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
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苏科版2024)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有的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这种生物是( )
A.玉米 B.新冠病毒 C.木耳 D.蟋蟀
2.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令国外友人啧啧称奇,其中机器狗不仅能当拉拉队员,还能运送铁饼、花式比心等,可判断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生长繁殖 C.能否进行语言表达 D.是否需要能量
3.下列生命现象中,与“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会合拢下垂”体现的生物特征不同的是( )
A.无心插柳柳成荫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要将视野中左下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
B.将10×和10×的镜头换成10×和40×的镜头,看到的同一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减少
C.调整焦距时,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看目镜
D.观察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q”
5.我国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我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归纳法 D.实验法
6.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B.探究结果与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C.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D.为了避免偶然性,可以进行多次实验
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B.光照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吗?
C.校园里哪种颜色的牡丹最好看?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8.分析影响下列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的是( )
A.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水稻的结实率提高
B.生活在寒冷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炎热地区的耳廓狐,耳朵大小不同
C.在酸性土壤中,绣球的花朵呈现蓝色;在碱性土壤中,绣球的花朵呈现红色
D.沙漠地区缺水,植物种类稀少
9.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喜欢温暖、通风、干燥、避光、清洁的环境,在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黄粉虫(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黄粉虫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10.豚草属于入侵生物,常与本地植物鬼针草混生在一起。某研究小组模拟不同酸雨环境对豚草和鬼针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豚草与鬼针草争夺养料,属于捕食关系
B.酸雨pH值越大,对鬼针草生长抑制越显著
C.实验结果表明,鬼针草更适应酸性环境
D.豚草进一步扩散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11.自古人们就意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谚语或古诗词描写的场景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含羞草原产地常有狂风暴雨,含羞草与此相适应的显著特点是( )
A.茎具有钩刺
B.叶片宽大
C.遇震动叶片闭合,叶柄下垂
D.光合作用特别旺盛
13.炎热的夏季,校园里的香樟树下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这主要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14.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断了人与长江鱼之间的捕食关系
B.过度捕鱼会导致长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C.无脊椎动物都不用鳃呼吸,而脊椎动物中的鱼用鳃呼吸
D.禁渔的目的是增加鱼等水生动物的数量
15.马尾松人工林容易受到松毛虫暴发性危害,而在马尾松混交林(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中,这种虫害就不容易爆发。其原因是( )
A.松毛虫只能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生活
B.混交林中,食物网复杂,可能有天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C.马尾松人工林中营养物质较多
D.人工林中,松毛虫的繁殖能力强
1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沙漠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7.某海关缴获了一包生物样品,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取自植物体还是动物体,海关人员借助显微镜,发现该生物样品来自植物体。判断的依据是观察到了(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8.将鲜红的杨梅放入白酒中浸泡,杨梅酒呈红色,这是因为酒精破坏了细胞结构中的( )
A.细胞壁和细胞膜
B.细胞壁和液泡膜
C.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膜和液泡膜
19.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出现气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制片过程中( )
A.玻片没有擦拭干净
B.滴加清水的量过多
C.盖片操作不规范
D.染色不均匀
20.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和西瓜呈现甜味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液泡、叶绿体 B.叶绿体、液泡 C.液泡、线粒体 D.叶绿体、叶绿体
21.取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如图所示。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在培养液的上层,可吸取到含草履虫(好氧)较多的液滴
B.甲载玻片上的草履虫的反应是“向右”运动
C.乙载玻片上的草履虫的反应是“向右”运动
D.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22.单细胞生物种类较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潮是因水中缺氮导致衣藻繁殖形成的
B.变形虫不能独立完成生殖活动
C.草履虫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D.眼虫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生活
23.2024年10月,新浪资讯:在都市生活中,一些年轻人开始选择一种非传统的宠物——黏菌,这种独特的生物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有利的现象是( )
A.疟原虫侵害人体
B.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C.作为鱼类的饵料
D.变形虫引发疟疾
24.人体细胞很小,直径5~200微米(1米=1000000微米),主要原因是( )
A.生物体内没有足够大的容纳空间
B.有利于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
C.更易于保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细胞经过分裂后,细胞个体自然很小
25.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是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抗癌植物,在秦岭中生长超过250万年。红豆杉幼株可以逐渐由小长大主要是因为( )
A.细胞体积的不断增大
B.细胞数目的增多
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营养状况的好坏
26.如图,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27.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等疾病有预防作用。如图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某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薄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B.洋葱后代还是洋葱,而不会是马铃薯,是由②决定的
C.图中③是染色体,在细胞核分裂时变化最显著
D.细胞分裂时需要的能量由细胞中的叶绿体提供
2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把我们带入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鹂和柳树的细胞均有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B.黄鹂的飞行受大脑的控制,大脑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黄鹂的所有组织中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保护组织
D.柳树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9.莲藕是苏州一带著名的食材。藕折与出现“藕断丝连”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 )
A.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30.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茎流传感器(如图)。该装置直接贴附在茎秆、叶片等表面,可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及分配情况。由此推测,该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31.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称之,它的主要色彩为蓝紫色,有“蓝色妖姬”的美誉。如图为某公园内鸢尾的标识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的结构特征是识别鸢尾的唯一依据
B.“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根据双名法,“tectorum”是种加词
D.鸢尾科的植物都属于鸢尾属
32.《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共收录物种 135061 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
C.名录可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D.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33.生物分类的依据一般不包括( )
A.生物形态上的相似程度
B.生物结构上的相似程度
C.生物生理上的相似程度
D.生物体型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
34.2022年11月3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繁育的扬子鳄被转运到越冬房冬眠。下列有关扬子鳄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表示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扬子鳄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扬子鳄
C.扬子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35.下列选项中,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鼠→蛇→鹰 B.阳光→草→羊→狼 C.草←兔←狼 D.草→昆虫→鸟→鹰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36.(6分)稻在水中摇,鸭在稻中游。很多地区都在传统稻田生态系统中引鸭入田,开启了“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图一所示的“鸭稻模式”生态系统,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丁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1~7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为图一中的部分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生态系统中,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
(2)鸭与青蛙分别对应图二丁中的___(填字母),图二中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
(4)“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中,鸭以杂草为食,所摄取的有机物被分解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其遗体和粪便被分解能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被水稻利用,这说明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___。
(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又探究了4种稻渔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
参考答案
1. B
【分析】生物通常可分为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这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玉米”是植物、“木耳”是真菌、“蟋蟀”是动物,它们都具有细胞;而“新冠病毒”是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