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富贵不能淫》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7日
资源编号 70509

专题09 《富贵不能淫》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02-28 中考 0 1,07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 专题01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专题09 《富贵不能淫》文学常识         

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⑵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⑴〔诚〕真正,确实。

⑵〔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⑶〔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⑷〔焉〕怎么,哪里。

⑸〔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⑹〔冠〕行冠礼。

⑺〔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⑻〔命〕教导、训诲。

⑼〔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⑽〔女家〕这里指夫家。

⑾〔女〕,同“汝”,你。

⑿〔夫子〕这里指丈夫。

⒀〔正〕准则,标准。

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⒂〔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⒃〔由〕遵从。

⒄〔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  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⒅〔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⒆〔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⒇〔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答案】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⑵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答案】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⑶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答案】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⑷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答案】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

⑸戒之曰:“往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答案】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⑹以顺为正者,妾妇道也。

【答案】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理。

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失下之大道。

【答案】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⑻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案】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行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自己的道路。

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2.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往之女家______    (2)与民由之 _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    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惧有伏焉

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5.谈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原文内容,概括下面两则材料中苏武和子思的行为,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单于使卫律召武①。受辞,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③并咽之,数日不死。(取材于班固《汉书·苏武传》)
材料二: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④,二旬⑤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⑥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取材于刘向《说苑·立节》)
注释:①[武]苏武,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②[惠]常惠,苏武的副使。③[旃毛]毡子毛。④[缊袍无表]指衣着破旧。⑤[旬]每旬为十天。⑥[伋]即子思,孔子之孙,名伋。
孟子主张的大丈夫精神,历来为人称颂。原文中“①______  ”成了不少仁人志士在面对不同外部压力下始终坚守的道义。这种精神是材料一中苏武②_____所捍卫的民族气节,也是子思③____所坚守的个人尊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独行道           B.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面目        D.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

A.贫贱不能(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眼泪)

C.此之大丈夫(称作)      D.有使使止之(不久)

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张仪色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失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乳乃  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  羊,卧起操持,节旄④尽落。

【注释】①律:卫律,生长于汉朝的胡人,后降匈奴。②羝(dī):公羊。③乳:生小羊。④旄:符节上装饰的旄牛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贫贱不能移。移:                  (2)白单于。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于愈益欲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女子之嫁也    B.居天下之广居

C.立天下之正位      D.行天下之大道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 必敬必戒         戒: 告诫

C.往之女家        女: 同“汝”,你

D. 与民由之         由: 遵从

…………

参考答案

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2.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9 《富贵不能淫》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https://www.0516ds.com/7050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