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2024届初三学业质量监测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第1卷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填充保护气、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下列可用于脱氧保鲜的物质是( )
A.N2 B.Fe C.CaO D.NaCl
2.《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粗食盐的一种制作过程:“取盐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风急,则宿夕成盐”。南风通常指暖风,“南风急”有利于粗盐提纯操作中的( )
A.溶解 B.沉淀 C.过滤 D.蒸发
3.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且与其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焊锡熔点低,可用用于焊接金属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铜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水循环”,所以水会用之不竭
B.大量开采地下水有利于促进“水循环”
C.“水循环”有利于淡水资源的补充
D.“水循环”中,水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5.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分类的角度看,X属于酸,Y属于有机物
B.从能量的角度看,两种循环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从平衡的角度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D.从微观的角度看,光合作用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6.把一枚生鸡蛋浸泡在6%稀醋酸溶液中,观察到蛋壳表面产生气泡,且慢慢上浮,1天后变成“无壳鸡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壳的主要成分与醋酸发生了反应
B.该实验能说明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C.鸡蛋慢慢上浮时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一天后,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会变大
7.如表为20℃海水中主要盐类及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面有关海水及其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氯
B.海水晒盐后所得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晒盐时不将水全部蒸干,目的是使MgSO4和MgCl2基本不析出
D.用饱和NaCl溶液冲洗粗盐,可除去表面杂质,同时不损失NaCl
8.《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熔炼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夺去氧
B.选择足量的硫酸可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C.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将铁氧化
D.因表面有油隔绝空气,所以切肉的钢刀不易生锈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0.某化工厂废水中含有HCl和FeCl3,现采集该废水样品80.7g,向其中滴加20%的NaOH溶液至溶液沉淀完成时消耗该NaOH溶液80g,待溶液冷至常温,测得其pH=7。过滤,将生成的沉淀滤出,经水洗,干燥后称重为10.7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后,滤液中溶质只有NaCl
B.废水样品中含有16.25 g FeCl3
C.与HCl发生中和反应的NaOH为4g
D.若pH>7,则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大于15.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Ⅱ卷共5小题,共40分。答案请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
1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IIA族的非金属元素被称为卤族元素。
(1)如表为卤族元素中四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表中x=______。溴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
②卤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上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得电子能力越弱。这四种原子中得电子能力最弱的是______。
(2)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所示。
①X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ClO,反应中X和HCl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②写出浓盐酸与KClO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KCl和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将碱厂与氨厂联合(模拟流程如图所示),既提高效益又减少污染。
(1)通常状况下,NH3的溶解度远大于CO2的溶解度。为了提高产率,吸氨碳化塔中应该先通入NH3的目的是______。
(2)吸氨碳化塔中温度控制在30℃-35℃,吸氨碳化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已知25℃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结合表中数据说明该温度下反应中只析出NaHCO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加热NaHCO3可制纯碱。因NaHCO3会吸附微量NH4Cl,导致产品纯碱中混有______。
(4)已知:NH4Cl受热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易分解,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上述流程中母液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得到NH4Cl固体。
②以MgO为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灼烧,流程如图。与加热分解比较,催化分解的优点是______。
(5)联合制碱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13.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化工产品的生产原料。
(1)随着煤、石油等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消耗,开发更多的新能源显得相当重要。试列举一项新能源:______。
(2)乌黑的煤炭经过化学加工合成天然气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为使煤炭在气化炉中充分反应,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经“变换炉”反应后,CO含量降低,则气体含量增加的是______。
③合成天然气(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一定条件下,将上述煤气化炉制得的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进一步氧化为NO,进而可生产硝酸。
①氮气通常用液化空气分离法获得:在压强为101k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则随温度升高先逸出的气体是______。
②17gNH3与______gHNO3具有相同质量的氮。
③如图是氨氧化率与氨—空气混合气中氧氨比的关系。其中直线表示反应的理论值;曲线表示生产实际情况。当氨氧化率达到100%,理论上Y【】=1.25,实际生产要将y值维护在1.7~2.2之间,原因是_______。
【说明:n(O2)可以认为是表示氧气分子堆积数目的一种物理量,即n(O2)值越大,说明氧分子数目越多】
14.某学校两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分别以H2O2分解、金属与酸反应为例,探究不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I.第1组同学在常温下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完成H2O2分解的探究实验。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同学甲在进行实验①和②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2)同学乙进行实验②、③、④后,得出结论:MnO2与FeCl3均能加快H2O2的分解,且前者的催化效率更高。同学乙设计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若继续用上述实验药品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快慢的影响,为了便于观察,表中实验⑤选择的催化剂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同学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mL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
II.第2组同学用下列实验用品,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量筒、天平、秒表、酒精灯
实验药品:铝片、铝粉、2%盐酸、20%盐酸、蒸馏水
(4)利用所提供实验用品,可研究的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有温度、______(写两个),通过______(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的快慢。
(5)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写出实验步骤:______(实验仪器和药品任选)。
15.纳米零价铁(指纳米数量级大小的单质铁)具有强还原性、比表面积大,反应容易的特点,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性能优越。
(1)将硝酸铁在真空环境中高温蒸发,再将H2送入高温区将其瞬间还原成核,形成均一球状纳米零价铁微粒。制备的一种示意图如图所示:
注:纳米介孔碳为载体,不参与反应。
①“蒸发”过程中,硝酸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铁元素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还原”过程中,氢氧化铁生成纳米零价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Cu2+128mg/L,往其中投加纳米零价铁,2小时后测得Cu2+的去除率为90%,则理论上至少需投入纳米零价铁多少mg/L?______。
…………
参考答案
第1卷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B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不能作脱氧保鲜剂,故A不符合题意;
B、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红色铁锈,是脱氧保鲜剂,故B符合题意;
C、氧化钙只能和空气中的水反应,可作干燥剂,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不能做脱氧保鲜剂,故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南风通常指暖风,暖风吹会加快水分蒸发,溶剂减少,有利于析出氯化钠晶体。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