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2日
资源编号 64277

八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2023-12-08 中考 0 3,20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4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

时间起讫:1840年—1949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包括晚清时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一种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大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双重历史任务: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两个历史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近代前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近代后期)

四条基本线索:

1)屈辱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抗争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3)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的历史

4)发展史:中国近代史是近代工业、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单元概述】

1、单元综述: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是中华民族血与泪的开始。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在内忧外患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政治方面 两次鸦片战争使列强逐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先进的中国人提出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经济方面 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文

化方面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阶段特征: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外联系: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关键词:

一条主线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大主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争
三大条约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四大事件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时空线索】

【知识结构】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背景: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②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③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2、原因:为了改变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3、危害:

(1)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2)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3)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虎门销烟

1、背景:1838 年底,道光帝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

3、领导人:林则徐

4、地点:广州虎门

5、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发动原因 / 目的: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

重大事件:虎门——关天培殉国;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吴淞——陈化成殉国。

2、失败原因:统治着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内容及危害

内容 危害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领土和主权完整
赔款 2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关税主权;

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

2.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战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②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

③经济落后,旧式武器不敌英军新式武器。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5.补充:

部分有识之士字鸦片战争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开始发生根本变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拓展】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从社会性质看,战前,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战前,中国社会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开始变为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以及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③从革命任务看,战前,中国人民主要担负着反对封建主义的任务;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易错提醒】

1.“香港岛”和“香港地区”的区别。

(1)《南京条约》中割让的“香港岛”,只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香港地区”的一部分。

(2)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三个部分,其余两部分是英国通过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 (九龙司)和1898 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界)先后割占和强租去的。

2.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而不是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割香港。

3.《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没有南京;厦门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与国:英法联军(主凶);俄美(帮凶)

3.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二)《天津条约》

1、时间:1858年

2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附件: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火烧圆明园(了解):

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二)《北京条约》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必考

①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易错提醒】

1.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侵华罪行,而不是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2.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所以,即使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还是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了解)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原因,

3、自然灾害严重,农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时间 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1851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1853 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提高运动积极性
1853-1856 北伐(败)、西征(胜)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1856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颁布《资政新篇》 不符合实际,未实施
1864 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

(一)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二)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二无”)

(三)评价;

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很难施行,但他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你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资政新篇》

1、提出者:洪仁玕。

2、内容: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评价(1)进步性: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2)局限性: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且缺少施行的必要社会条件。

五、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1、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3、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易错提醒】

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而非资产阶级革命。

【史料实证】

1.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战争性质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俄、美
侵略时长 1840—1842年,历时两年 1856—1860年,历时四年
开放口岸 沿海城市 从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运动

【时空观念】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的解读

(1).时间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开始。

第二阶段:1841年初至1842年8月。

(2).空间:英军从海上登陆,由南向北进攻。

(3).两条路线:第一阶段抵达大沽,第二阶段抵达江宁(南京)。

(4).五口通商:由南向北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5).被迫割让地:香港岛。

【历史解释】

1、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有同学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国家的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或者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这都是错误的。

第一,半殖民地的含义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比如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表现在政治上丧失了领土主权、贸易主权等,但清政府在形式上依然对全国实行管理。

第二,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在中国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比如,经济上东南沿海地区的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但在中国广大内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八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64277.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