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九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202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 )
①悼念大屠杀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②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牢记战争带来的灾害
③表明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
④记住我国与日本之间的仇恨,化仇恨为发展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不论你喜不喜欢,也不必在意史学家们关于战争的发端是规律性还是概率性的争辩,战争始终是人类历史“客厅里的大象”。这启发我们( )
①战争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
②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③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
④要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内外采购商超过1 000万人次。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 )
A.劳动力和资本在全球流动 B.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C.风险与危机跨越国界传递 D.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4.2021年3月,由于货轮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暂时停航,全球每天因此减少的贸易额高达90亿美元。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B.经济全球化使风险与危机跨越国界传递
C.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彼此影响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变得很脆弱
5.《两霸争雄》一书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优势
6.“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段话旨在表达( )
A.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的国际地位江河日下
7.“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这告诉我们( )
①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各国应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
②合作可以消除国家之间的分歧与矛盾
③个体离不开集体,各国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④应加强国际合作,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刻洞察人类命运和时代发展大势,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 )
A.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
C.各国人民间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唯一选择
9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生活领域,也涉及文化生活领域。关于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单一的文化取代多样性的文化
②经济全球化会导致世界文化的标准化
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机会不断加大,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民族在继承、发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以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开放的心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 )
A.以政治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以政治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以文化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以增进网络空间和平繁荣为己任,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塑造与规则制定,稳步走近国际互联网舞台的中央。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②我国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③这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④只要塑造好互联网治理体系,我国在世界事务上就有绝对话语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中老铁路全线隧道实现贯通,雅万高铁建设实现节点目标,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运营通车……这表明( )
①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合作共赢理念②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引领和决定作用
③中国主动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积极作为④为谋求经济发展,多数国家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下列事例中,属于中国国内发展机遇的是( )
A.中国高铁通车里程2.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B.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个别国家大搞保护主义
C.新科技革命催生网络安全、数字主权等难题
D.中国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
14.延续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既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列属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良好的外部因素的有( )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
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
③许多国家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
④良好的积累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威胁,中国一方面做好本国的防疫工作,另一方面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同时,中国还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 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这表明( )
A.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中国不推诿、不逃避,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B.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C.中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D.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导核心
16.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这说明( )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
B.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C.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D.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7.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在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全球消除贫困工作取得进展,但依然任重道远。这表明应对全球性问题( )
A.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只有联合国才能做到
C.需要各国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
D.各国要相互推诿、逃避责任
18.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了题为《命运与共,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下面关于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需要各国努力,以消除各种分歧 ②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③要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顺应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体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2022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需要各国( )
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②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③采取共同行动,共建和谐繁荣的世界
④坚持全面继承、兼收并蓄的文明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应尊重生命,关怀人类命运。在疫情蔓延局势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关注他国确诊病例人数,幸灾乐祸
B.做好自我防护,不关注他国疫情形势
C.为我国有效控制疫情骄傲,为世界早日恢复秩序祈祷
D.拒绝出口防疫物资,减少对外防疫援助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奥运历史上首次采用了以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生态友好冷却系统。这块亚洲最大的人工冰面不仅可以在赛时让运动员风驰电掣,还将在赛后被改造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场地。
材料二:奥运会是现代社会以体育服务人类、建设和平与美好世界的大事件,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北京冬奥会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加速器,能够进一步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有机衔接,助力世界经济复苏,能够进一步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不同文化相互交融。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科技与绿色发展的关系。(2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奥运会是如何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4分)
(3)作为中国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苏州大型日资企业外迁,广东多家外企迁出……随着员工工资等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下降,许多企业渐渐迁出中国。一批外资企业逐渐将低端制造工厂由中国转至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面临着哪些新的发展契机?(4分)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面临哪些挑战?(4分)
(3)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挑战与机遇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2020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接连出席了上合、金砖、APEC、G20四大多边平台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就举世关注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有学者指出:“当今世界的诸多矛盾都是由于零和思维而产生的,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当下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值得世界各国认真思考、积极响应。”
(1)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是什么?(4分)
材料二:“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 “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达沃斯演讲《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2)请你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依据。(6分)
材料三:2021年1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强调:“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3)面对各国人民的期待,青少年对世界要有哪些担当?(6分)
…………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大屠杀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牢记战争带来的灾害,表明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①②③正确。这样做也是为了引导全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民族耻辱,奋发图强,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并不是为了记住民族仇恨,④错误。
2.C
3.D
[解析] 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内外采购商超过1 000万人次,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完成,D正确。材料未涉及劳动力和资本在全球流动,A排除;材料未涉及商品生产,B排除;材料未涉及风险与危机跨越国界传递,C排除。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