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前梳理盘点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资源编号 58132

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前梳理盘点

2023-09-13 中考 0 3,02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前梳理盘点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一、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于1928年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1936年,人们对中国红军、苏维埃等提出过许多问题,由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进行严密封锁,回答问题的人都没有亲身到苏维埃统治的区域去过,所以没有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1936年6月,斯诺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他一个消息:东北军的首领张学良对红军实际上已停止作战,并邀请周恩来在西安举行了会谈。那里的形势有了转机,这就使斯诺有可能进入红区。于是斯诺决定抓住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北平中共地下组织的一位领导人通过斯诺的一位老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封用隐色墨水写的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内容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作《西行漫记》 ,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之后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终于诞生。

【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二、基础巩固练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___________,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___________的著作,可以说,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___________、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2.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志丹、徐海东等。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____________。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______、勇敢、______、______。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受两大革命原则。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____________,第二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行____________。

6.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__,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______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        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____________,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____________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______家,代表了____________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生活______,廉洁奉公,能______,身体像铁打的。

8.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当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有:______,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______,实施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校;编著______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地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

9.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______听指挥;二是不拿______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______。

10.《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__       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______的真实生活。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______”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______做了客观的评价。

二、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三、简答题

1、 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人民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 ,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石达开在大渡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什么斯诺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红军在第五次“围剿”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哪三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真题提升练

为庆祝子瞻中学开展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树理想”专栏,征集中外名著中的“人物名片”。请你在“毛泽东、朱德、保尔、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按照“人物出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八(1)班某同学想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家书》与诸葛亮的《诫子书》所体现的教子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乙】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我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丙】一九〇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_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_,【丙】文中的“我”是______。

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③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句式: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小红要分享她阅读“领袖毛泽东从13岁离开小学,到2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这一段成长历程”的阅读感悟。她想分几个板块来分享。请你帮她梳理,确立两个板块的名称,并为每一个板块列出一个体现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事实。

板块一:名称①______,事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二:名称③______,事实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那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可就是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上的,却是南京的悬赏(赏洋十万)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选段选自于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赤匪”是____________(填姓名),他的两颗门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掉的。

8.名著阅读。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两部名著中,任选一位英雄人物,参照示例,写出其名字和一个体现其可亲而有趣的细节。(3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彭德怀。他和士兵一样,只有两身军装,但他有一件背心,是用敌人的降落伞做的,他常常为拥有这样一件背心,孩子气地骄傲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看来,没有谁的人生坦荡无阻。在文学名著中,正是磨难,让一个个艺术形象鲜活起来。他们在磨难中抗争,也在磨难中奋起……

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其一,写出经受磨难的一个人物形象,并概括其经受磨难的一个情节。

《水浒传》     《红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名著的人物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描绘的这个人,就是国民党悬赏8万元要通缉的毛泽东

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朝花夕拾》中所描写的这两个人分别是范爱农、藤野先生

C.“他灰色的小眼睛并不明亮,但想来也许应当说是非常锐利的。他的面相既严厉而又温厚。”这就是《简·爱》笔下的劳埃德先生。他大胆建议送简·爱进学校学习,并得到了里德太太的采纳

D.“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太岁神。”宋江在横海郡遇到的这个英雄是武松。

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

2、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在这之前,作者见到了__________。

(2)作者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作者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作者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练

(一)填空题

1.《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毛泽东

2.朱德   周恩来   彭德怀   贺龙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采取革命行动

4.豁达   率真   大公无私

5.反帝政策   反封建反军阀政策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前梳理盘点 https://www.0516ds.com/5813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