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专题05古诗文和日积月累
命题焦点:
从近年来小考题的命题来看,关于“古诗文”的检测,试题类型较为灵活,考查重点侧重于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赏析和评价。主要题型有:①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②古诗文的默写与补写题;③按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题;④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题;⑤分析古诗文表现手法题;⑥理解古文字词题;⑦翻译古文句子题;⑧体会古诗文所蕴涵的哲理题。这部分设题范围广泛,题型灵活,试题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赏析、评价和体会思想感情这方面的试题,难度很大。学生在复习时应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 |
根据命题焦点对本册1—4单元做如下复习:
一、本册(1—4单元)古诗文盘点
第3课 古诗三首(必背)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参考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参考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参考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第10课 古诗三首(必背)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参考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参考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参考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二、(1—4单元)日积月累盘点
语文园地一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参考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语文园地二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提示:出自《增广贤文》格言和谚语。
语文园地四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提示:寓意深刻的谚语
三、(1—4单元)新学知识点
1.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超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理解: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结识了勤劳朴实的牛郎。他们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用玉簪划出天河,将他们隔开。从此,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每年只能于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会的故事,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织女隔着银河与对岸的牛郎互相遥望,表达了相望却无法团聚的愁绪与苦痛。“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和劳动的情景,表达了对织女勤劳的赞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表现了对织女遭遇的同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写了诗人的慨叹:牛与织女虽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啊!
2.《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理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尤其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既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又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是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记录的,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它该认识我,因为我和明月年年在他乡相见。作者在平淡质朴中写出了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真挚感人。
3.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理解:什么时候我能给马戴上金络头,驰骋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4.《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石灰吟》表达了诗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人生志向。《竹石》借竹子的傲气,表达了诗人永远坚定操守、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志向。
三首诗都借助某一事物抒发诗人的情感。
考点演练
一、古诗内容回顾。
1.《寒食》是一首________诗,描绘了一幅________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讽刺了 ________的腐败。
2.《迢迢牵牛星》借民间故事中________、________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丈夫远在异地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3.《石灰吟》这首诗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际是以________________自喻,表明自己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的追求。
4.《竹石》是为题咏《竹石图》而作,借竹子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连一连。
终日不成章 任尔东西南北风 明 于谦
何当金络脑 泣涕零如雨 清 李贺
粉骨碎身浑不怕 快走踏清秋 唐 郑燮
千磨万击还坚劲 要留清白在人间 唐 韩翃
三、字义理解和运用。
“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歌曲诗文的段落;②章程;③条例;④图章;⑤佩戴在身上的标志。第①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词语积累填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叠词“盈盈”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迢迢”叠词“脉脉”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________皎皎”。像这样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
五、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泣涕零如雨(零散 落下) 纤纤擢素手(白色 白皙)
盈盈一水间(仪态美好 清澈) 札札弄机杼(摆弄 玩弄。)
六、品读诗词,完成练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①“金络脑”是贵重的鞍具,象征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②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 抒情,表达了企盼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③对“何当”一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何当”可以看出,骑上快马奔驰只是诗人的一种想象。
B.从“何当”可以看出,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C.“何当”一词写出了诗人不被赏识重用的惆怅。
D.“何当”一词藏着诗人的叹问和壮志未酬的感伤。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浑不怕”让我们联想到诗人________的精神。
②诗人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通过对________的描述,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志向。
③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话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B.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间接抒情,赞美了石灰高尚的品德。
…………
参考答案
考点演练
一、1.讽刺 寒食节 宦官得宠专权
2.牛郎 织女
3.石灰 石灰 不畏艰难 坚贞不屈
4.坚韧的傲气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