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6 溶液
一、选择题
1.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 可乐 B. 西瓜汁 C. 冰水 D. 绿豆汤
2.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 NaOH 溶液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量筒 C. 漏斗 D. 玻璃棒
3.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稀硫酸 B. 生理盐水 C. 蔗糖溶液 D. 碘的酒精溶液
4.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 食盐溶液 B. 硝酸钾溶液 C. 酒精溶液 D. 蔗糖溶液
5.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0g,水的质量为90g
B.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C. 混匀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 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6.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白酒 C. 白醋 D. 花生油
7.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氯化钠
8. “盐穴储气” 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 储气时采集盐水, 注水时排天然气, 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题。采集的盐水主要含 NaCl和少量 MgSO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MgSO4> NaCl
B.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a℃时,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 将盐水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的 NaCl
9.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B. 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 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 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10.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将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2.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 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 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 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13.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 升高温度可以降低的溶解度
C. T℃时,NaCl和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分别将等质量80℃的NaCl和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NaCl大
14.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下图所承,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是( )
A. 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 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 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15.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0℃时,溶解度:KNO3>NaCl
②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③温度由0℃→t1℃,NaCl溶解度逐渐减小
④t2℃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NaCl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6.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17.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对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下图为配制氯化钠杀菌液的过程,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 0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90 | 100 |
氯化钠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3 | 38.4 | 39.0 | 39.8 |
A. 图1中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 图2中溶液为20℃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 图2中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
D.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均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8.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
A. 95g B. 90g C. 20g D. 5 g
19.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碘酒溶液 B. 生理盐水 C. 过氧化氢溶液 D. 葡萄糖注射液
20. 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 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 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I中的2倍 D. 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2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2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
B. 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C. 丙步骤必须是先倒入水再放入氯化钠固体
D. 丁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
23. 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滤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 )
A. 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
B. 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
C. 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D. 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24. NaOH是常见的碱,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42 | 109 | 129 | 174 | 314 |
A. 20℃时,200g水中能溶解218gNaOH
B. 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将40℃的NaOH饱和溶液升高到60℃,其质量分数增大
D. 将80℃的NaOH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205g
25.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26.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27.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 B. 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 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28.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 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 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 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29.下列有关碘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酒是混合物 B.碘酒是溶液
C.碘是溶质 D.酒精是溶质
二、填空题
30.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 白糖 B. 花生油 C. 面粉
(2)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时,将4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P点表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将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_____、量筒、胶头滴管。
(4)20℃时,向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68g水,若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_____g氯化钠固体。(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3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t1℃时,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填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t3℃时,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C. 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32.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请根据下列图表进行分析:
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0.18 | 0.17 | 0.16 | 0.15 | 0.14 | 0.13 | 0.12 |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10℃时,的溶解度_________(填“>”、“<”或“=”)NaCl的溶解度。
(3)t℃时,将75g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3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甲和乙溶解度相同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
(3)图中表示甲不饱和溶液的点是_______。
(4)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_______。
(5)T1℃时,将50g甲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34.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樟脑、酒精、KNO3、NH4Cl、水等。
(1)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也出现了晶体。除上述方法外,______也能使樟脑从溶液中结晶。
(2)下图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t3℃时将等质量的KNO3、NH4C1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______NH4Cl(填“>”“<”或“=”)。
(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小敏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X是______,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X的质量更大的是______(填“②”或“③”)。
35.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_乙(填“>”或“=”或“<”)。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烧杯内的溶质是_______。(填“甲”或“乙”)
(3)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 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大于乙
D. t2℃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70g甲溶液
36.某同学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__g。
(2)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①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4)欲配制6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37. 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80.8 | 87.6 | 94.9 | 103 | 113 | 124 | 136 | 149 |
(1)20℃时,将90 g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2)80℃时,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______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______NaNO3固体。
38. 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物质溶解度/g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NaOH | 42.0 | 51.0 | 109.0 | 119.0 | 129.0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Na2CO3 | 6.0 | 16.0 | 18.0 | 36.5 | 50.0 |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 (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20℃时,将129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为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______℃。
(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______ (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KNO3溶液 C.NaOH溶液
39.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1)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
(2)选用 ________(填“10”、“50”或“5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3)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
(4)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参考答案
1. A
【解析】A、可乐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西瓜汁中含有不溶性的果肉等,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