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暑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
专题14:《杞人忧天》对比阅读篇
趣味阅读
1.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韬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B.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有的。
D.“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
10.本文主要使用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杞国忧天者是个怎样的人?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杞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因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
B.“晓之者”由表及里劝说杞人,化积极心态为消极心态,解了杞人之忧。
C.“晓之者”虽然对天、地、星、月的解释不是很科学,但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D.文章结尾可见两人的忧愁都得到解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
(3)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 (4)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
(5)目似暝,意暇甚___________(6)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
(7)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 (8)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
(9)若屈伸呼吸_____________ (10)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
8.下列对【甲】《穿井得一人》乙《杞人忧天》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宋君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乙文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辰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B.甲文显得幽默风趣,寓理于事,在笑中对人进行教育;乙文中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的。
C.甲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盲目谣传,一定要详察;乙文则告诉我们毫无根据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D.两篇文章都是寓言故事,甲文节选自《吕氏春秋》,乙文节选自《列子•天瑞》;两文结构安排上都是先叙述故事,结尾点明寓意。
9.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乙】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教,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国围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⑤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道 上 行 人 必 有 受 其 刺 者。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身亡所寄____②因往晓之____③负竹入市____④归忧益重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②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
③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
(4)阅读【甲】文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5)【乙】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有人说是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说是居安思危。结合你对【甲】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自己的看法。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杞人忧天
【乙】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素:白色的。 ②缁(zī):黑色。
“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
11.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乙】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教,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国围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⑤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乙】文中沈屯子的“多忧”,有人说是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说是居安思危。结合你对【甲】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阐述自己的看法。
12.链接阅读(一)
《列子》作品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李治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隆基立玄学博士,指定《老子》《列子》《庄子》《文子》为必读之书,时号四玄。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追封列御寇为冲虚真人,《列子》一书为《冲虚真经》。到了宋代,真宗赵恒在“冲虚”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书名又成了《冲虚至德真经》。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赵佶诏立《内经》《道德经》《列子》《庄子》博士。
《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为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居,任何事物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圣人,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现存《列子》的注本有晋代张湛注的《冲虚至德真经》八卷。 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13.链接阅读(二)
《列子》作品名家评说
刘勰在《文心雕龙》说“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
柳宗元在其《辩列子》一文中谓《列子》:“虽不概于孔子道,然其虚泊寥阔,居乱世,远于利,祸不得逮于身,而其心不穷,《易》之“遁世无闷”者,其近是欤?余故取焉。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伪作,好文者可废耶?”
陈景元《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序》赞扬“辞旨纵横,若木叶干壳,乘风东西,飘飘乎天地之间,无所不至。”
宋.陆九渊《常胜之道曰柔》“御冠之学,得之于老氏者也。老氏驾善胜之说于不争,而御寇托常胜之道于柔,其致一也。是虽圣学之异端,君子所不取,然其为学,固有见乎无死之说,而其为术,又有得于翕张取予之妙。殆未可以浅见窥也。其道之流于说者,为苏张之纵横,流于法者,为申韩之刑名;流于兵者,为孙吴之攻战。……今苞苴竿牍之智,弊精神乎蹇浅者,其于苏张申韩之伦,无论为役,而欲肆其雄臆,以妄议老氏御寇之学,多见其不知量也。”
洪迈《容斋续笔》“《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之右。”
【黄氏日抄】: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生乱离而思寂寞,默察造化消息之运,于是乎轻死生,轻视人间死生之常于是乎遗世事。
明代屠隆在其《文论》中评价说:“《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舞六合,如列缺乘踽焉,光 怪变幻,能使人骨惊神悚,亦天下之奇作也。”
蒲松龄在《蒲松龄集》《聊斋文集》卷二《庄列选略小引》中说:“千古奇文,至庄、列止矣。世有恶其道而并废其言 者愚,有因其文之可爱而探之于冥冥者则大愚。盖其立教,祖述杨、老,仲尼之徒,所不敢信,而要其文 洋恣 肆,诚足沾溉后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子》:“然考《尔雅》疏引《尸子·广泽篇》曰:“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已皆弇于私也。天、帝、皇、后、辟、公、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也。若使兼、公、虚、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云云。是当时实有列子,非庄周之寓名。又《穆天子传》出于晋太康中,为汉魏人之所未睹。而此书第三卷《周穆王篇》所叙驾八骏,造父为御,至巨搜,登昆仑,见西王母于瑶池事,一一与传相合。此非刘向之时所能伪造,可信确为秦以前书。”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诸子之为书,其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必有得于道体之一端,而后乃能态肆其说,以成一家之言也……《老子》说本阴阳,《庄》《列》寓言假象,《易》教也。邹衍侈言天地,关尹推衍五行,《书》教也。管、商法制,义存政典,《礼》教也。中、韩刑名,皆归赏罚,《春秋》教也。”
刘熙载《艺概·文概》口:“《列子》实为《庄子》所宗本,其辞之淑诡,时或甚于《庄子》,惟其气不似《庄子》放纵耳。”“《庄》《列》俱有曲致;而《庄》尤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
刘咸炘《刘咸炘论目录学》认为:“书中有伪,而书固不尽伪也,倘因一节而概疑全体,则过矣。”“一事而两说、三说兼存……良由所见异词,所闻异词,所传闻异词,浅学之徒少所见,多所怪,生二千载后而欲画一二千载以前之人之事,甚非多闻阙疑之意。”认为先秦两汉诸书中事伪而书则非伪。
经典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得一人之使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B.有闻而传之者 传不习乎
C.不若无闻也 未若柳絮因风起
D.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其家穿井。
②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B.《穿井得一人》中,全国的人都在讲“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可见人们都乐于传播奇闻。
C.《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无端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D.《杞人忧天》中“晓之者”的解释并没有科学道理,但他劝解别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③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④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芋⑤,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猕猴。②口:口粮。③匮:缺乏。④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⑤芋:橡树的果实。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舍然大喜
(4)宋有狙公者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养 之 成 群 能 解 狙 之 意 狙 亦 能 得 公 之 心。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
5.选择原文句子填空。
寓言虽故事短小精悍,但也不缺乏富有表现力的精练之语,如【甲】文中,杞人老是担心天会崩塌下来,无比忧虑以至于“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宋人爱狙如命,以至于初遇粮食危机时甘愿“_______________”。阅读时,要抓住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细细品味。
6.同学们对两篇寓言的寓意进行了讨论,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以下对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
(二)
牧竖子①拾金
有牧竖子,敝衣,蓬跣②。日驱牛羊,牧冈坰③间,时时扼嗌④而歌。意自适也,而牧职亦举⑤。
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散逸不扰⑥矣。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明·刘元卿《贤弈编·应谐录》
【注释】①竖子:即小孩子。②跣(xiǎn):赤脚。③坰(jiǒng):远郊。④扼嗌(yīyì):放开喉咙。⑤举:完成、成功。⑥扰:驯养。
7.【疏通文意我有招】参考下面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
加点词句 | 方法运用 | 我的答案 |
其人舍然大喜 | 触类旁通法:尊君在不 | (1) |
日驱牛羊 | 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 | (2) |
意自适也 | 词语辨析法: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目似瞑,意暇甚。 |
(3) |
自是歌声渐歇 | 查阅字典法:①正确,与“非”相对。
②指示代词,这,这样。 ③凡是。 |
(4) |
8.【寓言阅读我探究】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对话中横线上的问题。
读寓言要把握内容,感知人物心理。《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经历了从(1)______________到(2)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过程。《牧竖子拾金》写了牧竖子由拾金前的(3)_____________到拾金后的(4)____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 |
读寓言还要抓住细节,读懂人物形象。《杞人忧天》中两个“舍然大喜”,把杞人明白道理的喜悦情态和晓之者帮助杞人解除忧虑后高兴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来。《牧竖子拾金》中“时时扼嗌而歌”把牧竖子(5)______________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
读寓言更要读出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意。《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6)______________。《牧竖子拾金》的故事告诉我们(7)______________。 |
9.【礼仪用语我知晓】
假设你穿越后与牧竖子相遇并对话,怎样表达才符合古人礼仪?请选择。
牧竖子:兄长,往昔我每日心神不宁,幸得兄长指点迷津,方能抛却烦忧。
你:(1)______________(A.贤弟 B.舍弟)迷途知返,令人敬佩。 牧竖子:多谢兄长赐教,敬请光临(2)______________(A.府上 B.寒舍),开怀畅叙。 |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选出下列加点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以:依靠,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
B.废寝食者(废:停止)/相委而去(委:牵拉)
C.年与时驰(时:迅速逝去)/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D.国人道之(道:大路)/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甲)文的主要观点是___,(乙)文中杞人言行举止的积极意义在于___。
五、(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①牖(yǒu):窗户。②施(yì):延伸。③还(xuán):掉转。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_____________(2)弃而还走 走: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曰 失其魂魄B.因往晓之 宋之丁氏
C.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博学而笃志D.窥头于牖 其一犬坐于前
1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6.我们经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种____________的人,用“叶公好龙”讽刺__________的人。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范式(节选)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②焉。”乃共克③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④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③克:约定。④馔:食物,多指类食。⑤审:确定。⑥乖违:违背,此指违约。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共克期日 期:期待
B.二人并告归乡里 并:一起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亡:没有
D.对曰:“巨卿信土,必不乖违。” 对:回答,应答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请设馔以候之 投以骨(《狼》)
B.乃共克期引日 乃悟前狼假寐(《狼》)
C.至其日,巨即果到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D.当为尔酝酒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1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常用“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或者事情。
B.《杞人忧天》中“杞人”之所忧与“晓之者”之所忧不同,“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为杞人的担忧而担忧。这两种人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C.《范式》一文中张母与张劭相信范式会遵守诺言,如期赴约,因为他们了解范式的为人。
D.《范式》一文中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巨卿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21.请用“/”给下列文句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有误。“杞人忧天”的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是不切实际的,但并没有忧虑之意。故选C。
9.C
【解析】
C.题目是编者加的,不是原来就有的。故选C。
10.语言描写。胆小怕事,患得患失。
【解析】
第一问:考查描写方法。读文可知,选段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忧天者与开导者的对话,所以主要使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第二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读文可知,忧天者“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担心天地崩坠,就日不能食,也不能寐,可知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开导者打消了他对于天塌的担心,不想他又担心地会陷落,可知他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