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劝谏篇
一、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察临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孟子对曰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弃甲曳兵 ⑵或百步而后止
⑶是亦走也 ⑷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本文孟子说话的特点,推测一下他的文章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太宗骏马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较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晏子请数其罪云 ⑵使公以马杀人
⑶公乃释罪 ⑷陛下尝读书见此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燕昭王求贤(《战国策》)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日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赵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到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宗室宫庙。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
1.注音:
于是不能期年( )
2.释词:
①卑身厚币 ②燕王吊死问生
③岂远千里哉 ④燕兵独追北
3.翻译:①燕王吊死问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出现了很多数字,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涓者为何要花重金买马头骨?(用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他向君主请求买马时是否就想到了这个办法?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三人成虎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上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诽谤
C愿王察之 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结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_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五、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①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②而言他。
【注释】①士师:古代的司法官。 ②左右:左右亲信。
1.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托其妻子于其友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比其反也 其两膝相比者
C比其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已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2.“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中“之”指( )
A齐宣王 B王之臣 C其妻子 D其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发议论时为什么先从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选文后试推测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待?他是用什么说理方法阐明自己的意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晏子谏因鸟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恶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_____________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_____________
(3)是罪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其罪而杀之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数烛邹罪已毕 众妙毕备(《口技》)
B.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C.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D.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场主积薪其中 (《狼》)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勿杀,寡人闻命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景公因鸟杀人,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子的进谏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选文中晏子的回答来看,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狐假虎威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这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兵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⑥。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①荆宣王:楚宣王。②北方:指中原地区的诸侯国。③昭奚恤:楚国将军。④江一:楚国大臣。⑤长:做首领。⑥专属之昭奚恤:全部由昭奚恤掌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莫对 ②虎求百兽而食之
③子无敢使我长百兽 ④天帝使我长百兽
2.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是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今子食我 一箪食,一豆羹
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公问其故
D.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方七百里,高万仞
3.翻译: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一对楚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苏代止赵王伐燕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赵且伐燕 且:而且;伐:攻打; B蚌方出曝 方:正好;曝:晒太阳;
C今日不雨 雨:下雨。 D以弊大众 弊:使……疲劳
2.翻译: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中故事所包含的成语,并简述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①淳于髡: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天下之疾犬也( ) ⑵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⑶谢将休士也( ) ⑷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雨雪三日而不霁
⑵公被狐白之裘
2.从句子中找了出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⑴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通假字: 解释:
⑵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通假字: 解释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寡人闻命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之贤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用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式特点:以与饥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课文中举一例与此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子是用什么方法促使景公“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用自己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国之社鼠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土地庙里的老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毁坏)其涂。此鼠之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国主)左右是也。内则蔽(隐瞒)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袒护),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问于晏子 ( ) ②患夫社鼠( ) ③鼠因往托焉(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亦国之社鼠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鼠之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段文字中,起枢纽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鼠不能杀的原因是什么?国之社鼠不可得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答国之社鼠的危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国王的侍从官)有少孺子(年轻人)者,欲谏澉,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而已!”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联,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引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说苑·正谏篇》刘向)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吴王欲伐荆 ( ) ②如是者三旦 (_____________)
③蝉高居悲鸣饮露( ) ④乃罢其兵 (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游
B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顾野有场
C黄雀引颈,欲啄螳螂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D何苦沾衣如此 天下苦秦久矣
3.下列虚词“其”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
A告其左右曰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B露沾其衣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C务欲得其前利 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D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业有不精者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样,都是委婉劝谏取得了成功的故事。
B.蝉想吃螳螂,黄雀想吃蝉,都是只顾眼前的利益。
C.这个少孺子运用了夸张的语言,把结果夸大很多,所以吓得吴王不敢出征了。
D.我们做事也要像少孺子一样,没事多从动物身上想办法。
6.这个故事譬喻贴切,鲜明生动,寓理于事,说服力强,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赵普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①,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注释】①缀(zhuì):缝合,连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帝素嫌其人/素湍绿潭(《三峡》)
B.良久不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帝素嫌其人,不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D.以天下事为已任/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 B.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
C.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 D.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推荐的人皇帝一口就答应了。
B.为国效力不应争名,所以赵普为那个立功者争取说明他名利心太重。
C.因国家久不下雨,皇帝特举办宴会祈雨。
D.赵普正直不阿,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十三、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③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④。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的大臣。②方:正。③恃:凭借。④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故虽有名马 (《马说》)
B.往见王/才美不外见(《马说》)
C.马虽良/良多趣味(《三峡)》)
D.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马之千里者(《马说)》)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
B.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
C.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
D.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就是著名的南辕北辙的故事。
B.季梁连见君王都衣着不整,说明他是个马虎的人。
C.那个要到楚国的人到达不了是因为钱财物品准备得不够充足。
D.季梁觉得要征服天下,要靠强大的武力,而信义能有最好,没有也没关系。
十四、徐福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注释】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 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 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行以逆道/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向使听客之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C.侮上者,逆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谢其邻人/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B.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C.霍氏泰 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D.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是个敢言直谏的好臣子。
B.徐福和邹忌一样都是懂得为国家考虑、懂得委婉劝谏的人。
C.说明当时以左为尊,因为居右的人都不得人们的喜欢。
D.这家失火,是那个劝他把柴放远点的人故意放火的,好让他吸取教训。
…………
参考答案
一、五十步笑百步
1.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⑴拖着 ⑵有的人 ⑶逃跑 ⑷比
3.⑴译:我对国家的治理也是尽心尽力了。
⑵译:只不过不是百步,这也是逃跑。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