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名句名篇默写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请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与自然为友 | 为遇见自己
① 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在观沧海时曹操遇见了自己广阔的胸襟。 |
能悟得真理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次北固山下王湾悟得时序更迭、新旧交替的哲理。 |
与季节为友 | 易饱尝思念
③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趁着一轮峨眉秋月,李白沿途辗转多地向友人诉说自己的思念。 |
可珍视重逢
④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 重逢在暮春里,杜甫借落花与友人感慨此生此世。 |
与自己为友 | 品尝孤独况味
⑤ 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行军途中,无人相伴,岑参只得沉溺于孤寂,深发感慨。 |
不忘来时初心
⑥ __________________,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在《山中问答》中借天地美景,表达了自己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也暗藏自己内心的伤恨。 |
与仁德为友 | 明善恶之别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反是。”,阐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从中我明白了助人达成美好愿望的情怀,不但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慰藉,还能给人以生活或事业上的帮助,是在积德行善。 |
2.古诗默写。
中国古典诗歌是典型的自然意象诗。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就是诗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__________________(1),小桥流水人家”承载着马致远浓浓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2),闻道龙标过五溪”抒发了对好友不幸远谪的哀愁。“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3)”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4),应傍战场开”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渴望和平之情;而《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两句,遣词精妙,表现了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历史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精神力量。
3.以下是一篇关于“家之风”的来稿,请你帮忙完善。
我们家是“诗歌之家”,父母从小教导我要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从诗歌中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我从曹操的“(1)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感受到他宽广的胸襟,从陆游的“(2)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感受到他的爱国之心,从谭嗣同的“(3)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感受到他的少年志气。我从诗歌中学到了人生的智慧,孔子告诉我,学习和思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告诉我,不要因为秋天而悲伤,要有“自古逢秋悲寂寥,(6)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胸襟。我从诗歌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7)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乡书何处达?(8)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浓厚的(9)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诗风、诗情的传承于我而言就是家风的传承。
4.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 内容 |
渴望和平 |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
关心好友 | 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自己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
思念家乡 |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远眺天涯落日,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那一刻,更溢满游子的孤独;站在小舟之上,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 |
5.小龙组对所学古诗文做了如下整理,请你参与交流。
古诗文整理单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情感赏析:日月的运行,似乎是从浩瀚的海洋中发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抒发壮志情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情感赏析:诗人通过联想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抒发了自己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情感赏析:诗人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明月人性,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情感赏析:“落花时节”既是写景,又暗喻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的深沉悲哀。 ⑤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情感赏析:诗人描写边塞月夜寒气袭人的独特景色,渲染凄惨的心境。 ⑥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情感赏析:生动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⑦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情感赏析:本句运用比喻修辞,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 |
请你从整理单中发现一条写景可以运用的技巧:⑧__________________ 。 |
6.补全下侧的古诗文名句。
【古诗文名句】
中国的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抒情传统,怀乡则情溢于景,“(1)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观海则意溢于海,“水何澹澹,(2)__________________”。情有时直白,“遥怜故园菊,(3)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含蓄,“乡书何处达?(4)__________________”。友情依依,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传情:“(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乡关而愁:“(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贤哉颜回,孔子在《雍也》中赞叹其安贫乐道(连续的上下句):“(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是曹孟德眼中豪情壮志的秋日胜景。岑参处于军旅之中,喟叹“(2)___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马致远借深秋之景“(3)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图。“峨眉山月半轮秋,(4)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轮秋月却让离乡外出的李白百感交集。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5)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站在人生之秋,诸葛亮希望孩子志当存高远,发出了“(7)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的谆谆教诲。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9)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由此可见,学习需要运用《论语》中“(10)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中所提到那样,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8.请加下列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内容 | 名句 | 出处 |
思乡怀友 | ①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②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
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 |
③ 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
学习方法 | ④ 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述而》 |
⑥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 |
自然理趣 | 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9.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1)美景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向往之情,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草木“①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充满勃勃生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山水“②____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画卷美丽动人;李白《峨眉山月歌》中描写秋月“③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意境优美醉人。但凄凉之景往往令人凄苦哀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夕阳西下,④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大漠与月“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倍感凄清苍凉。
(2)漫步河边,孔子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想到消逝的时光和生命,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0.班级开展寻找“世界上另一个你”的活动,从古诗中出发,跨越时空,寻找那一份相似的情绪。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序号 | 世界上这一个你 | 世界上另一个你 |
(1)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和将士们听着远方羌笛悠悠,难以入睡,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哀怨的笛曲,折射出征人的心情。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异曲同工的诗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
(2)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在听闻战乱结束后,欣喜若狂,连用四个地名,写出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连用地名,写出行船之快,抒发思念之情的诗句是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
(3) | 《水调歌头》
苏轼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苏轼借明月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共看同一轮明月。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情感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⑤__________________。 |
(4)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
刘禹锡以问语出之,看到秋风中的雁群,思乡盼归之情油然而生。
王湾面对北归的雁群,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下这样的感慨:乡书何处达,⑥__________________。 |
(5) | 《山坡羊》
宋方壶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
宋方壶用“陋巷箪瓢”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境界。这一典故出自《论语》中颜回的事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⑦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 |
11.请帮助小潭从课本中搜寻古诗文名句,整理到表格中。
美景 | 诗句 | 出处 | |
水 | 静谧之水 | ① 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开阔之水 | ② 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
磅礴之水 | 秋风萧瑟,③______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 |
月 | 怀人之月 | ③ 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④ 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 ||
思乡之月 | 回乐烽前沙似雪,⑥__________________。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
乐事 | 子曰:“⑦_______,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⑧_______,不亦君子乎?” |
(《论语》十二章) |
12.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 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关切和同情的心意托明月带给对方,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和王昌龄之间的深厚情谊。
⑤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天涯沦落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诗文原句填空。
情感 | 出处 | 诗句 |
大好河山,豪情壮志 | 曹操《观沧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 ,若出其里。 |
外出闯荡,(2) | 《峨眉山月歌》 | 夜发清溪向三峡,(3) 。 |
寄语大雁,家书传情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乡书何处达?(4) 。 |
故人重逢,感慨良多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正是江南好风景,(5) 。 |
宽容大度,君子风范 | 《论语》十二章 | (6) ,不亦君子乎? |
芦笛声声,乡愁绵绵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 ,(8) 。 |
日暮时分,乡愁渐浓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9) ,(10) 。 |
14.名句默写。
开学两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在古诗文中欣赏美景,感受诗情,学习方法等。我们一起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欣赏“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的开阔平静,也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萧瑟;我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李白将关切之心寄托于明月的诚挚友情,我们也在李益笔下感受边疆将士们“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____”的思乡情切;我们也在《论语》中学习到“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的方法,认识到“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
15.古诗文名句默写
在古诗文里,我们享受视觉的盛宴:“水何澹澹,(1)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是波涛激荡、岛屿耸立的大海之景;“回乐烽前沙似雪,(2)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边城夜色;“(3)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羁旅在外的游子所见的深秋村野。在古诗文里,我们感受古人的情怀:“(4)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蕴含着新旧更替的哲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借月寄托的念友之情;“(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对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论述。
16.理解情感是朗诵前提。为此,小文整理了诗歌阅读策略。请帮他完成以下表格。
赏析角度 | 古诗文名句 | 我的发现 | |
品意象 | 月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 ②_________________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
析技法 | 虚实结合 | 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 由眼前之景而生的联想或想象,往往隐藏着诗人内心感受与情感。 |
④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
抓情感
关键词 |
思乡怀友 | 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抓住直抒胸臆的关键词,是理解诗歌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
小结:正如孔子所说: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边学边思考,学习才能更加高效。 |
17.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入古诗文名句。
中华传统文化精深广博。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我们会以“有朋自远方来,①
_________________”表达欢迎之情;也会以“三人行,②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善学之意;更会以“③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表现君子之风。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字里行间透出人生百味:我们能从“峨眉山月半轮秋,④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外出闯荡之憧憬与喜悦;能从“⑤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和“不知何处吹芦管,⑥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征人战争之苦与思乡之情;能从“正是江南好风景,⑦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个人身世之悲与时代落幕之叹;还能从“⑧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中感悟出新旧交替之哲理。
18.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 示例 |
渴望和平 |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⑴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⑵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
关心好友 |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自己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
思念家乡 |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轻吟“⑸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站在小舟之上,高唱“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 |
19.完成下列默写填空
回首童年时光,我们不能忽略友谊的力量,如同《论语》中所说,“(1)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朋友是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们在一起,也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做到“三人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我们还学习过表达对朋友思念的诗句,我们可以用李白写下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20.古诗文积累。
古代的诗歌里寄寓着无限的情思。友情依依,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借月传情“峨眉山月半轮秋,(1)_________________”;乡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听笛声而起乡愁“(2)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壮志满怀,曹操在《观沧海》中用草木呈蓬勃生机“(3)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古人的言语里闪现着无穷的智慧。孔子用“(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和学生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孔子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导,告诉我们不应该恼怒,应保持原有的风范;(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孔子教导我们不仅要能学习别人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缺点,更要引以为戒。
21.我会理:根据提示填写相应诗句,完成诗词整理单
主题:一切景语皆情语 | ||
诗中情理 | 诗中景象 | 诗中有法 |
李白借助“明月”意象,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 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
《山中问答》中诗人描写对山野的留恋来表达厌恶功名利禄之情。 | ③ _________________,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 |
《天净沙·秋思》中以秋天特有的晚景来渲染悲凉的气氛。 | ③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 |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三个地名表明船行之快,思友之深。 | 夜发清溪向三峡,④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 |
《观沧海》中借大海之宏伟气势抒作者之博大胸襟与远大抱负。 | ④ _________________,⑥ 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 |
《次北固山下》中以时序的交替来传达新生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 ⑦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借故园之菊表达诗人惜花、思乡、感时、伤乱之情。 | ⑧ 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
⑨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⑪_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论语》) ⑫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
22.古诗文名句填空。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诗歌中绕不开的情愫。李白借皎洁明月抒发离别之恨:“我寄愁心与明月,(1)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中写月映清江美景,抒发惜别之情:“夜发清溪向三峡,(2)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在外游子的浓浓乡愁(3)“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王湾从残夜未尽,红日初升的美景中悟出人生哲理:“海日生残夜,(4) _________________。”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杜甫和故人相遇不禁感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大漠似雪,月华如霜,李益的愁思在笛声中蔓延:(6)“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孔子在江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江水,感慨时光匆匆:(7)“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观沧海》中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8)“ 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继而通过想象,抒发自己的豪迈气概。
23.古诗文名句积累。
文人墨客,吟诗填词,饱含秋意。曹操途登碣石,临风观海:“(1)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李白初出峨眉,举头望月:“峨眉山月半轮秋,(2)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岑参身处军旅,登高感怀:“(3)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游子秋野残阳,顿生愁思:“夕阳西下,(4)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秋思》)。
翻开古诗文的扉页,经典名句犹如秋日硕果,山中珍奇,回味无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把思念托与了明月:“(5)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奇特的想象中饱含对朋友的牵挂;《次北固山下》王湾含蓄地告诉我们时序交替、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的是:(7)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中谢道韫“(9)_________________”的经典比喻,展现了咏絮之才情,成就一代才女之美名;《论语》里曾子认为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其中“(10)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是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24.古诗文复习
(1)诗中有景。“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有黄梅时节江南雨季的迷人景致。
(2)诗中有情。那巍巍泰山之巅,“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是壮志豪情;
(3)那曲院风荷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是高洁雅情。
(4)诗中有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 《登飞来峰》)蕴含着人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之哲理。
25.古诗文名句填空。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代文人的足迹遍布祖国美好山河。李白离开故乡,外出漫游,离友人愈远,思念之情愈深,从而写下了“夜发清溪向三峡,①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李商隐在巴蜀之地想象回家与妻子团聚后的“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的欢乐情景;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④_________________⑤ 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
26.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凝练隽永的古诗往往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思绪和情怀。思天下,有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1)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思友人,有李白的《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思故乡,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3)_________________”;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4)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思和平,有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5)_________________”;更有马致远的羁旅之思:“夕阳西下,(6)_________________”;还有孔子对学与思的辩证讨论:“(7)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请你也写出连续的两句与“思”有关或含思念之情的诗句(不可采用卷中出现的诗句):“(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观沧海》中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面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
(4)《天净沙·秋思》中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推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诗文填空。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并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5)小学六年眨眼而过,如今我们已迈入中学大门,时光飞逝,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在河边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华如霜营造边城凄神寒骨的氛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29.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习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中,展望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美好未来,引用《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中巴两国目前宽广的合作前景不谋而合。
(5)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既写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______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子曰:“_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
30.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雅行 | 出处 | 古诗文名句 | 点评 |
遇见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1)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 美好的回忆 |
学习 | 《<论语>十二章》 |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
怀友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 托月表相思 |
戍边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4)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边塞的荒寒 |
奇想 | 曹操《观沧海》 | (5)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
博大的胸怀 |
31.请梳理半个学期学过的古诗文,完成下列表格。
ㅤㅤ时光浩渺,亘古永恒,能遇到千百年前的古诗文,我们何其幸运。我们在古典诗文中与万物邂逅,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对话,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诗文内容 | 情感/哲理 | ||
意象 | 花 | (1)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对好友赴任路途险远的关切与同情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 ||
月 | 峨眉山月半轮秋,(3)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 对故乡、故人的依依不舍 | |
(4)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 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蕴含着浓郁的乡愁 | ||
水 | 枯藤老树昏鸦,(5)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温馨安详的场景更勾起内心的孤独凄凉 | |
子在川上曰:“(6)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 时间如流水,劝慰我们要惜时 | ||
哲理 | 学习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7)_________________。” | 读书时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
为人 | 子曰:“(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为人要践行三个原则: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
32.以下是三位同学在“积累本”上对已学古诗文的归类整理,方法值得大家借鉴请你帮他们将诗句填写完整。
同学甲 | 同学乙 | 同学丙 |
借景抒情篇(按技法) | 诗圣李白篇(按作者) | 学习方法篇(按主题) |
(1)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李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句填空) |
(5)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6)你的同桌上课笔记做得很仔细,但在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于是你可以送他《<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与他共勉。 |
33.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4)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运用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月星辰是诗人们常爱吟咏的对象,请写出有关“日”的古诗文句子(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4.古诗文名句默写。
日月东升西落,皆可入诗入画。“(1)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曹操借日月展现自己博大胸襟;“夕阳西下,(2)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借落日抒写游子的孤寂愁苦;“(3)_________________,(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月表达对朋友的深切关心;“(5)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借日月揭示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7)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借月渲染边塞的荒寒凄冷。
35.请在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完成“古代文人的交友之道”梳理探究。
“古代文人交友之道”主题单 | ||||
出处 | 朝代 | 作(编)者 | 诗文名句 | 探究 |
《峨眉山月歌》 | 唐 | 李白 |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①_________________。 |
结合你对表格中的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谈一谈你悟出的交友之道。
(1)要关心朋友。 (2)⑦_________________。 (3)⑧_________________。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唐 | 李白 | ②___________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 |
|
《江南逢李龟年》 | 唐 | 杜甫 |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③_________________。 |
|
《论语》 | ⑤ _________________,
不亦君子乎? |
|||
⑥ _____________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⑥《_________________》 | 南朝 | 刘义庆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36.请将下表中横线处的诗句补充完整。
出处 | 诗句 | 赏析 |
《观沧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 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沧海,展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广阔胸襟与英雄气概。 |
《天净沙·秋思》 | ③ 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④_________________。 | 诗人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描绘的凄凉秋景使游子满怀凄凉。 |
《<论语>十二章》 | 三军可夺帅也,⑤_________________。 |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坚定自己的志向,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是事业成功的大门。 |
《峨眉山月歌》 | 夜发清溪向三峡,⑥_________________。 | 夜间乘船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⑦ ___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__。 |
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
37.孩童的想象天马行空,饱含诗味和趣味。请根据下表,填写诗句。
简笔画 | 联想 | 诗词 | 诗句 |
高挂在天空的太阳或月亮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______。 | |
②_________________ | 《观沧海》 | ③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 | |
《天净沙·秋思》 | 夕阳西下,④_________________。 | ||
《次北固山下》 | ⑥ 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 ||
晴空万里凌云鹤 | 《秋词》 |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
时光如流逝的河水 | 《论语》 | 子在川上曰:⑥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
38.根据要求,对已学古诗进行梳理,完成“古诗学习探究单”。
策略 | 诗句 | 收获 |
看
标 题 |
(1)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标题常点明时间、地点,概括事件,蕴含情感。 |
抓
意 象 |
(3)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古人常借助意象“月”和“雁”表达思亲思乡之情。 |
明
手 法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对比衬托,抒发离人愁思。 |
(6)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 虚实结合,彰显博大胸襟。 | |
▶总结:依据阅读策略,温习学过的古诗,我们得到了新的理解和体会,正如孔子所说:“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9.古诗文名句梳理
漫步古代贤者之林,有领略水波荡漾之景的曹操:“(1)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有托付愁心给明月的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2)_________________”;有感怀征人绵绵乡愁的李益:“(3)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有追忆风光岁月的杜甫:“(4)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
先贤的智慧,启人心智。从《论语》“(6)_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中,我们体悟颜回安贫乐道的处世之道; 从《次北固山下》“(7)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受王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从古诗词“(9)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明白珍惜时光,不可蹉跎的道理
40.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默写古诗词。
【春江】(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夏蝉】(2)___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唐·王籍)
【秋鹤】(3)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唐·刘禹锡)》)
【冬梦】夜阑卧听风吹雨,(4)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游子思乡】夕阳西下,(5)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元·马致远)
【为官思亲】(6)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征战沙场】(7)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观沧海》东汉·曹操)
【边塞盼归】(8)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42.古诗文名句填空。
情,因其深挚与悠远,常常为古今文人所吟诵。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以月载情,吟唱“⑴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寄寓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是亘古不变的朋友之情。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到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在困苦的境遇里,也始终保持自己的愉悦心境,吟道“⑶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这是老师对弟子的无限欣赏之情。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吟咏“⑸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这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之情。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触景生情,吟诵“⑺__________ ?⑻___________”,这是他无尽的思乡之情。
43.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________________,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⑶遥怜故乡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⑷子曰:“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论语·学而》)
⑸“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营造边城凄神寒骨的夜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44.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⑵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⑶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⑷在生活中,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学会从反面借鉴,正如《论语》所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⑸《江南逢李龟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景书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巨变与时代沧桑的无限感慨。
45.【梳理二】用表格归类法积累背诵篇目
古诗文填空
比喻、拟人 | ① 春天_______________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② 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对仗 | ③ 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
典故 | ④ 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想象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
借景抒情 | ⑤ 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
对比 |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反是。(《论语》) |
心得: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小君懂得了一个道理: 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归纳总结,形成理解性记忆才不会有疑惑。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6.古诗文填空
情感种类 | 古诗名句 | 借助意象 | 表达技巧 |
思亲念友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明月 | 以景衬情 |
羁旅愁思 | ②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夕阳 |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 大雁 | 虚实结合 | |
征人思乡 | ④ “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菊花 | |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芦管 | 即事写情 |
47.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们充满信心。
(4)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古诗文默写。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并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7)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以一管芦笛之声传达征人绵绵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学六年眨眼而过,如今我们已迈入中学大门,时光飞逝,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在河边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古诗文默写。
(1)古代诗歌大多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曹操登山观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王湾驾舟扬帆:“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李白寄情明月:“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慨叹身世:“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李益登楼远望生愁:“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岑参想象故园菊花:“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马致远感慨羁旅漂泊:“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等。诗人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2)古代文人雅士在诗文中常常会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生哲理的情怀。如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50. [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根据“古诗文创作手法”整理的古诗文,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手法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动静结合 | ⑴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
运用典故 | ⑵ 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虚实相生 | ⑶ 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
⑷ 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
曹操《观沧海》 |
借景抒情 | 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 |
景中寓理 | 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
参考答案
1.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思君不见下渝州 落花时节又逢君 强欲登高去 桃花流水窅然去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生、残、渝州、逢、逢。
2.枯藤老树昏鸦 杨花落尽子规啼 思君不见下渝州 遥怜故园菊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下列字的写法:藤、鸦、杨、渝、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