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09日
资源编号 94600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统编版)

2025-02-09 六年级下册 0 69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统编版) 20...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3课《古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前解析】

关注传统民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关注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宝十三年(754) 进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有《韩君平集》。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教学目标】

1.会写“御、侯、皎”等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寒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兴趣出示课件3

1.回顾以前学过的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并说说相应的节日习俗。

教师提出要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讲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对应的习俗?

预设1:《元日》相关的节日是春节,春节的习俗是: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

预设2:《清明》相关的节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是扫墓。

预设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关的节日是重阳节,相关的习俗是登高、插茱萸。

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一起去了解故诗中的节日习俗吧。

3.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寒食,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理解诗题,走进作者

1.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预设1: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

教师介绍:出示课件5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2.教师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吧!

出示课件6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今存《韩君平集》三卷。

3.出示课件7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诗。

(2)教师范读古诗,并出示朗读节奏。

谁来说说这首诗该怎样停顿?

预设:朗读节奏应该是二二三。

(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出示课件8解诗题。

教师提出要求:诗题“寒食”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预设1:借助注释法。注释1解释了什么是寒食节。

预设2:理解古诗的方法还有:边读边想象画面。

预设3:理解古诗的方法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

2. (出示课件9明诗意。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教师提出要求:结合注释理解“春城”、“御柳”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预设1: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预设2: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教师提出要求:谁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说诗句大意。

预设:这两句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

(2)出示课件1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教师提出要求:谁能借助注释,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五侯”的意思?

预设1:日暮:夜色降临。

预设2: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以汉喻唐”的写法)

预设3:传蜡烛:指传赐新火。

预设4: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②教师提问:后两句诗的大意是什么?谁愿意尝试说一说?

预设:这两句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三)想象画面,体会诗情(出示课件11

1. 教师提问:这首诗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简单概括吗?

指名学生答。

预设1:一二句描写的是:长安春景图。

预设2:三四句描写的是:夜晚传烛图。

(1)长安春景图(教师板书)

①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中前两句借用什么景物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

预设:诗人写“飞花”“斜柳”,实际上还暗写了风。“东风”与“飞”、“斜”相互照应。

②探讨理解“御柳斜”。按古人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

(2)夜晚传烛图(教师板书)(出示课件12

①教师提问,引导深入探索: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预设: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

②教师继续启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预设: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教师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2.以读促悟,体会诗情。

出示课件13)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轻烟袅袅的感觉。

(1)指名读。男女分组读。

(2)配乐读。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主题梳理】(出示课件14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15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预设:本诗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60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