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感受冒险小说的精彩,认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语言运用:学习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思维能力:通过文本对比阅读,感受人物特点。
审美创造:品味精彩的故事情节,领略外国文学的奇妙和精彩。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节选。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关注创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作家丹尼尔·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面对严酷的环境,他很快克服了悲观情绪,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遇救返回故园。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3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等23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给我们的答案是“能”。
2.教师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片段,师生共同欣赏。
3.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鲁滨逊漂流记,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视频切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对荒岛生活的思考。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丹尼尔·笛福(1660—1731)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并大受欢迎,之后又创作了《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作品。
三、了解创作背景(出示课件5)
自15到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人热衷于去海外冒险,航海成为一种时尚。时代风尚和追求自我解放的天性,使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对这类航海冒险故事情有独钟,在收集大量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于1719年创作了这部不朽名作——《鲁滨逊漂流记》。
四、了解创作构思(出示课件6)
《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构思,来自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亲身经历。塞尔柯克原是一艘船上的船员。1704年9月,因与船长失和,他被放逐到智利海外荒岛,长达四年四个月之久。他在登岛时带着装有工具的工具箱。1709年2月,他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
五、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7)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内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这篇课文包括梗概和节选两部分。梗概是原著的大略内容,节选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及文章主要讲的事情,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8)出示词语:
畏惧 木筏 简陋 野蛮 叛乱 北纬 日晷 仆役 铁锨 凄凉 寂寞 倒霉 书籍 抛弃 防御 侵袭 倾覆 宽慰 心平气和 重见天日 焉知非福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教师强调要读准 “日晷”“铁锨”“倾覆”等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词语“焉知非福”:的意思是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变为好事。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可以帮助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为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
(3)(出示课件9)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书写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遵循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规律;宝盖头的字,宝盖头下的一切笔画不要超出宝盖,如“寞”“宴”。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遵循“让左者左昂右低,让右者右伸左缩”这样的写字规律。
(出示课件10)师:本课中“贷”容易与“货”混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字都与“贝”,也就是与货币有关,可以根据声旁确定读音。
(出示课件11)师:我们来看看“籍”和“藉”的区别,“籍”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由“耒”和“昔”组成,要注意避让,“耒”的最后一笔是点,注意“耒”不要写成“未”; “籍”和“藉”,一个是竹字头,一个是草字头。
(出示课件12)师:“覆”笔画较多,字形较复杂,注意提醒学生“覀”要写扁小,第五笔为竖,不要写成“西”;下面的“復”写紧凑,右下“复”的第八笔为横撇。
六、阅读梗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1)(出示课件13)教师出示要求:默读梗概,思考:这篇梗概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要求概括小标题。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4)
预设:流落到荒岛、建房子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教师结合学生的概括,引导学生说简洁。
教师板书: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驯养培育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2.(出示课件15)师:你能根据列出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梗概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自主概括梗概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的应用能力。借助拟就小标题来概括主要内容,在概括小标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经历“提取信息——概括——提炼文字——调整顺序”的过程。)
3.(出示课件16)教师提出要求:浏览节选部分内容,对照梗概,你能推断出节选的片段大致出现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吗?你是根据什么作出推断的?
4.(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要求:浏览节选部分,刚上岛后做了哪些事情?上岛后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5.(出示课件18)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节选内容,思考:鲁滨逊最初流落荒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填写表格。
学生汇报。
预设1:他刚上岛的时候没有食物吃,他就到处收罗东西。
预设2:他在岛上没有住的地方,他就砍树、打桩,自己建房子。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可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感悟人物内心作铺垫)
6.(出示课件19)教师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表格,说一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预设:鲁滨逊流落到荒岛,用刀刻痕记录时间,从船上搜罗东西,开始修建住所,并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进行理性思考。
七、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20)你能说一说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预设:鲁滨逊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鲁滨逊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
八、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1)
故事梗概中向我们讲述了鲁滨逊建房定居的情节,请你为他建房提几条建议。
预设:房屋要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附近最好有淡水,房屋要能抵御野兽的袭击。房屋的位置要能看见大海,以便随时能观察是否有船只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深入分析课文,把握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心态变化。
2.根据课文内容,准确把握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出示课件23)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勇敢机智、动手能力强让鲁滨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鲁滨逊的心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把握人物心态变化
1.(出示课件24)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节选内容,思考:鲁滨逊在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文中圈画出相关内容,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学生圈画相关内容,汇报交流相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25—29)
预设1:鲁滨逊最初流落荒岛的时候,内心是沮丧的。
预设2:后来鲁滨逊习惯了岛上的生活,渐渐变得心平气和。
预设3: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思考幸与不幸,内心感到欣慰。
提取关键信息:忧伤——失望、无奈——理智应对——心平气和——积极乐观
2.(出示课件30)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试着画一画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
选5个小组派出代表上台画心态变化图。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