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全册知识梳理总结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上一版本P68页内容)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P4)
社会主义制度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上为上一版本P68-P69页内容)
5.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
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上皆为上一版本P69页内容)
6.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4)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版本P20页内容)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4)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8.★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4-P6)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备注】“人民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选择题常考
9.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7)
(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10.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7)
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P7、P9)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12.中国人权的特点?(P8阅读感悟)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内容各是什么?(P20-P21)
(1)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备注】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施行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改。
(2)本质: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重点】P21相关链接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2蓝字)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P22)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P24)
注:上一版本原P20“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这句已删除。
3.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P22)
①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4.如何维护宪法权威?(P22)
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动准则。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重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5.★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P24-P25)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体现这一点)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6.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P25)
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7.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P25)
①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和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8.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P26-P27)(★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的原因)
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②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9.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是什么?(P26)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0.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是什么?(P27相关链接)
①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
②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11.★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P27)
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2.★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27)
①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②增强宪法意识可开展的活动:(P28阅读感悟)
…………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P35-P41)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其他权利。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P35-P36)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
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②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补充】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P36)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4.人身自由(P36-P37)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5.人身自由不受侵犯(P37)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P38)
(1)原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隐私权等。
7.住宅不受侵犯(P38)
(1)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2)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8.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P38)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9.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P39-P41)
(1)财产权。
①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②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③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重点笔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劳动权。
①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①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保障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4)★受教育权。
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②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5)文化权利。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②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10.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P43-P44)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11.维护权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P44)
(1)作用: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12.★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应该怎么做?(P44)
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备注】如果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维权方式有: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3.协商(P44)
(1)含义: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2)适用情形: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
第四课 公民义务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P48-P52)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及表现?(P48)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公民应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P48)
①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②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4.★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P49)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5.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P49)
(1)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做法: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备注】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该知识点本册P72和九年级上册也会学到)
6.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P49)
(1)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
(2)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4)★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依法服兵役(P50-P51)
(1)原因: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2)兵役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分类: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8.依法纳税(P52)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违反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及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P54)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重点】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0.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有什么意义?(P54)
(1)行使权利: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依据是?(P63-P64)
(1)内容: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3)
(1)国有经济。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含义: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集体经济。含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重点】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选择题常考,注意区分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3)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63)
①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位)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用)
5.★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国家政策是怎样的?(P63)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按劳分配的依据、基本内容和要求分别什么?(P64)
(1)依据: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7.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64)
①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8.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P65)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9.★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P65)
①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②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0.★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优越性?(P6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备注】在2020年春教材中出现的笔记补充: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备注】注意区分:只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国有经济的作用和国家政策?
(1)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2)国家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3.集体经济的作用和国家政策?
(1)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2)国家政策: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备注】“共同富裕”是集体经济的作用,选择题可能会出现。
4.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国家政策?
(1)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国家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P66)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重点】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选择题易混淆!
12.★人大代表的权利(职权)是什么?(P67)
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补充:即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重点】要特别注意和后面将学习的人大职权的区分!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80
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3.★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什么?(P67)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P68)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9)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1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P70-P75)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7.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爱国统一战线?(P70)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战线。
1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地位?(P7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和职责是怎样的?(P79)
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P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79)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P80)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地方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P80-P82)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重点】如何区分四种职权:
立法权:法律的确立、修改、废除
决定权: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
任免权:国家机关干部的选举、决定、罢免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本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如: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注意:批准或表决通过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是决定权,听取或审议年度工作报告(已做完)则是监督权。
6.★国家主席的性质(地位)(P83)
①(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7.国家主席是怎样产生的?(P83)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8.国家主席的任职条件有哪些?(P83)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四十五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9.国家主席的任期?(P83)
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10.★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P83-P84)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②任免权。③外事权。④荣典权。
11.国家行政机关的含义(P85)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12.★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P85)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13.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行政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P85)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4.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P86)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自由的意义?(P99)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P99-P100)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原因: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自由的内涵?(P100)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100)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5.平等的意义?(P101)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P101)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02-P103)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重点】简单概括就是: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8.★如何珍视自由?(P104)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具体要求: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具体要求: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9.★如何践行平等?(P105-P107)
(1)反对特权。(①特权的含义: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②特权的表现: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③追求特权的后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①原因: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要求: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公平的含义?(P109)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的内涵及要求?(P110)
(1)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3.★公平的重要性?(P110)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4.什么是正义的行为?(正义的内涵)(P111)
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5.★正义的重要性?(P111-P113)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作为(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6.正义的要求?(P112)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7.正义和制度的关系?(P113)
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②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③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8.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P113)
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