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造纸 B.湿法炼铜
C.用青铜制作“马踏飞燕” D.铁矿石炼铁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添加酒精 B. 稀释浓硫酸
C.过滤泥水 D.称量氯化钠
3.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中含有42个原子
B.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B.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S2->S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6.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盐”
B.Fe在O2中燃烧所得产物为A
C.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FeO转化为FeCl3时,因为铁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所以该变化过程一定不属于分解反应
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水循环是指水在陆、海、空间的循环,同理氧循环是指氧气在陆、海、空间的循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8.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有机物
9.某同学在室温下(20℃)称7.5g物质N的固体颗粒,加入50mL水中(物质N不与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终形成无色溶液。通过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N一定易溶于水
B.在b点,溶液是N的饱和溶液
C.a点处有物质N未溶解
D.0s-40s时间内,物质N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装置向外散发的热量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碳酸氢钠固体
B.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盛有一定质量 NaOH 和 Na2CO3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11题4分,12题6分,13题5分,共15分)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内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2)表示的微粒是______。
(3)空气中最多的物质______。
(4)海水制“碱”时,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
12.“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碳排放几乎为零。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
(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请列举一例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的清洁能源______。
(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用足量的石灰乳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3.某氯化钾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钙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所示(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滤液B的溶质成分为KCl和______(写化学式)。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
(3)若氯化钾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硫酸钾,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中进行如下改变:在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之前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询应用: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加入了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造成的。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9分,共15分)
14.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B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D收集一瓶CO2,如何进行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将这瓶气体按G所示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收集氢气不能用E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可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查阅资料发现CaO2与水反应的过程是分两步进行的,最终生成Ca(OH)2和O2。②CaO2能与CO2反应得到CaCO3和O2。③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能使红色的酚酞溶液褪色。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2、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②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③______(填“能”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1)过氧化钙(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理与计算(本题共2小题,16题5分,17题5分,共10分)
16.某次化学实验后所得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1)观察:废液澄清且为无色,说明废液中没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测定酸碱度:测得废液的pH为12,由此可知废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检验其他离子:
(4)综合判断
宿宿同学认为,溶液中一定同时存在阳离子和阴离子,所以该溶液中一定有Na+;迁迁同学认为没有通过实验检验不能确定是否有Na+,你认为观点正确的同学是______。
17.请你仔细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1)生成氢气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造纸 、湿法炼铜 、铁矿石炼铁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用青铜制作“马踏飞燕”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C
2、C
【解析】
【分析】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