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75477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2024-05-07 中考 0 1,09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徐州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40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古诗文默写。(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化用了庄子笔下的“鹏”这一经典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享受读书之乐,不与他人攀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不乏叠词的功劳。请写出含有叠词的连续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2分)

“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爱音就已经响起。大地还是一片沉寂,随着日子的深入,使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萧索的原野在悄悄隐匿。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开始变得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雨水开始平添了几许婀娜。春寒还是料峭,温训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振作)着精神,叫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因为燕子、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义无反顾/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柳树率先吐出叶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春花果敢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瘦削(xiāo)  葱茏

B.婀娜(ē)   平添

C.主角(jiǎo)  料峭

D.称职(chèn) 温训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振奋  当仁不让

B.振作  义无反顾

C.振作  当仁不让

D.振奋  义无反顾

4.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接着,叶蕾绽开     ②一挂挂的枝条晃悠着白色的逗点    ③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写意    ④河堤上、池塘边就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日子的深入,使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

B.随着日子的深入,使溪流不断充盈,积雪加速融化,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

C.随着日子的深入,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萧索的原野在悄悄隐匿。

D.随着日子的深入,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

6.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小明搜集到了一些描绘四季的对联,下面描写春天的下联遗漏了两个字,将其补充完整。(2分)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时雨________万树花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7-11题。(17分)

【甲】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注释】①该词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东坡时年28岁。此时,东坡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其弟子由闻之,寄《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东坡次韵,并作此词以寄。

【乙】

游沙湖(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丙】

惠州一绝(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丁】

减字木兰花•立春(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释】②春牛:泥塑的耕牛。③春杖:泥塑的犁杖。④春工:春天⑤春幡(fān):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⑥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⑦天涯:多指天边。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

【任务一:梳理文意】

7.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善医而聋________________   

(2)余戏之曰________________

(3)门外二里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辞长作岭南人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有王逸少洗笔泉,冰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循踪揽胜】

10.根据诗文,探寻苏轼的春光之旅,完成下面填空。(7分)

【任务三:知人论世】

11.有人说苏轼的心中永远驻着一个春天。请结合材料,联系上面的诗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2点即可)

链接材料:

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曾在凤翔、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公元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新法废除后,司马光成为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后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杭州;苏东坡再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到宋哲宗亲政时,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5题。(10分)

【材料一】

①这就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鸿篇巨制——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

②它长逾11米,明艳粲然,石青和石绿的浓艳色彩分毫未减,像是昨天才刚刚完成的。真要感谢古代使用的矿物颜料,能够经年不变、历久弥新,现代的化学颜料就远远没有这样的生命力了。

③大宋的千里江山,画卷上徐徐展开,山峦耸翠、烟江叠嶂,其间的溪岸坡渚则或稀落或浓密地生长着树木。一丛一丛的屋宇藏身在山间林下,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梁柱细如发丝,却没有一处失了形走了样,这样的精细入微,巨细靡遗,不知比相机的分辨率要高出多少倍。水中还有舟子渔父,或行船或垂钓,虽人细如蚁,但我们却能够清楚地看到画中人物的神情。

④好一曲大宋江山的瑰丽赞歌。

(选自《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故宫里的宝藏》,罗米著,天天出版社2020年10月版,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千里江山图》是人民日报新媒体精心策划并于2022年10月推出的视频。它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综合运用三维模型+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动态还原了祖国的青山绿水、人物的奋斗故事、时代的发展成就。

(根据网络资料编写)

【材料三】

《新千里江山图》为何受青睐(节选)

熊捷

以技术支撑思想情感表达

①《新千里江山图》的“新”字体现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是《新千里江山图》炽热的时代精神内核。阐释“江山”,关键在“人”。于是,以三维技术置于青绿山水之间,时代典型英模人物、乡村振兴巨变、上天入地壮举、大国工程伟业一一入画。这幅《新千里江山图》里,还原了每个中国人在这十年间共同的记忆和生活,承载了每个中国人拼搏的样子和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以技术实现极致观赏体验

②在场景构建部分,我们充分运用中国的传统美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增加图的立体质感,将原作的青绿配色风格和山水画的构图方式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和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复现;在舞蹈拍摄部分,我们采用了电影级别的实景拍摄与后期CG合成技术,将“只此青绿”的动人舞姿真正搬进了画中;在人物制作部分,我们搜集了大量相关人物不同角度、衣着、动作和表情的高清照片,通过照片复原技术,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还原,惟妙惟肖,增加网友的沉浸式体验。

③网友仿佛坐上穿越时光机,跟随着代入感极强的镜头一起穿过山川峡谷,飞越港珠澳大桥,掠过塞罕坝林海,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生灵,在田野、丛林、雪山、湖泊、城市等多个场景中感受中国这十年,在张桂梅老师、陈祥榕烈士、疫情间的医护工作者们等中国脊梁的奋斗故事中感动中国这十年,在复兴号、大飞机、中国天眼、白鹤滩水电站、航天工程等大国重器的视觉冲击中铭记中国这十年。不少网友在看完后都直呼“过瘾”。

以技术推动主流价值传播

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⑤2023年,“新千里江山图”的画卷铺展到全国各地。南京玄武湖畔,我们搭建了“新千里江山图”主题互动场馆,实现了真正的“人在画中游”;在西安的古城墙上,“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灯光秀将新时代风貌投映在古老文明之上;近70场“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直播,带大家从三维走到实景观赏;数十个城市上千块地标大屏几万小时的循环播放,实现了从小屏到大屏的多屏联动。

(选自《人民周刊》,2024年3月18日第4版,有删改)

1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中“鸿篇巨制”体现了《千里江山图》规模宏大,“瑰丽赞歌”热情赞叹大宋江山,高度赞美作品的艺术价值。

B.【材料二】可以看出《千里江山图》和《新千里江山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则材料更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

C.【材料三】的标题能引发读者对《新千里江山图》广受欢迎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小标题有条理地阐述了三点原因。

D.无论是《千里江山图》,还是《新千里江山图》,都富有中国特色,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尽在其中,古今辉映,遥相呼应。

13.参照【材料二】的表达方式,对【材料一】进行改写,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上述材料,分条陈述《新千里江山图》的新颖之处。(2分,2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材料后,同学们想把备选篇目中的人物推荐到《新千里江山图》中,进一步拓展其容量。请你仿照示例,创作微视频脚本。(4分)

备选人物:(1)红军战士们(《老山界》)(2)后生们(《安塞腰鼓》)(3)邓稼先(《邓稼先》)(4)杨利伟(《太空一日》)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8分)

一棵水蒲桃的迁徙

王溱

①我就是那棵水蒲桃。

②我伫立在河涌边一家小餐馆的后门处,距河涌5.2米。5.2米太远了。我的根一直在悄悄朝水的方向延伸,迁徙。我坚信吸饱了水的壮硕根系足以拖动我笨重的躯干。总有一天我可以匍匐于水面。

③经营餐馆的是一对小大妻——阿胜和阿莲。阿莲时常在后门旁择菜洗菜,幼作麻溜。阿胜偶尔也会出现在后门外,割(fēng)鱼,他有根成力无穷的高压水管,片刻就能把污水、烂菜叶、鱼鳞还有内脏都冲进河涌里。冲水的力度太大不好把拉,有时他会把污物冲到我脚边。臭,太臭了!

④在我身旁,用塑料膜和编织布拉起来的挡雨大棚早已摇摇欲坠;数架的扫把和掉头的拖把倒插在一个生锈的大油漆桶里,后边是一堆缺胳膊少腿的塑料凳;一条木头松散的小私板横在其中,我几乎认不出依偎在它身旁那根长了蘑菇的烂木棍原本是支桨……

⑤逃!我必须逃离这里。

⑥许是上天听到我绝望的抽噎,映来了雷雨。就在“利斧”,到破漆黑夜空的那一瞬间,我竟一个哆嗦把根从地里拔出来了,往前挪了一步,又重新扎入地里。原本架在我身上的竹竿失了依靠,整个大棚啪地倒落在地。

⑦我成功地向河涌挪近了近一尺!

⑧阿胜只当是雨水压塌了大棚,随手换了根更长的竹竿架到我身上。女人疑惑地盯着我看,“这棵树好像不一样了。”阿莲说。

⑨阿胜随意瞥了一眼没说话。阿莲看着满地铺成毯的落花,看我的眼神转为了怜悯。

⑩我却不觉得可惜。尝到甜头的我开始期盼下一次挪动。

⑪正值盛夏,最容易盼来的就是雷雨。两天后我又成功地朝涌边挪了一尺余。这回不仅相倒了,那一堆烂塑料凳也七零八落散落在地。我欣喜万分,继续挪动,相信会有成功的一天。

⑫“阿胜,这棵树真的动了。昨天我把拖把挂在这个位置刚好顶着树根的,现在离树杈还有这么远!”

⑬“魔怔! 树怎么会动?”

⑭“真的,它往河涌那边移动了!”

⑮“河涌?”阿胜担心地轻拍阿莲的肩膀,“阿莲,这段时间你累坏了,回去多睡会儿。”

⑩在我第三次成功挪动时,我却浇灭了心中的火。因为阿莲终于崩溃了,她抚摸着散落在地上的旧私板和船桨大哭:“真的,这棵树也想到河涌那边去呢,它一直在移动!”

⑪“也”?这个字叫我迷惑,难道还有别的树或者什么东西也要往水边迁徙吗?

⑫后来我从阿莲噙满泪水的眼睛中看出了端倪。我猜想她与阿胜的往昔该是这样的:……

⑬阿莲说的“也”,指她自己。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就是海。这里的人一半血脉是陆,一半血脉是海。我确信阿莲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有本地人会把浪漫的基因种植在水里。我的根,还有阿莲的目光,都朝着水的方向迁徙。

⑭ “阿莲,你累了,等我们忙完这阵,我带你去海边走走,散散心。”

⑮ “不,阿胜,我知道它为什么要走。它开的花很梦幻的,像孔雀高高扬起的冠,像天使的羽翼。它与这个地方格格不入。”

⑯阿胜的眼睛里满是战栗。“阿莲,你别这样。我知道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可我们得谋生计。”他说。阿莲悲切看着他,不再说话。

⑰我决定不再迁徙了。我不能再刺激阿莲,更不能丢下她独自迁徙。

⑱毛茸茸的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果子结了一季又一季。有一天工程队的人突然就来了。他们是来疏通河道的,说是上流冲落下来的泥沙,还有乱往河涌里扔的垃圾都让河道淤积了,河道越来越窄。

⑲ “这里很快要建成亲水区了,河道要疏通,据说沿岸的违章建筑也都要拆除,垃圾更不能再扔进河里。”工程队的人说。

⑳两个人决定换一种活法。阿莲不再匆匆忙忙地择菜,阿胜也不再满身腥臭地割鱼。他们正儿八经地把“胜记小炒”的牌子摘下来,挂上了“望海楼”的牌子,做精品私房菜,限量供应。

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意来这里打卡,听阿莲讲这里跟海的渊源,顺便品尝“望海楼”的美食。就连我,也成了照片里的网红树。

㉒季节对时,阿莲会把我滚落在地的熟果子捡起来,在耳边摇呀摇,神秘兮兮地对食客说:“这里边藏了一片会响的海呢!”

【注】①水蒲桃:热带树种,喜生河边及河谷湿地。②河涌:方言,河汉。

【“大”处把握】

16.小文同学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水蒲桃的三次迁徙,以及对应的树(水蒲桃)和人(阿莲)的心情变化。请帮他完成下面的鱼骨图。(4分)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我(水蒲桃)”对迁移到水边居住有着坚定的信念,一方面是源于亲水的天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生存环境的恶劣。

B.阿莲话语中的“也”字让“我(水蒲桃)”迷惑,“我(水蒲桃)”在猜想与思索中逐步加深了对她的理解。

C.小餐馆从“强记小炒”更名为“望海楼”,既是源于河道被疏通后,环境的改善,更体现了两人心境的变化。

D.本文的语言整体上清新典雅,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又在局部呈现出神奇新颖、幽默风趣、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细”处研读】

18.请从描写角度分析第④段的作用。(3分)

在我身旁,用塑料膜和编织布拉起来的挡雨大棚早已摇摇欲坠;散架的扫把和掉头的拖把倒插在一个生锈的大油漆桶里,后边是一堆缺胳膊少腿的塑料凳;一条木头松散的小私板横在其中,我几乎认不出依偎在它身旁那根长了蘑菇的烂木棍原本是支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请结合第⑧至⑱段内容,分析阿莲的形象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处领悟】

20.结合阿莲的经历来看,文章结尾有何深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过了几天,县里果然出告示考童生。……复试过两次,竟取了第一名案首。匡超人拿手本上来谢,知县传进宅门去见了,问其家里这些苦楚,便封出二两银子来送他:“这是我分俸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到家并发奋加意用功,府考、院考的时候,你再来见我,我还资助你的盘费。”……他到府,府考过,接着院考。考了出来,恰好知县上辕门见学道,在学道前下了一跪,说:“卑职这取的案首匡迥,……”就把他的事细细说了。学道道:“……贵县请回,领教便了。”

(选自《儒林外史》)

选段二

那妇人道:“……我这三个女儿,心性最巧,他一人结了一个珍珠嵌锦汗衫儿。你若穿得那个的,就教那个招你罢。”……那妇人转进房里,止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青锦布直裰,取过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跷,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这些人早已不见了。……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呆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

(选自《西游记》)

选段三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

(选自《水浒传》)

21.根据选段内容填空。(4分)

22.“万殷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乙己受此毒害悲惨死去,范进受此毒害中举致疯。匡超人进学后的哪个细节说明他也深受其害?由此可知,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描写匡超人的?请简单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最近,针对有网友建议“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的观点,语文老师组织全班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了讨论。

小雨: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水浒传》是“六大才子书”之一,艺术价值极高。

晓雯:是的。仅仅从叙事特点这一方面看,这本书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请你替晓雯举例说明《水浒传》叙事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含书写3      

24.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

以上两句富含哲理的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写篇文章,可发表议论,可叙写经历,可抒发情感……

写作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字数不少于 600字;(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赢得生前身后名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示例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示例二: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赢、庇、俱”等字容易写错。第5小题,要求写出含有叠词的两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547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