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4日
资源编号 58602

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3-09-22 七年级上册 0 2,26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zhàn)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吟唱婉转的曲子,时而A在碧绿的菜(qí),时而流连于深邃的天空。心灵如清泉般澄澈,酝(niàng)青春最芬芳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

(1)看拼音写汉字。

①zhàn _____放

②菜qí _____

③酝niàng 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①悄然而至 _____

②澄澈 _____

(3)填入文中A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徘徊 B.徜徉 C.逗留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全球新冠危机,中美两国所展现的立场获得了世界完全截然不同的评价。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教师节,小兰送给李老师一大束鲜花,李老师欢喜地说:“多漂亮哪,令人美不胜收!”

D.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人来人往,这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古体四言诗,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虚实结合,写出了大海磅礴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曹操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B.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

C.“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

D.“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令堂”这样的称呼。

三、情景默写

5.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乡书何处达?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论语·述而》)

(6)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同一个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会有不同。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的诗句中,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但是在《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的诗句中,却借“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抒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不舍之意。

四、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1)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五、选择题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他用富有诗情的笔调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

B.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生无法释怀的事是没有能够最后见父亲一面。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D.湘西是沈从文的“文学原点”,《湘行散记》这部小说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六、综合性学习

8.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七、诗歌鉴赏

9.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巴陵送李十二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一景定境]

(1)诗歌中_____、____等暗示时节,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一景定境]

(1)诗歌中清澈的江水、连绵的山峰等灵动而又含情,使画面更为美妙。

[一字着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字用得好,李白将愁绪寄予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一字着情]

(2)“日暮蒹葭空水云”中____

八、课外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选自《世说新语》)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径往其家

②顾勃然不堪曰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顾辟疆有名园 _____

②值顾方集宾友酣燕 _____

③顾勃然不堪曰 _____

④怡然不屑 _____

(3)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傲主人,非礼也。

(4)《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本册教材中的《咏雪》选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上文则出自哪一篇?请你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A.言语 B.方正 C.简傲 D.轻诋

九、现代文阅读

11.阅读《老海棠树》(史铁生),回答各题。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2)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4)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5)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冰湖

陈彦斌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⑪“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⑫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 (1) ——砸冰行船—— (2) ——看到希望

13.试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14.第⑪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15.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十、作文

16.请以“瞧!这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参考答案

1.(1) 绽     畦     酿

(2) qiǎo     chéng

(3)B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zhàn——绽,绽放:指花开放。也形容如花一样开放。

qí——畦,菜畦:指菜地。

niàng——酿,酝酿: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860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