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2日
资源编号 50816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023-05-22 中考 0 2,26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专题0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考点清单:

考点一: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易错易混: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比较

方法技巧:

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整体,所以许多试题常以某种物质为例给出一系列的性质、变化、用途的综合信息,让你辨别哪些信息表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用途。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

其次,用性质和变化的概念辨别哪些信息属于性质,哪些信息属于变化,哪些信息属于用途。

最后,再运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概念区别物质的两种性质和两种变化。

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指化学变化,木炭能在氧气、空气中燃烧是指木炭的化学性质,木炭作燃料是指木炭的用途。

典型例题1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典型例题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检验氧气 C.小花喷水后放入CO2中 D.铁钉生锈

典型例题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生石灰可作发热剂                    D.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典型例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铁矿石炼铁

巩固提升】

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量。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铁丝弯曲                         D.湿衣晾干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海水晒盐    

C.铁丝弯曲                       D.玻璃破碎

4.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5.下列现象或事实,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石蜡受热融化

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C.块状生石灰受潮粉化    

D.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6.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如图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活动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昆仑玉制作玉器    

B.西瓜榨汁

C.点燃蜡烛照明

D.将废纸盒折叠后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铜做导线  

C.用金刚石做钻头                 D.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9.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凿河道                            B.裁制船帆

C.炼铁铸锚                            D.伐木造桨

10.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1.《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12.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13.“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4.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盐酸除锈      

C.红磷燃烧                          D.冰块融化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16.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17.生活中的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胆矾研碎  

C.石蜡熔化                            D.金属腐蚀

18.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                   D.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19.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冰川融化    

C.汽油挥发                            D.蜡烛燃烧

20.大量新型科技材料用于2022年即将运营的长益高铁建设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车体材料中所用合金强度高、硬度大

B.钢轨所用合金硬度大、韧性好    

C.电路材料中所用石墨电刷导电性能好

D.使用的金属材料都是纯金属

21.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22.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23.化学庄园的居民为同学们的到来准备了欢迎仪式,以下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扫广场                              B.采摘水果      

C.点燃篝火                              D.唱歌跳舞

2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矿石粉碎                          B.蓝莓酿红酒  

C.铅笔芯导电                          D.浓盐酸挥发

25.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上述使用氮气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氮气具有下列何种性质?(  )

A.密度较大                              B.比热较小  

C.沸点较大                              D.活性较小

26.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研钵内研碎胆矾                    B.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面料      

C.木炭还原氧化铜                    D.口中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27.下列洞庭湖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中,主要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实施十年禁渔,恢复鱼类生态平衡    

B.束水攻沙,清除湖道的淤沙堵塞

C.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

D.退田还湖,扩大洞庭湖水域面积

2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29.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青山犹在,致敬先辈!电影《长津湖》场景中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长津湖湖水结冰                        B.棉衣裁制成单衣      

C.战场上战火熊熊                        D.铅笔书写绝笔信

30.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颁奖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31.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32.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可以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⑧酒精具有挥发性。

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

3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稀有气体②汞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聚乙烯⑥食盐。

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

(2)可制作塑料薄膜的是___________;

(3)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_____;

(4)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5)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___________;

(6)可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_____。

34.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35.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1)【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

(2)【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手摸烧杯壁有________。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

(4)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填“1”或“2”)正确.

36.雅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4.1°C〜17.9C之间,降雨多,有“雨城”之称。雅安物产丰富,主要特产有雅鱼、蒙山茶、荥经砂器、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以及川牛膝、山药等。

(1)雅鱼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雅鱼中富含的营养素是。(填字母代号,下同)

A.糖类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淀粉

(2)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鉴定的达700多种,其中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化学式为C7H14N2O3.茶氨酸属于_______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氧化物                   D.盐

(3)荥经砂器有着两千多年的烧制历史,是以当地盛产的一种黏土和煤灰为原料,经过10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在烧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既没有物理变化也没有化学变化

(4)花椒麻素(C16H25NO)是花椒呈麻味的主要成分,具有祛风除湿、杀虫等作用。花椒麻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每个分子中有____个原子。

(5)黄果柑由橘和橙天然杂交而来,主要分布于大渡河流域的石棉、汉源等干热河谷地带,肉质脆嫩化渣,酸甜爽口,微具香气。我们可以闻到黄果柑特有的香味,是因为分子____。

(6)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耐。可涂抹厨房中常见的____来止痒。

37.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水经沉降、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检验a管中产生的气体方法是______。

(4)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使用氢气作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氢气作为绿色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5)如图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填“①”或“②”),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38.为保持冻土路基夏季不融化,需在秋冬季将空气中的“冷”储存至路基。“热棒”插入路基(如图),利用钢管内氨的汽化和液化,实现路基与空气的热量交换。

(1)热棒主体采用碳素无缝钢管。钢铁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热棒钢管外壁需喷涂保护层,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氨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氨的汽化和液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秋冬季热棒工作时,氨在A端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汽化”或“液化”)。

39.(2021甘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杀灭新型冠状病毒,84消毒液、过氧乙酸、75%的消毒酒精等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

资料一: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ClO2,是常用含氯消毒剂。

资料二:酒精易挥发、易燃,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使用75%的酒精消毒时一定要注意防火!

资料三: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消毒剂。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2)ClO2的名称为______。

(3)从资料二中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酒精的用途是______。

(4)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____。

(5)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6)过氧乙酸(C2H4O3)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40.2018年世界权威期刊《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四川成都籍中科大年轻博士曹原。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请回答相关问题。

(1)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__。

(2)1980年有人发现了铜氧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将温度提高到约为-140℃。YBa2Cu3O5为其代表之一,其中Cu为+1价,O为-2价,则Y为_________价。

(3)2017年曹原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所需硝酸银。该实验是否产生了氢气?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1 B

【解析】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过程中,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典型例题2 A

【解析】A、冰雪融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木条复燃,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铁钉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典型例题3

【解析】A、石蕊溶液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石蕊溶液不能检测溶液的pH,错误;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正确。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https://www.0516ds.com/5081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