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单元测试卷汇总(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靡(mí) 卡(qiǎ)住 盔甲(kuī) 辐射(fú)
B、鏖战(áo) 俨然(yǎn) 分析(xī) 轨道(guǐ)
C、抽屉(tì) 跺脚(duǒ) 土壤(rǎng) 培养(péi)
D、叉腿(chà) 雕刻(diāo) 陨石(yǔn) 起哄(hò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疲倦 斑点 大步流星 呆头呆脑
B、橡皮 考察 恋恋有词 忘乎所以
C、磁场 拍摄 别出新裁 心满意足
D、昼夜 起缘 暴露无遗 技高一筹
3、下列对于“尽”字的解释,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前功尽弃( ) 山穷水尽( ) 人尽其才( ) 尽人皆知( )
A.所有的 B.尽头,达到极端 C.完全 D.全部用出 E.死亡
4、“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下列词语形容“入了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神贯注 B、聚精会神 C、目不转睛 D、迫不及待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C、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
D、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对比)
B、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拟人)
C、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比喻)
D、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夸张)
7、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的哪个位置是最合适的( )
这个时候,奶奶总会在一大早就挎上个竹篮。
①秋收时节,桐籽陆续成熟。②一夜过后,每天在菜地里都会有不少的桐籽落下来。
③走到菜地里,捡起落在菜园子里的桐果。④回来后,堆在门前的空地一角。成熟时节,奶奶基本上天天捡回一篮。⑤积少成多,天晴时,就扒拉出来晾晒,桐果子外壳也就裂开来。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8、学习不同的语文知识,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下面适合用浏览的方法是( )
A、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B、对有启发的地方进行批注
C、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概要 D、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竹节人》全文都在为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10、联系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来了个壮汉,浑身gē da( )肉,wēi fēng lǐn lǐn( ),原来是健美冠军。
(2)现在shā mò( )里非常gān zào( ),许多植物在那里会kū wěi( )了。
根据要求回答。
11、______(朝代)朱熹《春日》中蕴含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一写人物对某件事投入的样子。
跑道上,参加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们正在奋力奔跑。跑道边上围着许多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
(一)阅读《垃圾分类 刻不容缓》,完成答题。
垃圾分类 刻不容缓
【材料一】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进行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材料二】我国垃圾分类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二、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四、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材料三】垃圾分类的优点
目前的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蚊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①减少占地:生活拉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②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③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拉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13、我国的垃圾分类可分为哪4种?( )
A、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玻璃垃圾
B、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C、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D、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玻璃垃圾
14、下列哪一项是需要进行卫生填埋处理的?( )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 D、可回收垃圾
15、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A、垃圾分类后对环境污染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B、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但增加了处理设备
C、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进行分类
D、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一起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16、小方的小区设有垃圾分类桶,他特别爱吃桶装方便面,每次吃完后,都没按要求归类放置。如果是你,你想劝告小方,应该重点阅读(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全部材料
17、在上题中,当你重点阅读后,你会怎么劝告小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故宫为何不积水》,完成答题。
故宫为何不积水
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过程,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均超过了2012年“7・21”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持续大雨,往往使各地的现代化城市排水网络遭受重创,“城中看海”的情形频频出现。可是,近600岁的故宫却为何能不内涝?故宫的排水系统何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
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其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有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沟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果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沟眼”穿过,汇入暗沟。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历年固定时间淘挖养护,几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无论雨量多大,并无积水之弊。
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万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42个。雨水进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善,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剥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螭首龙头孔中流出,小而时如冰柱,大而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的景象,蔚为壮观。三台而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果涵洞接通千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故为紫禁城的智慧营造而感到骄傲。更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保护工作,使紫禁城的排水功能永葆青春。
(作者 单霁翔)
18、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
A、下暴雨的时候,故宫没有积水的原因 B、现代化城市的排水系统
C、大暴雨后的紫禁城 D、故宫人的智慧
19、第1自然段从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过程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A、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为了说明北京遭受了罕见的暴雨灾害。
C、点明北京这场暴雨发生的时间及雨量。
D、为了介绍“千龙出水”这样难得一见的场景。
20、下列不属于“故宫不积水”自身原因的一项是( )
A、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非常强大。
B、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其整体走势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C、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还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
水网络。
D、为保证故宫排水设施的完好和通畅,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坚持排水设施的专项巡查。
21、要了解故宫的排水系统类型,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__自然段,可以知道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5自然段中画“______”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本文,你对将来的城市规划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烛光》,完成答题。
烛光
“啪!”停电了。
妈妈拿来一根蜡烛,点燃了它。顿时,小火苗一蹿一蹿的,很暖很暖。
烛光中,爸爸正认真地辅导我做功课。遇到难点了,他就拿起课本和参考资料,认真地研读着,时不时地拿着笔,打着草稿,帮我理清解题思路。
每一次,我有不会做的数学题目,总是问他;而他,也总是耐心地回答我。有的题目特别难,他就一再地讲,直到我懂了为止。不止一次,他走进书店,为我精心挑选合适的参考书。当看到有价值的题目,他会抄下来给我做。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
渐渐地,蜡烛短了一截。
烛光中,妈妈正整理着我背诵过的古诗文。最早背过的古诗,放成一摞;后来背的,则放成另一摞。而我背得不是特别熟的,她又将其单独摞起,供我背诵。
从我记事起,我的生活就离不开古诗。从《咏鹅》到《将进酒》, 从《静夜思》到《蜀道难》, 凡是有能力背的,我都有所涉及。而她,不仅要将每首诗的意思讲给我听,还要将诗和大意抄下来。抄着抄着,一不小心,就抄了六年,一张张纸堆了足足几十厘米高,真可谓是手抄版的《千家诗》了。这一张张泛黄的纸稿,渗透着她的心血。
慢慢地,蜡烛又短了一截,可那火苗依然蹿得很高,很旺。
烛光中,奶奶正在为我缝补袜子。她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将线穿进针眼里。一针一线,她的动作是那么认真,那么细致。
我每天运动量比较大,袜子没穿几天,就会破几个洞,如果扔掉,也太浪费了。每当此时,总是她——慈爱的奶奶,拿起针和线,一针一针地缝着。她常说,自己没文化,不能教子女什么,但至少还能帮着缝缝补补,让孙辈安心读书。一针一线,都倾注着她的关爱。
蜡烛越燃越短,到最后,只剩下一小截。
“啪!”灯亮了,蜡烛发出的光不那么显眼了,但那小小的火苗还是一蹿一蹿的,很暖很暖。
24、文中哪一个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蜡烛燃烧的动感?( )
A、啪 B、蹿 C、暖 D、旺
25、“这一张张泛黄的纸稿,渗透着她的心血。”从“泛黄”这个词语可以读出什么内涵?( )
A、抄写古诗历时很长,纸张慢慢变黄,可见妈妈用心良苦,不辞辛劳。
B、黄色纸张更显眼,时刻提醒我学习,可见妈妈心细如发,教子有方。
C、泛黄的纸张在停电的时候可以点火,可见妈妈废物利用,特别节俭。
D、用质地低劣的黄色纸张抄写古诗文,可见妈妈勤俭节约,善于持家。
26、爸爸辅导“我”功课。文中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问题很难,他一讲再讲,直到我懂了为止。
B、整理许多优秀的诗给我背,还要将诗的意思讲给我听。
C、他经常走进书店,为我精心挑选合适的参考书。
D、看到有价值的题目,他会抄下来给我做。
27、下列对短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结尾简洁,呼应上文,深化主题,又让人感到余味犹长
B、巧妙地呼应了首段,让人感觉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C、呼应上文,强调了在烛光照耀下人感到温暖的身体感受。
D、写出了作者感悟到烛光中亲人们对自己的爱,内心温暖。
28、短文描述了烛光中的哪三个情境?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短文以“蜡烛”为线索,描写了“点燃了它”“短了一截”“又短了一截”“只剩下一小截”等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
30.习作表达。
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我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我本来可以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将事情经过写具体,并清楚表达出当时的感受。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风靡”的“靡”读音为mǐ
B.读音正确
C.“跺脚”的“跺”读音为duò
D.“叉腿”的“叉”读音为chǎ
…………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