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4日
资源编号 94904

专题11 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02-13 中考 0 71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题01 字音字形-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

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11 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

目   录

一、考情分析……………………………………………………….2

【课标要求】……………………………………………………… 2

【考查重点】……………………………………………………….2

【主要题型】……………………………………………………….2

【命题趋势】………………………………………………………. 2

二、知识建构………………………………………………………..2

篇目1:《黄鹤楼》…………………………………………………3

篇目2:《使至塞上》……………………………………………..4

篇目3:《钱塘湖春行》………………………………………… 5

篇目4:《饮酒》…………………………………………………… 7

篇目5:《春望》…………………………………………………… 8

篇目6:《雁门太守行》…………………………………………..9

篇目7:《赤壁》………………………………………………….. 10

篇目8:《渔家傲》…………………………………………………11

篇目9:《浣溪沙》……………………………………………….. 12

三、方法总结………………………………………………………… 13

中考古诗词鉴赏内容理解做题技巧…………………………….13

四、考场练兵………………………………………………………… 14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多为诗歌鉴赏题,均是必考题,分值一般在4-6分。

【命题趋势】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考查课外古诗词。

篇目1:《黄鹤楼》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问题梳理】

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2.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 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篇目2:《使至塞上》

【主题思想】

诗作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歌鉴赏】

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请分析颔联中的景、事、情。)

①使用比喻的修辞,以“飘飞的蓬草”和“北飞的大雁”自比,刻画了一个肩负使命、只身远行的悲壮英雄形象。

②即景生情,表现了作者只身出塞的孤独落寞和受排挤的愤懑。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是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①“直”字写出了烽烟冲上云霄的挺拔坚毅;“圆”字写出了夕阳悬于地平线上的苍凉庞大,更显沙漠之苍茫;“大”字写出了沙漠的辽阔,“长”字写出了黄河的绵延。

②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点线面结合,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表现了作者的开阔胸襟。同时使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边塞诗中的地名,极具艺术表现力。首联用“居延”表现山高路远,烘托①______的心情,而尾联中的“萧关”和“燕然”也并非实指,暗示②______。

2.清人黄培芳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如何理解这一说法中的“自然”?

篇目3:《钱塘湖春行》

【主题思想】

诗作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

1.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和“家家”好不好?)

①“早”和“新”、“几处”和“谁家”,体现了春天初至、万物初长的特点;“争”字使用拟人的修辞,和“啄”字一起,生动写出了莺儿争阳、燕儿筑巢的兴奋和忙碌,表现了早春从沉睡到苏醒的生机勃勃和春光的宝贵。

②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之情,也暗含珍惜春光之意。

2.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字写出了百花“东一团,西一簇”的初放状态,“浅”字写出了春草柔嫩的初长状态,紧扣初春特征,展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

“渐欲”和“才能”照应“乱”和“浅”,点明早春时令,化静为动,蕴含着早春欣欣向荣的趋势,给人以鼓舞。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篇目4:饮酒》

【主题思想】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理解这句诗?)

使用设问的修辞,道出了心境与处境的辩证关系:只要心灵超脱,居所自然能远离尘世烦扰。这体现了诗人超尘脱俗、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见”换成“望”好不好?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字传神地写出了“发现远山”的自然和不期而遇,(和“悠然”一起)营造出物我合一、自由愉悦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恬淡自得和宁静闲适。(“望”字更像有意为之,具有目的性,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明理由。

篇目5:《春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阳春三月所看到的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思亲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把“深”换成“生”好不好?)

①“破”字和“春”字形成强烈对照,突出了国都沦陷的惨状;“深”字写出了草木疯长蔓延的状态,侧面表现了长安城的荒无人烟。

②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情。

(“生”字只表明草木生长,无法突出国都沦陷后草木乱长的荒凉。)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在颔联是如何抒情的?)

春花绽放,春鸟啼叫,本该给人以欢快和愉悦,但作者感伤时局,忧伤离别,看到花开而溅泪,听到鸟鸣而惊心。“花无情因人而溅泪,鸟无恨因人而惊心”,作者移情于物,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作者对国都沦陷的悲痛和对家人离散的忧伤。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题目是“春望”,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春景?

2.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是哪三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

篇目1:《黄鹤楼》

1.C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一一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 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及词句赏析。

C.“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表述不正确。结合诗歌颈联分析可知,词句描写诗人登高远眺,清晰地看到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看到鹦鹉洲长势喜人茂盛的芳草的景象,表达出诗人看到美景的欣喜之情。再结合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知,此时诗人看到傍晚烟波缭绕,才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涌起了思乡的愁绪。与选项内容不相符。

故选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1 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统编版 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490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