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
第1课《观潮》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读拼音,写词语。
jù shuō dà dì kuān kuò gǔn dòng
yóu rú zhú jiàn shà shí lǒng zhào
二、下面词语的书写与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剧说 盼望 昂(yáng)首东望
B.大堤 犹如 山崩(bēng)地裂
C.地振 屹立 人声鼎(dǐng)沸
D.霎时 惯通 浩(hào)浩荡荡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再选词填空。
1.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
2.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
3.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______________。
B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______________,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 )( )鼎沸 ②漫( )卷( ) ③风号( )( )
④浩浩( )( ) ⑤山( )地( ) ⑥风平( )( )
(1)根据课文内容给词语分类。(填序号)
形容声音很大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潮水声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江面或潮水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直通车。
1.作者观潮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观潮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潮》一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 之情。
八、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 )般涌来,江面上依旧(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水天相接 风平浪静 漫天卷地 浩浩荡荡
2.选文按照由_______到_______的顺序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描述观潮者反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人们______________的心情,从侧面衬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如果此时你也站在大堤上观看钱塘江大潮,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钱江看潮记(节选)
丰子恺
三点钟快到,楼上已无立锥之地。后来者无座位,不吃茶,亦不出钱。我们的背后挤了许多人。回头一看,只见观者如堵。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被抱着的孩子。有的坐在桌上,有的立在凳上,有的竟立在桌上。他们所看的,是照旧的一条钱塘江。久之,久之,眼睛看得酸了,腿站得痛了,潮水还是不来。大家倦起来,有的垂头,有的坐下。忽然人群中一个尖锐的呼声:“来了!来了!”大家立刻把脖子伸长,但钱塘江还是照旧。原来是一个母亲因为孩子挤得哭了,在那里哄他。
江水真是太无情了。大家越是引颈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这仿佛有的火车站里的卖票人,又仿佛有的邮政局收挂号信的,窗栏外许多人等候他,他只管悠然地吸烟。
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到达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
1.第1自然段中“无立锥之地”“观者如堵”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写了潮水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作者把刚来的潮水比作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这句话要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根据钱塘江潮汛时刻表填空。(选做题)
(1)婷婷想在八月十八的观潮日到钱塘江观看日潮,她需要在当日______________(时间)之前赶到观潮地点。
(2)根据这张时刻表我知道钱塘江大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每天比前一天______________。
日期 | 农历 | 日潮时间 | 夜潮时间 |
9月15日 | 八月十七 | 12:45 | 00:40 |
9月16日 | 八月十八 | 13:10 | 01:10 |
9月17日 | 八月十九 | 13:40 | 01:45 |
9月18日 | 八月二十 | 14:15 | 02:10 |
…………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一、据说 大地 宽阔 滚动 犹如 逐渐 霎时 笼罩
二、B
三、天下奇观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天下奇观 人声鼎沸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