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仁爱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42702

专题05 仁爱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01-20 中考 0 2,05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仁爱篇

一、赵威后答使者问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拆封。②岁:年成,收成。③无恙:平安无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派遣

B.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如果

C.使者不说                说:说话

D.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而:连词,表转折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B.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C.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D.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派使者来问问候赵成后,赵威后看了齐王的信,询问使者问题。

B.齐国使者听到赵威后的问题很高兴。

C.赵威后认为齐国使者的做法是对的。

D.从文中可以看出赵威后是一个懂得体恤百姓的人。

5.请从“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句中提炼一个成语,并说句中的“本”和“末”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①游:交游,来往。②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管仲事公子纠 事:服待,侍奉

B.知我不羞小节 羞:害羞

C.鲍叔牙既进管仲 进:举荐

D.鲍叔牙不以我为怯 以:认为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C.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D.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吾尝为鲍叔牙谋事而更穷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对此一直记在心里。

B.鲍叔牙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 管仲服侍公子纠。

C.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鲍叔牙的计谋。

D.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后,不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

5.管仲对于鲍叔牙的评价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任说三个事例即可)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⑥,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随意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出自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六 东坡事实·写画白团扇》)

【注释】①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任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公元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生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② 陈诉:状告。③ 负:拖欠。④ 某:我。⑤ 适:适值,恰好碰上。⑥ 不售:卖不出去。⑦ 姑:姑且,暂且。⑧ 发市:开张。谓做生意来了顾客。 ⑨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⑩草圣:草书。⑪逾:通“逾”(yú):走出.  ⑫逋(bū):拖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先生职临钱塘日           临:面对

B.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   负:拖欠

C.公熟视久之               熟:仔细

D.顷刻而尽                 尽:完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遂尽偿所通/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B.遂尽偿所通/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C.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D.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

B.欠钱者说他家是以做衣服为职业的,正赶上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衣服卖不出去。

C.苏东坡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好久才完成。

D.卖扇子的人还清了全部欠款,整个苏州郡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5.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张孝基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值。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富人惟一子              惟:只有

B.富人病且死              且:而且

C.不复有故态              故:原来

D.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委:托付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B.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C.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D.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5.张孝基的仁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五、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其先盖河东人         盖:大概是

B.二人者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奇

C.悉赎归之             悉:熟悉

D.走数千里从宗元游    从:跟随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及得政/引内禁近/ 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B.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C.及得政/引内禁近/ 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D.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无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但没有考中博学宏辞科。

B.等解到王权文、韦执谊掌权后,把柳宗元带到自己家,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按他为尚书札部员外郎。

C.柳宗票元被任命为柳州刺史时,刘禹锡被移做播州制史。

D.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都成了有名的人。

5.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吴明彻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图久              图:考虑,计议   B.去寿春三十里          去:前去

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    疾:迅速         D.知事不济,遂从之      济:成功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B.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C.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D.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明彻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亲人去世却没有好好安葬,家中穷得无力筹办,于是勤力耕种,秋天获得大丰收,满足了安葬之用。

B.吴明彻救济邻里,仁慈爱民。天下大乱,他见乡亲挨饿,将家中粮食分给他们,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许多人靠这些粟麦生存下来。

C.吴明彻涉猎广泛,略通天文。他涉猎一些书史经传等典籍,还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学习天文,大略地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赢得了高祖的赏。

D.吴明彻面临强敌,当机立断。进攻寿阳时,他分析形势,看准时机,突袭王琳;面对皮景和的十万援军,他果断出击,四面急攻,大败敌军。

5.吴明彻在吕梁之战中为何战败被擒?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遂得徭役不兴        兴:兴起,发生    B.征求无已            已:停止

C.百姓不堪            堪:不能忍受      D.遂致亡灭            致:导致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B.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C.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D.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此皆朕所目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治国犹如栽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认为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都没有。

B.唐太宗总结了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

C.唐太宗认为只有日夜努力,盛行兵役,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

D.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就好像种树,树的枝叶茂盛,根部才能不动摇。

5.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鸟雀近人(苏轼)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选自《闲雅小品丛书》,有改动)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忮zhì:凶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由是观之          是:判断动词    B. 欲免此患也       患:祸患

C.信于异类也        信:使……信任  D.鸟雀巢去人太远    去:距离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B.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C.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D.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

                                                                                                             

(2)由是观之,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儿们都爱栖息在我家只是因为我家花草树木多。

B.本文写的的是苏轼的母亲对鸟雀好,引发当时人们对朝廷和官更对人民所做的深思。

C.“而能驯扰,殊不畏人”是指这些此鸟都是特殊的种类,所以它们不怕人。

D.本文重点讲人要有慈悲心。这样鸟兽才不怕你。

5.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读完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赵威后答使者问

1.C(点拨:C.通“悦”,喜悦,高兴)

2.A

3.(1)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

(2)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

4.D(点拨:A.赵威后没有看齐王的信;B.齐国使者听到赵威后的问题很不高兴;C.赵威后认为齐国使;的做法是放弃问根本而去问末梢。)

5.“舍本逐末”或“舍本求末”;“本”指民,即老百姓,“末”指“君”,即国君。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5 仁爱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270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