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狼》对比阅读篇2023年暑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0日
资源编号 53620

专题10:《狼》对比阅读篇2023年暑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

2023-07-11 七年级上册 0 2,38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暑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

专题10:《狼》对比阅读篇

趣味阅读

1.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班级开展“狼”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成语积累】活动中,小黎同学搜集到两幅图片,可他却猜不出与图片相关的狼的成语,请你告诉他。

(2)【连线主角】“狼”是此次活动的“主角”。李华同学根据《狼》一文,设计了一档连线节目,他连线了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狼,请你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李华:狼,从你们和屠户之间发生的那件事中,作者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悟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道理。你们是否在即将毙命的那一刻进行了反思,获得了些许启示呢?

狼:

(3)【探究狼性】博洋同学搜集、展示了一组同学们不熟悉的有关“狼”的成语,请你阅读并写出探究结果。

①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②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③狼授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④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我探究的结果是:

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1: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她的幼崽,先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了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材料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蒲松龄《狼》

材料3:①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②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③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④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狼的十大处事哲学》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其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一狼洞其中(        )

③以攻其后也(        )

④其一犬坐于前(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盖以诱敌(       )

(3)意①意暇甚(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4.试解释加点的字。

①缀行甚远(            )     ②一狼仍从(             )

③屠大窘(              )     ④顾野有麦场(          )

⑤积薪其中(            )     ⑥苫蔽成丘(          )

⑦目似暝(              )     ⑧又数刀毙之(          )

⑨一狼洞其中(          )     ⑩止露尻尾(          )

⑪乃悟前狼假寐(          )    ⑫狼亦黠矣(          )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______,世称______,山东淄川人,____代著名文学家。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

6.小明会辨析《诫子书》中“年与时驰”的“驰”和《狼》中“弛担持刀”的“弛”。“驰”的部首是“马”,本义是车马等跑得很快,这里“年与时驰”是指①__________________;“弛”的部首是“弓”,本义是放松弓弦,这里“弛担”是指②__________________。

7.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8.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               死不瞑目

B.顾野有麦场             三顾茅庐

C.场主积薪其中            卧薪尝胆

D.乃悟前狼假寐            梦寐以求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死无以致远(《诫子书》

C.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投之/将复何及             B.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13.《狼》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B.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C.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D.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14.经典共赏部落开展了“集对联,猜文常”知识竞赛,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④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

A.①诸葛亮   ②鲁迅     ③《世说新语》   ④《春》

B.①诸葛亮   ②朱自清   ③《聊斋志异》   ④《秋天的怀念》

C.①孔子     ②朱自清   ③《世说新语》   ④《秋天的怀念》

D.①孔子     ②鲁迅    ③《聊斋志异》   ④《春》

15.《狼》思维导图

经典习题

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及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注释】①俟:等待。②诬:虚假、虚妄。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止露尻尾   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

B.而顷刻两毙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丁氏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D.信不诬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2.请给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闻 群 犬 呜 呜 作 怒 声 惊 起 周 视 无 一 人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乃杀而取其革。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乙】两文都写了狼,两文中的狼在形象上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段选文都采用了先______后______的行文思路。

二、【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选自《狼》蒲松龄)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       (2)弛担持刀       弛:______

(3)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       (4)顾无计可以死之       计:______

(5)股直不能屈       股:______

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7.【甲】文“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现狼的______;【乙】文“狼自苫中探爪入”表现了狼的______。

8.【甲乙】两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三、【生态横琴】国家地理动物影像方舟首展引发了小海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请完成以下任务。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眼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有买鸡充馔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会刈麦曝( )门外,群鸡忽千百齐至,围绕啄食。媪持杖驱之,东散西聚,莫可如何。方喧呶间,住屋訇然摧圮,鸡乃俱惊飞入山去。故邵子曰:“禽鸟得气之先。”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馔:饮食,菜肴。②喧呶:形容声音嘈杂。③訇(hōng)然:巨响声。④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

(1)小海誊抄【乙】文时,“会刈麦曝(   )门外”的“(   )”处漏了一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全。

(2)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加点词
喧呶间 课内迁移法:欲行(《狼》) A
群鸡忽千百齐 参考成语法:人迹罕至、蜂拥而 B
一狼仍 查阅字典法: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服从。③和顺,安顺。④从事,参与。 C

(3)请把【甲】【乙】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鸡乃俱惊飞入山去。

(4)请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完成资料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
狼的肖像 与“狼”有关的成语 蒲松龄眼中“狼”的形象

 

(5)同样讲人与动物的故事,【甲】【乙】两文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却有不同。请简要分析不同之处。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与家犬杂畜(       )  ④再就枕将寐(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②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12.【甲】【乙】两文都刻画了狼怎样的共同特点(要求写出一个)?并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分析。

13.【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畜: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安啊。⑤遁逸:逃跑。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目似瞑,意暇甚(     )         (2)一狼洞其中(     )

(3)闻群犬鸣鸣作怒声(     )       (4)将啮其喉(     )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宋之丁氏

C.而顷刻两毙/博学而笃志          D.乃杀而取其革/去后乃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7.甲、乙两文段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七、【甲】

《狼》

【乙】

乾道七年,缙云陈由义自闽入广省其父。过潮阳,见土人言:“比岁惠州太守挈家从福州赴官,道出于此。此地多野象,数百为群。方秋成之际,乡民畏其蹂食禾稻,张设陷阱于田间,使不可犯。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惠之衙卒一二百人,相视无所施力。太守家人窘惧,至有惊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旁。象望见犹不顾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其祸乃脱。”盖象以计取食,故攻其所必救。庞然异类,有智如此,然为潮之害,端不在鳄鱼下也。

(选自南宋·洪迈《夷坚丁志》,有删改)

【注】①缙云:地名。②土人:当地人。③比岁:近年。④蹂:践踏。⑤端:终究,果真。

1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意暇甚(     )    屠自后断其股(     )乡民畏其蹂食禾稻(     )  盖象以计取食(     )

19.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象 望 见 犹 不 顾 俟 所 积 满 欲 始 解 围 往 食 之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

21.【甲】【乙】两文虽都写到“禽兽之变诈”,但主旨不同,请简要阐述。

…………

参考答案

1.(1)(狼)烟四起   引(狼)入室

(2)(示例)哎,后悔呀!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好了!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啊!还有,你们人类有勇有谋,我们应该看清这一点,不该与之抗衡。

(3)(示例)①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狼,还是文学家笔下的狼,都很聪明,都很有智慧。

②狼很重视独立能力。

③人可以从狼的身上学到很多处世哲学。

【解析】

(1)仔细观察图片 ,根据图片中的事物及与狼的关系确定成语。第一幅图中的“狼”,身上冒烟了,而且是四处,所以是“狼烟四起”。第二幅图中国,女主人对“狼先生”说,“先生,请进”,身后是自己的家,所以是“引狼入室”。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专题10:《狼》对比阅读篇2023年暑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 https://www.0516ds.com/5362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