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
第05讲:《红星照耀中国》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埃德加·斯诺 (1905-1972)于 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 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 闻工作。 1928 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 和伦敦 《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 年以后, 为采集新闻, 遍访 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是首先 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 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 11 本著作,其 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他所写的 《红星照耀中国》(又叫《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作者于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 根据考 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思维导图】
【作品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作品意义】
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作品主题】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伟大而 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他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要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主要人物】
一、毛泽东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40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草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主要事件:
光着头与农民交谈,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居住条件简陋,毛泽东的饮食习惯,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时刻充满活力,年轻时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他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1914年秋季,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二、朱德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主要事件:
在长征中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与部下同甘共苦。
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民,是一位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
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三、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骨干。第一次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国军政治部驻渝办事处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并代表中共进行北平和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和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直至1976年工月逝世
主要事件:
同作者讲英语,陪作者在乡间小路行走,居住条件简陋,亲自动手为作者制定旅行计划,参加革命的过程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生活朴素,充满活力。
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并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四、贺龙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主要事件:
李长林介绍贺龙、贺龙投身共产党、收服哥老会成员参加红军、长征途中背部下行军
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他是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五、彭德怀
出身及求学经历:生于湖南湘潭乌石乡彭家围子一个农民家庭。在当地读过两年私塾,后因母亲去世、父亲病重被迫辍学。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在湖南军校学习。
参加革命的起因:早年读《资治通鉴》,后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了坚定的共产党员。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年底到井冈山会师。
相关情节:①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屯粮的大地主;②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有需要的同志骑;③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同部下一样;④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⑤喜欢孩子,尊重“红小鬼”,将棉袍给小号手围上。
人物评价: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六、徐海东
外貌:身材修长,四肢灵活,笑起来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
出身与家庭: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家族世代做窑工。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①1927年成立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这支军队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核心;②参与黄麻起义;③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
相关情节:①自豪于无产阶级的出身,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②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人物评价:大胆无畏、热情真诚、爱护部下、阶级意识强、有强烈的自豪感。
【章节概括】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 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 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 ,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 第五次大围剿 ,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 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 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 ,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 、训练严 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 ,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 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 勤劳 、聪明、努力学习 ,代表着中国的希望, 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 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艺术特色】
高度纪实,洞察深刻:本书大多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方法,记录了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斯诺站立于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件进行了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预见性的结论。
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作者善于刻画人物的外貌、性格,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大量采用白描、对话、特写等描写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
善设悬念,擅长场景描写:作者善设悬念,以替读者揭开谜底的方式进行叙述。作品一开头,斯诺就从人们对“红色中国”的种种疑问谈起,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还擅长场景描写,描绘了不少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硝烟征尘、磅礴气势立显笔底。
一、选择题
1.在“积累与梳理”环节,小博同学展示读书笔记,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红星照耀中国》,我发现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B.读《儒林外史》,我认为小说以范进为中心人物贯穿全书主要情节,反映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C.读《骆驼祥子》,我发现这部作品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语言力作,他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北京方言。
D.读《海底两万里》,我认为小说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中,意大利蟋蟀细长,瘦弱,苍白,喜欢在小灌木上、草丛中生活,喜欢夜间活动,喜欢在七月到十月的日落时分唱歌。
B.《红星照耀中国》描写了一群“红小鬼”:“山西娃娃”“小号兵”、向季伯……他们有坚韧、苦干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C.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仍不肯向命运低头,他用笔作为新的武器继续战斗,开始创作小说,几经周折,作品最终得以出版。
D.在女儿国,国王命令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与唐僧师徒赌求雨、赌猜物等,皆因孙悟空使计作法,三位大仙均以失败告终。
3.下面这段文字描述的战斗是( )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
A.飞夺泸定桥 B.勇夺娄山关 C.激战腊子口 D.突破湘江
4.某班为了分享名著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准备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四位同学按要求初步确定了演讲稿的标题,其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伟人和英雄都有可亲可爱的一面——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B.散发着浓浓“京味儿”的语言——《骆驼祥子》语言特点探究
C.鲁迅最富生活情趣的一组散文——读《朝花夕拾》有感
D.博学多才、冲动鲁莽的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探究
…………
参考答案
1. 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而非“以范进为中心人物贯穿全书”;表述有误;故选B。
2. D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
D.“女儿国”有误,应为:车迟国。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