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
第02讲:《西游记》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官场失意、生活困顿,这些加深了吴承恩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了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
小说的创作有真实原型。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赴天竺(今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后来,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在历代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作品简介】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主题思想】
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 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人物】
一、唐僧
①称谓变化
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岁受戒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赐法号)→旃檀功德佛(佛祖册封)
②性格特征
正面评价: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如“四圣试禅心”)、勇往直前。
反面评价:易信谗言、好坏不分(如“三打白骨精”)、有时有些迂腐(如“偷吃人参果”)。
③经典情节
计脱女儿国→尸魔三戏唐三藏→鬼王夜谒唐三藏→玄英洞唐僧供状→唐长老不贪富贵
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撞得嘴肿头青,最后被绑在树上。
二、孙悟空
①称谓变化
石猴(出生时)→美猴王(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成为众猴之王,遂称“美猴王”)→孙悟空(学艺时菩提祖师所取)→弼马温(天界所封官职)→齐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认)→孙行者(唐僧所取)→斗战胜佛(佛祖册封)
②性格特征
正面评价:本领高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权威、忠诚不贰。
反面评价:喜欢“戴高帽”(如“义激美猴王”)、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如“车迟国斗法”)、滥杀无辜(如第五十六回,师徒四人在西去途中碰上了强盗打劫,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为救师父,悟空打杀了两个强盗)。
③经典情节
大闹天宫: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
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作少女、老妇、老翁来诱骗唐僧,都被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拦,最终将白骨精打死。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逐走悟空。
三调芭蕉扇:唐僧师徒被火焰山所阻,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公主扇走了悟空,悟空返回变成虫子进入公主肚子里,却被公主用假扇哄骗(一调);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取真扇,被牛魔王发现(二调);牛魔王变成八戒将扇子骗回,悟空、八戒与其打斗起来,一众神佛都来助阵,制服牛魔王,取得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的火,师徒四人过了火焰山(三调)。
三、猪八戒
①生平经历
原来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下天界,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在唐僧取经路过高老庄时被收服,从此改归正道,成为孙悟空的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净坛使者。
②称谓变化
天蓬元帅(在天宫掌管天河兵马)→猪刚鬣(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猪悟能(菩萨给其摩顶受戒起的法名)→猪八戒(为让其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净坛使者(佛祖册封)
②性格特征
正面评价:忠心耿耿、知错就改(如“计收猪八戒”)、善良憨厚、聪明机智(如“义激美猴王”),是取经途中的重要人物;战斗勇猛,对敌斗争从不屈服,是孙悟空斩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帮手。
反面评价:对取经事业缺乏坚定意志,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爱搬弄是非(如“三打白骨精”)、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如“计收猪八戒”“四圣试禅心”)、好吃懒做、见识短浅。
③经典情节
高老庄招亲→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义激美猴王: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向悟空求助,悟空不愿帮忙。八戒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激怒了他,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
四、沙悟净
①生平经历
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玻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以吃人为生。后在流沙河被唐僧收为徒弟。后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及白龙马一起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金身罗汉。
②称谓变化
卷帘大将(在天庭时的官职)→沙悟净(观音点化后所赐法号)→沙僧(唐僧见他落发后的模样颇有和尚之风,因此给他取了别名“沙和尚”,简称“沙僧”)→金身罗汉(佛祖册封)
②性格特征
正面评价: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忠心不二。
反面评价:生气不足,缺乏主见。
③经典情节
打碎玻璃盏→木叉奉法收悟净→真沙僧怒打假悟净→小雷音寺遇难
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抢唐僧失败后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降妖。木叉叫出妖怪悟净。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五、白龙马
①生平经历
原为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死罪,被观音所救。观音让他在鹰愁涧等取经人,后遇唐僧,吃了其白马,被观音度化做了唐僧的脚力。
②称谓变化
敖烈(西海龙王三太子)→白龙马(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成为唐僧的脚力)→八部天龙(佛祖册封)
③相关情节
鹰愁涧收白龙马(第十五回):唐僧在五行山收孙悟空为徒。师徒一路西行,途经蛇盘山,唐僧的马被鹰愁涧中戴罪苦度时光的西海龙王之子吃掉了。观音赶来,将他变成白马,随唐僧取经。
④性格特征
知错就改。
【主要内容】
第一至二回:猴王出世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瞻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至七回:大闹天宫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悟空听从赤尻马猴和通背猿猴的建议,设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强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旨收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在天宫,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不入流”的小官后,怒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太白金星再次诏安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园,却偷吃尽园中大桃。王母娘娘设“蟠桃胜会”,命仙女摘桃,悟空从仙女处得知自己未收到邀请,便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南海观音徒弟木吒协助天王,战败而归。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镯琢,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将悟空押赴斩妖台处死。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刀砍斧剁、火烧雷击无法伤害悟空,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便一路打往天庭,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至十二回:取经缘起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孙悟空大闹天宫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让其历尽艰辛来西天求取真经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劝善众人。观音率木吒,带着佛祖的五件宝物(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一路上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大唐贞观年间,新科状元陈光蕊被宰相殷开山招为女婿,被任为江州州主。陈光蕊携妻子殷温娇赴任,途中被船家刘洪杀害,刘洪强占殷温娇并冒名顶替前往江州赴任。陈被龙王救活,收于龙宫。殷温娇生下遗腹子,无奈之下将婴儿放在木板上,抛于江中。金山寺长老救下孩子;起名江流,江流十八岁时出家修行,起法名玄奘。长老为其说知身世。玄奘寻见母亲。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刘洪被处极刑,陈光蕊还阳复活。玄奘立意参禅,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袁守诚为渔翁张稍算卦,使他每天都能满载而归,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触犯天条。袁守诚断言龙王将被监斩官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见龙王求情,答应了他,命魏征入朝,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魏征与太宗对弈时,困倦小憩,并于梦中斩杀泾河龙王。当晚太宗梦见泾河龙王提头来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阴间判官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空门
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并行善劝善,严禁毁僧谤佛。后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
…………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情节,都写到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儿咒》的一项是( )
A.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B.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C.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 D.四圣试禅心、车迟国斗法
二、名著阅读
2.关于《西游记》的主人公是唐僧还是孙悟空这一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谁,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有同学认为:孙悟空就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形象。结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体验,请你为这位同学的看法,找出一个依据。
4.班级开展“磨难•坚守”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活动,你和小妍一起参加。
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什么经典情节?这些“妖魔鬼怪”在整本书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5.《艾青诗选》中有“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的诗句。请从《西游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来验证这句话。
6.名著阅读。
少年贵学习,古今重方法。选对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书中的“学” | 情节呈现 |
《朝花夕拾》之《五猖会》 | “去拿你的书来。”A_____(人物)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捡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 |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B_____(人物)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
《西游记》之“悟空学艺” | 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大众见了,鼓掌呀呀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C_____(人物)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 |
(1)请写出上面表格空白处的人物。
(2)“我”、香菱、悟空三人学习方法不同,效果各异。请结合你的名著阅读体验,选择其中的一种学习方法,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探究。
7.某学校开展“走进中国古典小说”主题阅读系列活动。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小题。
读起来:整体把握 | |||
知著作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识作者 | 吴承恩 | 施耐庵 | (3) |
明题材 | (1) | 讲述英雄传奇 | 描绘儒林世相 |
辨人物 | 挑战权威、桀骜不驯孙悟空 | 误入白虎堂、雪夜上梁山(2) | 因中举而发疯范进 |
读进来:专题探究 | |||
(4)《儒林外史》以讽刺手法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进行具体分析。(课文《范进中举》中的人物除外) | |||
读出来:建构分享 |
8.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读完《西游记》,你一定发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身上都有优点。请从中任选一人,说说你最想向其学习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优点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
9.下面是一首以孙悟空故事为题材的七言绝句,请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所填内容在格律上不作要求)。
无端
何永沂
__________好自称孤①,说甚齐天堕恶途。
无端压入__________,尽日唐僧咒紧箍。
[注] ①称孤:古代君王自称为孤,诗中指石猴称美猴王一事。
10.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唐王见他这等勤恳,甚喜。
选段中的“此物”是什么?
1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1)以上文字选自文学名著①《__________》,作者是明代小说家②__________。
(2)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为何会怒发心头、骂从口出?请根据原著回答。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四圣试禅心: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可知,在过了流沙河之后的某天,师徒四人路过了一户庄院,请求在那里借宿一晚。这家有三个女儿,这家女主人有意把他们几个人招为女婿,就劝说他们,其他人不在意,只有猪八戒心里蠢蠢欲动,晚上其他人都休息了。猪八戒就去找那家女主人叫丈母娘,但最终却被她的三尘洞个女儿戏弄,把它绑上在树上吊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知道原来那是几个菩萨在试探他们,只有猪八戒没有通过考验,有待改过;这里唐僧没有对孙悟空念《紧箍儿咒》;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