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暑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
专题16:课外文言文-寓言篇
趣味阅读
一、欣赏下面的寓言故事插图,把来源于其中的成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①,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②耒(lěi):一种农具。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兔 不 可 复 得 而 身 为 宋 国 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坚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④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释】①亡:丢失。②党:朋友。率:率领。③竖:童仆。④歧:分盆。⑤奚:为什么。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本文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①饮露,不知螳螂在共后也:螳娜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廷颈③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④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⑤,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悲鸣:动听地鸣叫。②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③延页:伸长头颈。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前利:眼前的利益。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五、狐假虎威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这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兵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⑥。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①荆宣王:楚宣王。②北方:指中原地区的诸侯国。③昭奚恤:楚国将军。④江一:楚国大臣。⑤长:做首领。⑥专属之昭奚恤:全部由昭奚恤掌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莫对 ②虎求百兽而食之
③子无敢使我长百兽 ④天帝使我长百兽
(2)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是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今子食我 一箪食,一豆羹
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公问其故
D.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方七百里,高万仞
(3)翻译: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4)成语: 释义:
(5)江一对楚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六、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不得出(能够) B.其人患之(对……感到忧虑)
C.有一老父来语之曰(告诉) D.即用其语(用处)
(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莫 愁 吾 教 汝 出 汝 当 斩 头 自 能 出 之
(1)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七、贾人渡河
济阴①之贾人②,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④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就为不乎?”渔者黯然面退。他日,贾人浮吕梁⑤而下,舟薄⑥石以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济阴:郡名。②贾人:商人。③浮苴:水中浮草。④巨室:世家大族。⑤吕梁:地名,龙门山。⑥薄:迫近。这是指冲撞,触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贾人急号曰 号: _____________
(2)予尔百金 予: ______________
(3)而骤得十金 骤: 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渔者舟往救之。(2)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3.与“向许百金”的“向”相照应的是哪个词?
4.与“舟薄石又覆”相呼应的是哪句话?
5.贾人为什么许百金而得救后却酬十金?第二次渔者为什么“立而观之”,见死不救?
6.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八、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平常住的地方),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往贷粟 贷:______________
②将贷子三百金 子: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何为者邪?②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0.下列句中的“我”分别指谁?
①我将得邑金
②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③吾失我常与
11.“君乃言此”中的“此”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12.庄周听完监河侯的话,其神态如何(用原句)?为什么会这样?
13.庄周对监河侯说了一个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14.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庄周和监河侯。
庄周: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河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涸辙之鲋: 涸:_________;辙:_________;鲋:___________。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鲋鱼的回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
经典习题
一、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齐人攫①金
《列子》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②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①攫(jué):抓,夺。②鬻(yù):卖。
(选自七上自读课本《我的四季》)
A.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C.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D.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4.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后悔)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燕子)
C.为是其智弗若与(好像) D.非然也(这样)
5.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6.学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B.《孟子》为“四书”之一。
C.孟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D.《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
三、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观者如堵 堵:墙 B.咳嗽不绝声 绝:绝对
C.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成:成就D.老人鼓腹纵之 纵:放开
9.翻译下面句子。
①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②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0.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北生人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或曰 (或:或者) B.啖菱须去壳 (吃)
C.欲以清热也 (想要) D.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 (原因、缘故)
1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北 生 人 而 不 啖 菱 者 仕 于 南 方 席 上 啖 菱 并 壳 入 口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楚人和北人的故事对你的启示。
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方得一车: ②以其贵故:
(2)长者子将“沉木”“烧为炭”的原因是 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六、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②,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畜,喂养。②俟:等候。③遁逸:指“隐蔽”之意。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啮其喉/如是再啮 B.竟忘其为狼/竟不可得
C.偶得二小狼/竟不可得 D.而阴怀不测/康肃笑而遣之
16.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
17.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七、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①,犹掇②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而失者锱铢③;累三而不坠,而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枸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篇》)
【注释】①承蜩:蜩,蝉;承蜩即粘蝉。②掇:拾取。③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④橛株拘:橛,动词;株拘,带树枝的木桩;“橛株拘”即竖立的木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适楚(到……去) B.有道耶(诀窍)
C.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交换) D.孔子顾谓弟子曰(回头)
1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虽 天 地 之 大 万 物 之 多 而 唯 蜩 翼 之 知
20.驼背老人捕蝉的惊人绝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八、蝜蝂①传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④矣。苟能起,又不艾⑤,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⑥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宗元《蝜蝂传》)
【注解】①蝜蝂(fù bǎn):《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②卬(áng):同“昂”,仰,抬头。③踬仆(zhì 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④以病:以,通“已”。病:疲惫。⑤艾(yì):停止。⑥滋:更加。
2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身先士卒”中的“卒”泛指士兵,据此可类推“卒颐仆不能起”中的“卒”也为此意。
B.“人或怜之,为去其负”与“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中的“为”的意思是一样的。
C.古汉语字典中,“苟”有“随便、苟且”“暂且、姑且”“假设、如果”等意思。文章中“苟能行,持取如故”的“苟”应为“假设、如果”之意。
D.“故”形声字。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由此可知“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与文章“又持取如故”意思都是“缘故,原因”。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B.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C.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D.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24.请简要分析虫和人有哪些共同的表现?并说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九、
土偶①与桃梗②
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③之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④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注]①土偶:泥人。②桃梗:用桃木刻成的人。③挺:揉。④淄水;水名,在今山东境内。
25.小华同学想要知道“有上偶人与桃梗相与语”中“语”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语”的四项释义,他应该选
A.说话 B.告诉 C.言论 D.谚语
26.文中土偶说“不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十、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辕北辙
有人行于大道,方北面而持其驾,告曰:“我欲之楚。”对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告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告曰:“吾用(钱财)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乃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27.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我欲之楚( ) (2)吾御者善( )
2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您要到楚国去,怎么会是在北面呢? B.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C.您的楚国,怎么会是在北面呢? D.您的楚国,为什么向北面走?
29.行路之人尽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可是依然无法到达目的地楚国,因为_________________。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一)凡闻言必孰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吕氏春秋·察传》)
(二)神魖③,谓山缫之尤灵异者。若大荒东经④云: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有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
(《说文解字》注解)
[注]①乐正:古代宫廷中负责管理音乐的官名。夔:传说上古时代音乐家。②重黎:上古传说中的人。③魖(xū):古书中的一种鬼。④大荒东经:《山海经》第十四卷。
(1)请根据提示,解释“孰”的含义。
提示: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解释:凡闻言必孰论 孰:______
(2)下面更接近于“夔”的甲骨文字形的一项是( )
(3)对于“夔一足”的解说,选文(一)中孔子所说与选文(二)有何不同?
(4)能印证选文(一)中“验之以理”的一项是( )
A.鲁迅幼时向寿镜吾先生请教“怪哉”是怎么回事。
B.斯诺询问林伯渠如何克服苏区货币交易的困难。
C.孙悟空与如来佛祖赌赛一筋斗打出佛祖的右手掌。
D.王子猷雪夜访问友人戴奎问他《招引诗》的内涵。
十二、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①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释】①掘株:截断的树桩。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螳螂方欲食蝉(吃) B.欲啄而食之也(想要)
C.不知前有深坑(前面) D.而不顾后害者也(回头看)
3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 饮 清 露 不 知 螳 螂 之 在 后 曲 其 颈 欲 攫 而 食 之 也
33.请写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十三、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之哭也 乃记之而去 B.夫子式而听之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D.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35.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B.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C.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D.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3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就上前询问。
B.宁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
C.子路哭得很伤心,真像遇上忧伤的事。
D.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
3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为不去也?(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参考答案
一、(1)成语:(画蛇添足)(2)成语:(守株待兔)(3)成语:(刻舟求剑)
(4)成语:(自相矛盾)(5)成语:(画龙点睛)(6)成语:(掩耳盗铃)
二、(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示例: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或者: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或者:不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