然大物量(liàng):力量 尽量 自不量力
愣(lèng):愣住 呆愣 装傻充愣哩(lǐ):上面哩 着哩 噼里啪啦
级(jí):石级 高级 拾级而上链(liàn):铁链 项链 链条定律
颤(chàn):发颤 颤栗 胆颤心惊攀(pān):攀着 攀登 高不可攀
猴(hóu):猴子 猕猴 猴年马月鲫(jì):鲫鱼 金鲫 过江之鲫
念(niàn):纪念 思念 念念不忘辫(biàn):辫子 小辫 抓小辫子
呵(hē):呵呵 呵护 一气呵成
四、多音字。
相 | xiàng(照相) | 似 | (相似) | 强 | qiáng(强大) |
xiāng(相信) | (似的) | qiǎng(勉强) | |||
jiàng(倔强) | |||||
发 | fā(发现) | 假 | jià(放假) | 悄 | qiǎo(悄然无声) |
fa (头发) | jiǎ(假如) | qiāo(悄悄) |
五、形近字
躯(身躯) 掩(掩护) 护(保护) 庞(庞大) 幻(幻想) 博(博大)
驱(驱寒) 淹(淹没) 炉(炉火) 宠(宠爱) 候(时候) 瓣(花瓣)
幼(幼儿) 搏(搏斗) 猴(猴子) 辫(辫子) 级(班级) 颤(发颤)
六、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打猎 猛烈 牙齿 身躯 掩护 幼儿 庞大 笑呵呵
搏斗 力量 石级 发颤 猴子 纪念 辫子
2.成语
无可奈何 白发苍苍
七、近义词
猛烈~强烈锋利~锐利绝望~失望掩护~保护
拯救~营救搏斗~格斗 笔陡~陡峭似乎~好像
庞大~巨大急忙~赶紧发颤~发抖奋力~尽力
纪念~怀念鼓舞~鼓励居然~竟然汲取~吸取
八、反义词
猛烈→微弱拯救→迫害紧张→放松嘶哑→清脆
庞大→渺小危险→安全奋力→松懈纪念→忘却
仰→俯笔陡→平缓鼓舞→打击
九、词语解释
无可奈何: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挓挲:张开;伸开。
拯救:指援助使其脱离危险。
笔陡:(山坡)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似乎:仿佛;好像。
汲取:吸取;吸收。
发颤: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动。
十、词语积累。
①AABC式词语:翩翩起舞
类似的词语:彬彬有礼 高高在上 历历在目
②形容高兴的ABB式词语:笑呵呵 乐悠悠喜滋滋笑嘻嘻
③表示无奈的词语:无可奈何
类似的词语:万般无奈 无计可施 迫不得已 百股无奈
④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白发苍苍
类似的词语:眉清目秀秀外慧中大腹便便玉树临风明眸皓齿鹤发童颜唇红齿白老态龙钟
⑤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 和颜悦色 目瞪口呆
⑥量词:一棵树 一只麻雀 一场搏斗 一位老爷爷
⑦修饰词:笔陡的石级 全身的羽毛 嘶哑的声音 庞大的怪物 高高的树枝
十一、句子积累。
1.比喻句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把老麻雀飞下来的动作比作石头落下来,突出了老麻雀急切的心情和飞下来的动力。
2.夸张句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都峰的高与陡峭,让小作者有些发颤。
3.仿写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一会儿……一会儿……像……”写句子)
示例:云朵一会儿聚成小鱼,一会儿聚成小兔,真像个调皮的孩子。
十二、课文回顾。
16.《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课文塑造了一个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形象。
17.《爬天都峰》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表达了“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我家的杏熟了》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家里杏儿成熟时,自己数杏和奶奶给小伙伴分杏的事,表现了奶奶淳朴、善良的品格。
《小木船》讲的是“我”和好朋友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与“小木船”密切相关的事情,说明了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相互谅解才能增进友谊。
十三、单元复习要点
1.《麻雀》:能从多感官的角度把事情说清楚。
2.《爬天都峰》: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会写叙事类作文。
十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鲁迅《风筝》
推荐理由:《风筝》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由北京天空中放风筝的场面,回忆起儿时往事——对喜好放风筝的弟弟万分嫌恶。但是在作者长大后了解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此对年少时抹杀小兄弟的爱好感到深深的自责。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从最早对放风筝的嫌恶,到反思后的沉重,使文章蕴意极深。读的时候可以抓住文章的感情变化体会作者的内心。
十五、素养与能力
16.《麻雀》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17.《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习作》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6课:《麻雀》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讲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2.课文重点解读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理解:“摇撼”的意思是使劲地摇动,说明风刮得特别大,这句话交代了小麻雀落在地上的原因,为后文做铺垫。
(2)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理解:这句话是小麻雀的神态描写,“呆呆地”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了,这两个词写出了小麻雀的茫然无助,让人十分同情,也为老麻雀的出现埋下伏笔。
(3)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理解:这句话写老麻雀在猎狗走近小麻雀时的行动。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老麻雀在遇到庞大的猎狗威胁时,毫不迟疑,非常果敢地、迅猛地出现在猎狗面前,表现了它的勇气和胆量。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老麻雀面对猎狗这个庞大的敌人,心里很紧张,以至于全身的羽毛都张开直立起来了。这句话充分表明了老麻雀无畏地保护自己孩子的感人情景。
(4)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理解: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从“走近”“嗅”“张开”“露出”这一系列关于猎狗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小麻雀的处境十分危险。
(5)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理解:这几句话是对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描写。第一句话表明老麻雀虽然身小力单,但还是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第二句话说明老麻雀由于紧张而全身发抖,声音也嘶哑了。第三句是写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充分地表明了老麻雀拯救自己的孩子的决心和勇气。第四句话写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3.主题概括
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4.学有所得
老麻雀在猎狗面前是“渺小”的,它根本没有能力与猎狗抗争。但为了小麻雀,它勇敢地站了出来,这种勇敢源于对小麻雀深深的爱。这是多么伟大而又惊天动地的爱啊!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2)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
理解: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3)猎狗为什么会慢慢的,慢慢地先后退?
理解:猎狗没有想到老麻雀会有勇气来和自己搏斗,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所以退却了。还有一种解释是猎狗被老麻雀的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这与之前猎狗凶残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理解: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小说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新动向,构思新颖,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文字极为精练、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猎人笔记》。
(2)麻雀
麻雀,鸟类,头圆,尾短,嘴呈圆锥状,翅膀短小,不能远飞,善于跳跃,啄食谷粒和昆虫。有的地区叫家雀儿(jiā qiǎor)。
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英文名:sparrow 。国家保护动物。
(3)古诗阅读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推荐阅读
小鸭子过马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鸭妈妈决定带着鸭宝宝们到公园散步。
一路上,鸭宝宝们唱着歌,非常高兴。小鸭子有的东瞧瞧,西望望,好奇地看着这个繁华的城市;有的在问哥哥,那个长着四个轮的“怪物”是什么;有的则跟着鸭妈妈,想快一点到达公园,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鸭妈妈大摇大摆地在前面带路,还
不时地回过头来,好像在对鸭宝宝们说:
“孩子们,快跟上,不要掉队!”
第17课:《爬天都峰》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陡峭的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山高路陡等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2.课文重点解读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理解: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拳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理解: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理解:“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理解: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3.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4.学有所得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课文中的“我”和老爷爷共同战胜了自己,爬上了天都峰。同样,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给自己鼓励和信心,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理解: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理解:在爬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
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我”既兴奋又激动。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理解: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使“我”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4)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了“我”和老爷爷能够爬上天都峰顶的原因:一是“我”和老爷爷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我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7.课外拓展
(1)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2)鲫鱼背
鲫鱼背在天都峰上,以奇险著称。从天都峰脚,手扶铁索栏杆,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即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 gāng,石桥 ) ,这里是登峰顶的必经之处。此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
(3)黄山四绝
【奇松】
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其中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30余株。
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于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石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计数。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怪石】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其中著名的怪石有“飞来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等。
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
【云海】
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特别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而波涛汹涌、白浪排空,黄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东海、前海、后海。
【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紫石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黄山温泉由紫石峰下喷涌而成,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几百吨,长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左右,属高山温泉。
(4)黄山三瀑
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瀑布响似奔雷,泉水鸣如琴弦,一派鼓乐之声。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形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
(5)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对黄山作的极高的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意即天下名山有的优点,黄山都具备。
(6)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中国——黄山
黄山于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交流平台
(1)交流中心
作者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交流指导
紧密联系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回顾、总结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可以先回顾两篇课文,说说作者的表达顺序,再次感受“按一定顺序写事”的重要性。再交流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写一件事情,除了要把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把事情写具体。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环节、重要的场面和重要的人物,加以具体的描写。
(3)交流示例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比如,《爬天都峰》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通过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麻雀》一文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的。
写清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麻雀》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写的。
还可以抓住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来写事。比如,《爬天都峰》就是通过写“我”爬山的心理、动作语言来写清楚爬山的过程的。
初试身手
(1)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我发现:这个栏目旨在锻炼我们看图说话的能力。描述画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身份、动作、表情等,了解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事情。②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如从近到远、人物的座位等。③适当地发挥想象,叙述时既要条理清楚又要生动形象。
我会说:左边有两幅图画,第一幅图画中的人在进行跑步比赛,旁边有同学在加油,在介绍的时候,要抓住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展现现场热烈的气氛;第二幅图画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给老奶奶过生日的情景,介绍的时候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我会写:赛道上几个男孩子咬紧牙关,奋力地奔跑着,他们争先恐后,脚下如同生了风一样……操场边上,啦啦队的同学们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大声喊“加油”
今天奶奶70岁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给奶奶过生日,爸爸买来了生日蛋糕,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饭菜。两个孩子祝奶奶“生日快乐”,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2)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会说:在描写做家务的过程时,要注意:①动作描写,比如致志和不辞劳苦;②按照一定的“抓、拿、掂”等词写出人物的专心顺序,比如炒菜的时候,先拧开燃气灶,再倒油,然后放菜……
我会写:爸爸先用葱花炝锅,然后“滋啦”一声,把菜倒进了锅里。爸爸熟练地用铲子翻炒着,只见他右手翻炒,左手撒盐。几了。我心想:爸爸真棒!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