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一次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和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续几日的晴好天气,泰州市区人民公园、稻河古街区等地梅花竞相开放【甲】生机àng然,引来众多市民欣赏留影。在梅兰芳纪念馆,池塘边、小径旁、草坪上……处处可见梅花,打朵的花苞挤成一颗颗粉粉的小脑袋xù力待放【乙】盛开的梅花,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红似霞,微风拂过,枝头缤纷摇yè,暗香浮动,沁人心脾。这里的梅花与青砖黛瓦为邻,和梅韵京腔作伴,因此成为市民的心头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高洁、坚强、谦虚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lì。泰州与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梅花是泰州市花,泰州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乡,但是爱“梅”、看“梅”、品“梅”,成为泰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摘自《泰州日报》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顿号【乙】逗号 B.【甲】逗号【乙】逗号
C.【甲】顿号【乙】分号 D.【甲】逗号【乙】分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竞相开放”“洁白如雪”“暗香浮动”“青砖黛瓦”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是转折复句,加点关联词“但是”使用无误。
C.“盛开的梅花,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红似霞,微风拂过,枝头缤纷摇yè,暗香浮动,沁人心脾”,运用明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色彩美丽,增添了画面感。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与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
4.古诗文填空。
家国情怀古诗文积累卡 | |
“家国情怀”内涵 | 诗句梳理 |
① | 家国情怀是“造化钟神秀,②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神奇秀美;是“大漠孤烟直,③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塞外风光。 |
殷殷赤子之情 | 家国情怀是“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舍生取义。 |
慷慨报国之志 | 家国情怀是“⑥____________,革命万里起高潮”(贺敬之《回延安》)的革命情怀:是“报君黄金台上意,⑦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英雄气概。 |
忧国忧民之意 | 家国情怀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⑧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博大胸襟。 |
5.为挖掘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我校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设计】同学们搜集了一幅漫画,请你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材料一: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宣传】请选取能代表家乡泰兴风物、文化、精神的一张“名片”,仿照示例,拟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示例:襟江书院——浸润古韵书香,传承龙河文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建议】在走进社区开展宣传活动时,你认为材料一、材料二哪个更合适,请你给宣传小组组长小泰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一)古诗文阅读
【甲】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①巨舰一毛轻②。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①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②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乙】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丙】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①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
淳熙五年,除②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③,多所全活。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④,即日单车就道。到任,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⑤,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释:①甫:刚刚。②除:任命,授职。③荒政:赈济灾荒的措施。④茶盐公事:宋代职官名。⑤蠲其征:蠲(juān),免除;征,赋税。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松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躬以践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浙东大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授以《孝经》
A.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C.独端坐以指画沙(【丙】文)
D.静以修身(《诫子书》)
8.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为 学 大 抵 穷 理 以 致 其 知 反 躬 以 践 其 实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10.【甲】诗、【乙】文都有劝人读书的效果,请结合内容分别说说两者劝说方式的不同。
11.联系【丙】文,分析朱熹能否称得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古仁人”,请说明理由。
(二)名著阅读
1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为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B.《骆驼祥子》里的人物形象鲜明,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吃饭的夏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还有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D.《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
E.《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内容涉及面较广,我们不妨首先选择自己做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口,采用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13.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有同学发现可以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表达阅读名著的感悟。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参考示例,完成名著悟读卡。
名著悟读卡 | ||
作品名 | 关键词 | 阅读赏析 |
《儒林外史》 | 喜剧与悲剧 |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泣,被胡屠户狠狠打了一巴掌才清醒过来,这是一场“喜剧”;范进把自己的一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上,这是他人生的“悲剧”。 |
《朝花夕拾》 | 感动与批判 | ① |
《骆驼祥子》 | ② | ③ |
14.诸多古典小说都有“闹”这一情节。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联系整本书的相关情节,探究其对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作用。
鲁智深(《水浒传》) 严贡生(《儒林外史》) 孙悟空(《西游记》)
(三)议论文阅读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代社会,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甲】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乙】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丙】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根据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思路。
16.根据文意,把下面三则材料恰当地放回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序号)
A.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B.《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C.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17.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在相当意义上,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
(2)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
(四)小说阅读
大地的声音
徐建英
①马南五岁,如风一样奔跑在结着盐壳的沙土上,任张开钰在后面撵着他喊:“马南,马南,你慢点跑啊!地硬,摔着了,痛。”
②马南呢,不应,也不理,把一路无拘无束的笑丢进夹着咸燥味的风沙中。
③出生不久,张开钰就发现马南听力有阻碍,顺上风时,什么都能听得到,可有时明明就在他的旁边说话,他却啥也听不清。张开钰是基地上的气象探测员,与马南的爸爸马川婚后没多久就来了罗布泊。生下马南后,夫妻俩在这片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六年。六年来,张开钰仅有的两次外出,都是为马南寻医。各种检查都做过,但医院并不能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各种药也吃过,可声音还是若隐若现地钻进马南的耳朵。
④可能是跑累了,马南又一阵风似的跑回自家,一屁股坐在地窝子①前的沙路上。远处响起了高昂的打夯歌,他侧着耳朵听了一会,伴着调儿哼起来:“喝咸水那么,嗬咳!早穿袄来午穿纱那么,嗬咳!蚊咬屁股沙打脸那么,嗦罗罗罗嘿……”
⑤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张开钰笑骂:“猫耳朵哩,跟着你旁边炮打雷样地喊,你听不到,隔了这么远的夯歌,你倒是学得有模有样的了。”
⑥看着喘着粗气的张开钰,马南停了声,转头问:“妈妈,什么是象耳朵?”
⑦马南的听觉又跑偏了。
⑧“你这孩子……”张开钰叹了口气,温柔地抹了抹马南脸颊流下来的汗,贴在他的耳边说:“象耳朵指的是大象的耳朵,很大很大,整天耷拉着的。”
⑨“妈妈,什么是大象呢?”
⑩“大象啊,它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动物,很高,很大,还可以骑的哦。”张开钰再次贴近马南的耳边说。听清了的马南歪着头问:“大象的耳朵有多大呢?”
⑪张开钰比画起扇子的形状,马南摇摇头。张开钰比画起翅膀的样子,马南还是摇头。摇头过后,他拉起张开钰的手跑进自家的地窝子里,手指着墙上挂的那张耳廓形的罗布泊地图问张开钰:“是不是跟这只耳朵一样呢?是地图上的这只大耳朵大,还是大象耳朵大呢?”
⑫“跟它相比,大象的耳朵可小多了。”张开钰再次努力地在马南的面前比画大象耳朵的样子,马南圆睁着眼,一脸的迷茫。
⑬夏季也有寒风,马南如风一样钻进了戈壁滩,他想去找大象,当张开钰从监测站返回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已笼罩在一片黑黄色的沙尘暴中了,她连爬带滚扑了进去。
⑭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
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喜欢刮大风的地方呢?”马南边抹着脸上的灰土,边哭着问张开钰。
⑯“因为爸爸在这里啊!”张开钰指指远处的基地。
⑰“那爸爸为什么不去有大象的地方呢?”
⑱“因为这里更需要爸爸,爸爸和他的同事们在这里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张开钰边说边比画。
⑲马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⑳回到家,几声“哼哼”的猪叫传来。张开钰略一沉思,抱着马南,指着猪说:“看,我们这里有‘小象’呢!”马南说:“妈妈,小象能骑吗?我想骑小象。”
㉑张开钰看着马南被风沙刮得通红的小脸,摸着他脸颊上一层层被风沙吹得皲裂的皱口,钻进地窝子,给猪打来半桶食,待猪吃饱后,把马南带进猪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猪背上。猪“嗷嗷”地叫,驮着马南绕着猪圈跑,张开钰扶着马南半跑着绕猪圈打转。一时间,乐呵呵的笑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猪粪味飘了出来。
㉒金色的秋天来临,基地更忙了。
㉓马南一连十几天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他一个人在屋里时,就画墙壁地图里的大耳朵,或趴在隔壁猪圈旁与“小象”嗷嗷对话,再或坐在地窝子前等张开钰从监测站下班返回。
㉔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几十公里外的地窝子前,张开钰激动地摇着马南小小的身躯,说:“马南,你爸爸他们成功啦,你听到了吗?‘呼’的一声,真是太美妙了!”
㉕“妈妈,我也听到了……”马南点点头。张开钰____________。
(选自《羊城晚报》2021年3月2日,有删改)
【注释】①地窝子:指沙漠化地区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简陋棚屋。可抵御风沙,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
18.情节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小说中反复提到“象耳朵”,请按照“原因——结果”的逻辑,依次梳理关于“象耳朵”的情节。
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
(1)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从感官的角度进行赏析)
20.联系小说内容,请简要概括标题“大地的声音”的多重意蕴。
21.阅读全文,请你为结尾横线处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②抱着马南,任泪水长流满面。
三、作文(共60分)
22.请以《行走在春风里》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
参考答案
1.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生机盎然:shēng jī àng rán,形容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样子,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蓄力:xù lì,指储存力量。常用于战斗前的准备或者表示积攒力量,以待时机。
摇曳:yáo yè,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
激励:jī lì,指激发和鼓励,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