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3年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55401

【真题】2023年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08-05 中考 0 1,99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真题】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各科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宿迁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部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1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丝绸刺绣                     B.手工剪纸                     C.玉柄雕琢                     D.烧制陶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溶液pH

C.加热液体                                                              D.读液体体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金银花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g

D.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8:9

5.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6.乙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之一。下图为乙醇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区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该反应中共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B.、、、

C.、、、                            D.、、、

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9.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a、b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

A.A                                B.B                                 C.C                                 D.D

10.将一定质量的Fe粉加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质量与加入的Fe粉质量可能相等

B.滤液中一定有Mg(NO3)2、Fe(NO3)2Fe,可能有Cu(NO3)2

C.若加入的Fe粉过量,则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Cu、Fe、Mg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116分,第126分,计12分)

11.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

(1)空间站实验舱使用的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中含有镓(Ca)元素。金属镓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航天员通过航天食品摄入优质蛋白质、补充钙元素。

①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字母)

A.脱水米饭    B.酱牛肉    C.冻干草莓

②在人体中,钙元素属于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3)制造飞船的某些机器零件使用了铝合金,铝合金属于______材料。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保护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1)海水淡化。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海水中各物质的______不同,将水分离出来。

(2)海水“晒盐”。通常采用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

(3)海水“制碱”。下图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区,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使其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常见化肥除了氮肥,还有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

A.NH4H2PO4        B.KCl        C.KNO3        D.NH4NO3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37分,第149分,计16分)

1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O2时,可用D装置收集,说明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若要测量产生O2的体积,应将E装置的______(填“a”或“b”)端与量筒连接。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要获得干燥的CO2,可将发生装置与C装置连接,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填名称)。

14.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氧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

I.探究NaOH的性质: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NaOH溶液显______性。

(2)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NaOH能与某些______发生反应(填物质类别)。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实验四中滴入NaOH浓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II.探究Ca(OH)2的性质: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1gCa(OH),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充分振荡,均得到悬浊液。

(4)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下图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______。

四、推理、计算题(共之小题,第156分,第166分,计12分)

15.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H是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代表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G物质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I由______构成(填化学用语)。

(4)写出C与E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其基应类型为_________。

16.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孔雀石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5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向其中加入200g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20.6g(假设杂质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1)Cu2(OH)2CO3 + 2H2SO4 = 2CuSO4 + CO2↑+ 3______。

(2)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3)求该孔雀石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A、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2.A

【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示操作错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真题】2023年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540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