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1 思乡羁旅诗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诗歌鉴赏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中国人对乡土的眷恋,深植内心,无论是远谪蛮荒湿瘴之地,还是身处江南繁华郡邑,都会勾起无限乡愁。小麓同学读到下面的唐诗,有一些问题请你解答。(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_____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下列各项中对古诗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远望云天,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是远望所见,归鸟与孤云不仅渲染了孤寂氛围,也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的惆怅。
B.颔联直抒胸臆,由上一联对景物的描绘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写,孤云与归鸟短时间就能飞行千里,这样的自由恰反衬出诗人滞留异地的客愁。
C.尾联写诗人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往昔而心惊,以岁华渐老的惆怅落寞心绪收束全诗,留下袅袅余音。
D.本诗有情有景,情景分写,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这首五言律诗永不凋敝的美。
2.小麓同学发现颈联中一字有不同版本,有一版本为“远烧入秋山”,另有一版本为“远色入秋山”,你认为何者更佳?试结合诗句简析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类。(8分)
长安旅夜
许浑(唐)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
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颈联中“独”“空”两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宵①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五、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贬至江州的白居易再调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图障:指绘有图画的屏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孤独地登上岳阳楼远眺,看到了春天的洞庭湖水满为患,忧心忡忡。
B.诗人看到洞庭湖“连梦泽”“近长安”,极写洞庭湖之广阔。
C.岸上攀树之猿的苦啼与远雁飞渡洞庭的艰难引发了诗人的无尽悲愁。
D.洞庭湖壮美景色难以画成屏风,陈在华丽厅堂,来供达官贵人品赏。
2.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
1.诗人客居异乡,在雨夜,独坐室内,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孤灯照着离人难入梦。
2.“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
“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