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
专题40实验题
一、实验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与混合固体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装置A为发生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
(2)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选择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实验室不用煅烧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 。
(3)稀盐酸()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密度为;水的密度为。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是)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很剧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可用装置F收集乙炔,据此可推测乙炔的相关性质是_______。
2.燃烧、燃料、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见下图)。
I.将的热水从长颈漏斗注入集气瓶,但不浸没燃烧匙,此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II.继续加水,浸没两支燃烧匙,白磷火焰熄灭。
III.打开K,从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热水回流至长颈漏斗,白磷露出水面再次燃烧。
①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I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③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为_______。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 _______。
(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综合利用方案。
①反应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反应Ⅱ若只生成一种产物X,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X不可能是 (填字母)。
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I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图中所示的收集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
(2)①实验室可用装置A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大理石应装在_______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用30g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质量分数为9%的稀盐酸,需加入蒸馏水(密度为1g/mL)的体积为_______mL。配制稀盐酸所需仪器为_______ (填字母)。
A量筒 B.玻璃棒 C.蒸发皿 D.烧杯 E.胶头滴管 F.托盘天平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3)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Y型管左、右两侧试纸的变色情况为_______,验证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图2实验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得到燃烧的条件之是_______。该实验中,Y型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5)利用图3装置和药品可探究得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4.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 (填字母)和E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装置E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_______。
(3)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水的密度为。用50mL此浓盐酸最多能制得稀盐酸(1:2)的质量为______克,配制时该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___ (填字母)。
a.称量b.混匀c.计算d.量取e.溶解f.装瓶并贴上标签
5.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a_______。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可选装置_______ (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完气体后,应先_______避免水槽内的水倒吸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3)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①上述实验中,能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 (填序号)。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②生成的CO2气体中常混有HCl,原因是盐酸具有_______性。
③CO2气体中常混有HCl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那装置I的作用是_______。
(4)实验室制取8.8g二氧化碳,需要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多少?
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可选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
(4)取6.5g锌与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锌完全反应,理论上需要9.8%的稀硫酸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
7.Ⅰ.同学们通过将近一学年的时间学习,已经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有了基本了解。
(1)实验室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选用装置B,装置B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 (写一点)。打开止水夹,若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隔板上的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的是_______ (选填编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NaOH ②碳酸钠溶液 ③硫酸钠溶液 ④澄清石灰水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及氯化氢气体,欲使用F、G装置除去杂质气体,F,G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abcd B.abdc C. cdba D.dcab
Ⅱ.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分解H2O2溶液制取氧气进行了实验探究。
(4)同学们观察到常温时H2O2溶液里有少量气泡,将硫酸铜溶液放入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较多气泡,试管发热。他们分析了导致H2O2分解加快的因素;甲同学认为是加入的CuSO4导致的,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 试剂 | 温度 | 现象 |
① | 10mL30%H2O2溶液、1mL10%CuSO4溶液 | 30℃ | 产生较多气泡 |
② | 10mL30%H2O2溶液、_______ | 30°C | 无明显现象 |
③ | 10mL30%H2O2溶液、1mL10%CuSO4溶液 | 80℃ | 快速放出气泡 |
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表中实验②补充的条件为_______。乙同学对比实验_______ (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同学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导致H2O2分解加快的因素既有硫酸铜的催化作用,也有反应放热的因素。
(5)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发现氧化铁对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结合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剂与催化剂组合是_______ (选填字母编号)。
A. 6mL、3%H2O2溶液与MnO2
B. 6mL、3%H2O2溶液与FeCl3
C. 3mL、6%H2O2溶液与MnO2
D. 3mL、6%H2O2溶液与FeCl3
8.研究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气体的性质。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_______。
②选择合适的_______。
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装置A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
(3)若改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将装置B中长颈漏斗更换成注射器,则该装置不仅便于添加液体药品,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
(4)收集氧气可选择装置E,原因是_______。收集CO2可选择装置_______(选填“C”或“D”),做出该选择的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__。
(5)请设计实验验证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 | _______。 |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室可用A、D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喷泉”实验。将A装置的导管和D装置的导管a连接,打开导管a、c上的活塞,关闭导管b上的弹簧夹,可收集CO2,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CO2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收集满CO2后,关闭导管a、c上的活塞,打开导管b上的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氢氧化钠溶液进入集气瓶内,形成了“喷泉”,请写出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常用C装置制备气体,C装置与A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
10.某校同学就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
I.实验活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同学们在校园里取少量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是_______,由此得出,该土样pH>7,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同学们经查阅资料获知:校园内土壤的酸碱度可能受城市建筑石灰性充填物的影响。据《本草图经》中记载:“石灰,今所在近山处皆有之,①此烧青石为灰也。…②以水沃之,则热蒸而解,力差劣。”文中的“青石”又名石灰石。请分别写出文中所述转化①和转化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②_______。
II.课外实验:自制汽水。
下图是家庭自制汽水的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3)从气体溶解度的角度解释:步骤②中使用凉开水制汽水的原因:_______。步骤③中瓶盖旋紧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_______。
(4)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填字母)进行验证。
A.酚酞溶液 B.镁条 C.铜片 D.鸡蛋壳 E.二氧化碳 F.食盐
(5)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自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 | _______ | 该自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
②图中某装置既可用于收集氧气,又可用于收集氢气,组成该装置的仪器包括玻璃导管、_______。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甲同学: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C,观察现象。
乙同学:挤压滴管2,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某温度T,观察现象。
①挤压滴管1,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挤压滴管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甲同学观察到红磷、白磷均未燃烧,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红磷、白磷的未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④乙同学观察到红磷未燃烧,白磷迅速燃烧,T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25°C
B.80°C
C.260°C
12.(2022·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氧气。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
①计算: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cm3)的H2O2溶液体积为_______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水为_______ g。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H2O2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_______。
③混匀:…。
(2)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①实验室用氯酸钾(MnO2作催化剂)制取干燥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实验室用发生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反思。
①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6%(填“>”、“<”或“=”)。
②若用E装置收集一瓶(容积为200mL)体积分数为80%的氧气,预先应用量筒量取 mL的水加入该集气瓶中(不考虑水蒸气的影响)。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硫酸的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1)用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制“黑面包”。
将适量的蔗糖(化学式:C12H22O11)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如图1所示。
①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上述实验现象表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性。
②蔗糖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
(2)用稀硫酸(1:4)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稀硫酸(1:4)是指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与水(密度为1g/cm3)按体积比1:4进行混合所得的硫酸.】
①配制稀硫酸(1:4)。实验步骤如下:
i.计算:配制该稀硫酸584克需浓硫酸_______mL。
ii.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中,另取一量筒,量取浓硫酸。
ⅲ._______:在该过程中,不能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其原因是_______。
ⅳ.将配制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②制取氢气。如用图2装置收集氢气时,发生装置应该与导管_______(填“a”或“b”)相连接。
③处理反应后的废液。若要除去废液中残余的H2SO4:得到硫酸锌溶液,请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14.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2)上述A、B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
(3)经过C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只写一条)。
(4)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钠溶液,请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15.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利用B、E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利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F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
步骤 | 操作 | 分析 |
① | 调节K4,用排石蜡油的方法在b管中集满氨气。 | 氨气_______溶于石蜡油(填“易”或“难”)。 |
③ | 打开K1、K2,从 _______处(填“K1”或“K2”)导管通入氯化氢,待a管中集满氯化氢,关闭K1、K2。 | 在不用任何其他试剂的情况下,当观察到_______时,说明a管中已集满氯化氢。 |
③ | 打开K3,让氯化氢与氨气发生反应。 | 氯化氢与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铵盐,请写出这种铵盐的化学式:_______。 |
16.结合下图信息,回答问题(①~⑦为装置序号,a~d为导管口编号)。
(1)装置中①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通常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
(3)在检验CO2气体时,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②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7.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
(1)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C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B装置中的M最有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蒸馏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为防止尾气污染,将尾气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不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4)73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回收部分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下图。
(1)上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3)如果用图 A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产生氧气,充分反应后残留的固体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稀硫酸也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是通常不会通过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
19.氢氧化钾的俗名叫做苛性钾,性质和氢氧化钠极为相似,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氧化钾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
操作 |
|||
现象 | _______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 无明显现象 |
结论 | 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 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 | 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
实验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反思与改进】
(1)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错误。他用酚酞溶液和实验三中的两种试剂重新实验,得出了结论。请填写该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_______ | _______ | 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
(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__的方法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3)兴趣小组用pH传感器对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研究,采集反应数据,得出如图的曲线。该实验是将_______ (填溶液名称)滴到另一种溶液中所得的图像,C点溶液中微粒有______________ 。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备氨气,并利用氨气与氧化铜反应来验证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按如下图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1)碱石灰为NaOH 和CaO 的混合物。
(2)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实验数据】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含固体物质)的质量分别为 m1g、m2g;生成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vL(已知标准状况下,22.4L 氮气的质量是 28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选用A 为发生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A 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装置D 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装置 D 和E,然后加热氧化铜,其目的是_______。
(3)装置C 中的玻璃管里可观察到出现_______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
(5)小组同学还测定了反应前后装置D(含药品)的质量和生成的氮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由此数据计算出的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 。
…………
参考答案
1.(1) 酒精灯
(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实验室难以达到高温条件
(3)10.5%
(4) B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详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则选择A装置为发生装置时,还缺少酒精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