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三单元“真情流露”
阅读要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留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匆匆》一文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那个星期天》一文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了解两篇课文表达情感方法的异同。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个新境界,这是比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
1.从关键词语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篇文章,其关键词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其思想感情。
例如: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子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眼睁睁看着时间“去得匆匆”,却无法挽留,心中充满无限的惋惜与无奈。
2.从重点句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反复出现的语句等关键句子,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
例如: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省自己过去的日子,警醒自己不能虚度年华,要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才不会枉活一世。
3.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那个星期天》中“我”在等待母亲的时候“玩跳房子;看天看云彩;拨弄蚁穴,找蚁穴;看画报。通过“我”的动作,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4.通过分析题目来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匆匆》一文紧扣题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而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警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就是要我们注意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特别是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段落多读多想。这样,你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易混易错★
同学们大都认为文章思想感情就是中心思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两者是有区别的:
1.中心思想是文章所固有的,是不被读者的主观意识所转移的客观实在。
而文章的思想感情则可以带上主观的色彩,学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受概括;
2.在语言表述方面,中心思想表述要求确切,凝练规范。
而思想感情的表述则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使用口语的方式来表述。
一、名著阅读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喻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下列诗句中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所描绘的画面最接近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草色遥看近却无
2.下列对选文画线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3.选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值得细细品味。下列对选文的品析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的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天的渴盼。
B.第③段中第一句话使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百花盛开的样子。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一句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D.第③~⑥段描绘了四幅春景图,依次是春草图、春树图、春风图、春雨图。
4.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最后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①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③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读文中画线句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7.画线句③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8.文中画线句②采用了_____和_____描写,结合第二段和画线句③,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段文字 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5段中,“我”的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段,阅读作答。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要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1.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豆腐 ( )的桨声 ( )的影子
1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重点回忆了冬天里的三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补上另外两个:
(1)父子四人围坐“洋炉子”边吃水煮豆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①段中画“ ”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文理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让“我”温暖的是 情、______________情、______________情等。
15.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至少写两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唰啦啦”地饭落。母亲进来了,指在窗前,“北海的莉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吧,”妈妈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地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地的时候,他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来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素雅——( ) 欣喜若狂——( )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第二自然段中“那步田地”的意思是 ,并用“﹏﹏﹏”画出和它相照应的句子。
19.短文第一自然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看我的动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写母来两次要推“我”去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多选)
A.只为突出菊花开得旺盛。 B.说明“我”摆脱痛苦的心情,坚强起来。
C.借景写人。 D.照应上文。
22.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D 2.C 3.D
4.“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感,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5.特点: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