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专项之记叙文精品范文
03叙事篇
名家名作
鞋的故事
孙犁
我幼小时穿的鞋,是母亲做。上小学时,是叔母做,叔母的针线活好,做的鞋我爱穿。结婚以后,当然是爱人做,她的针线也是很好的。自从我到大城市读书,觉得“家做鞋”土气,就开始买鞋穿了。时间也不长,从抗日战争起,我就又穿农村妇女们做的“军鞋”了。
现在老了,买的鞋总觉得穿着别扭。想弄一双家做鞋,住在这个大城市,离老家又远,没有办法。
在我这里帮忙做饭的柳嫂,是会做针线的,但她里里外外很忙,不好求她。有一年,她的小妹妹从老家来了。听说是要结婚,到这里置办陪送。连买带做,在姐姐家很住了一程子。有时闲下来,柳嫂和我说了不少这个小妹妹的故事。她家很穷苦。她这个小妹妹叫小书绫,因为她最小。在家时,姐姐带小妹妹去浇地,一浇浇到天黑。地里有一座坟,坟头上有很大的狐狸洞,棺木的一端露在外面,白天看着都害怕。天一黑,小书绫就紧抓着姐姐的后衣襟,姐姐走一步,她就跟一步,闹着回家。弄得姐姐没法干活儿。
现在大了,小书绫却很有心计。婆家是自己找的,定婚以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一次。定婚以后,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吃带砂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
我听了以后,很受感动。我有大半辈子在农村度过,对农村女孩子的勤快劳动,质朴聪明,有很深的印象,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可惜进城以后,失去了和她们接触的机会。城市姑娘,虽然漂亮,我对她们终是格格不入。
柳嫂在我这里帮忙,时间很长了。用人就要做人情。我说:“你妹妹结婚,我想送她一些礼物。请你把这点钱带给她,看她还缺什么,叫她自己去买吧!”
柳嫂客气了几句,接受了我的馈赠。过了一个月,妹妹的嫁妆操办好了,在回去的前一天,柳嫂把她带了来。
这女孩子身材长得很匀称,像农村的多数女孩子一样,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她脸面清秀,嘴唇稍厚一些,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她看人时,好斜视,却使人感到有一种深情。
我对她表示欢迎,并叫柳嫂去买一些菜,招待她吃饭,柳嫂又客气了几句,把稀饭煮上以后,还是提起篮子出去了。
小书绫坐在炉子旁边,平日她姐姐坐的那个位置上,看着煮稀饭的锅。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你给了我那么多钱。”她安定下来以后,慢慢地说,“我又帮不了你什么忙。”“怎么帮不了?”我笑着说,“以后我走到那里,你能不给我做顿饭吃?”“我给你做什么吃呀?”女孩子斜视了我一眼。“你可以给我做一碗面条。”我说。
我看出,女孩子已经把她的一部分嫁妆穿在身上。她低头撩了撩衣襟说:
“我把你给的钱,买了一件这样的衣服。我也不会说,我怎么谢承你呢?”
我没有看准她究竟买了一件什么衣服,因为那是一件内衣。我忽然想起鞋的事,就半开玩笑地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一双便鞋呢?”
这时她姐姐买菜回来了。她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
我又把求她做鞋的话,对她姐姐说了一遍。柳嫂也半开玩笑地说:“我说哩,你的钱可不能白花呀!”
告别的时候,她的姐姐帮她穿好大衣,箍好围巾,理好鬓发。在灯光之下,这女孩子显得非常漂亮,完全像一个新娘,给我留下了容光照人,不可逼视的印象。
这时女孩子突然问她姐姐:“我能向他要一张照片吗?”我高兴地找了一张放大的近照送给他。
过春节时,柳嫂回了一趟老家,带回来妹妹给我做的鞋。她一边打开包,一边说:“活儿做得精致极了,下了功夫哩。你快穿穿试试。”我喜出望外,可惜鞋做得太小了。我懊悔地说:
“我短了一句话,告诉她往大里做就好了。我当时有一搭没一搭,没想她真给做了。”“我拿到街上,叫人家给拍打拍打,也许可以穿。”柳嫂说。拍打以后,勉强能穿了。谁知穿了不到两天,一个大脚趾就瘀了血。我还不死心,又当拖鞋穿了一夏天。我很珍重这双鞋。我知道,自古以来,女孩子做一双鞋送人,是很重的情意。我还是没有合适的鞋穿。这二年柳嫂不断听到小书绫的消息:她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还是拼命织席,准备盖新房。柳嫂说:“要不,就再叫小书绫给你做一双,这次告诉她做大些就是了。”我说:“人家有孩子,很忙,不要再去麻烦了。”柳嫂为人慷慨,好大喜功,终于买了鞋面,写了信,寄去了。
现在又到了冬天,我的屋里又升起了炉子。柳嫂的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了小书绫给我做的第二双鞋,穿着很松快,我很满意。柳嫂有些不满地说:“这活儿做得太粗了,远不如上一次。”我想:小书绫上次给我做鞋,是感激之情。这次是情面之情。做了来就很不容易了。我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
柳嫂又说:“小书绫过日子心胜,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
她说的都是真情。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
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纯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
1984年12月16日
赏析:人物描写上,作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虚”体现在小书绫出场前的侧面描写,以及由两双鞋引出的有关人物的一些信息。“实”体现在出场后的正面描写,虚实互补,人物形象丰满逼真。两双鞋一精致一粗糙的对比,两双鞋都不尽如人意,与小树林实际手工水平的对比,含蓄的蕴藉藉的反映了主人公生存状态变迁的现实,以及追求物质文明的农村气盛传统文化的现实。
名师讲堂
记事,顾名思义,是把事情记录下来。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必须反复训练,努力提升。
初中阶段的记事,不满足于介绍事件的过程,不能满足于叙述一件事。无论叙述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事情,都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动人,引人入胜。
01就全篇而言,重在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任何一件事,都有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通常称为记叙的“六要素”。写清“六要素”,是把事情写清楚的基本方法。
一是动笔前把各要素想清楚。
要写(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动笔(动口)之前必须想清楚“六要素”,特别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就是事情缘起,事情是在什么背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经过”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原当时的场景;
“结果”就是事情发展的到最后是什么样子。
如果自己不提前想清楚,很容易写起来“丢三落四”,让读者云里雾里。
二是动笔前对构思有谋划。
动笔(动口)之前还要谋划构思,比如,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遵循时间顺序的,但基于本文的写作主题,未来文章将要按照什么顺序、从哪儿开始切入进来?文章的详写略写如何处理?文章的结构如何安排?等等。
三是动笔写作有轻有重。
记事文一般重点写事情的经过,略写起因、结果,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大都点到为止。
这样,可保证文章重点突出、篇幅适中。
02就部分而言,重在写好细节、写活情景
重点写事情经过,如果满足于陈述事情发生发展过程,文章比较平凡、空泛;只有运用描写手段,写活细节,还原情景,才能具体鲜活。
细节描写主要就是对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环境等处进行的细描摹写。它着眼于细小,却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事件发展、烘托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是优秀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是提前演一遍。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打算重点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情景等,不妨提前演一演再写。
比如,演一演老爷爷动作迟缓地递水果,演一演小水牛惊恐地跑开,演一演秋草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等等,你再动笔写,一定很细致、很形象。
二是组团式描绘。
采用慢镜头、镜头扫射等方式,写出一连串、一个群体的表现。
比如,写人物动作,连着写一串的动作变化;
比如,写一个爆炸性消息之后,接连写出现场各人的不同神态;等等。
请看《一地白纸》一文中这样描写一位重节俭、重修养的人物动作:
【例1】韩林禁不住蹲下身去,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捡起来。许多张洁白的纸上,都被闹哄哄的应聘者踩上了大小不一的鞋印。韩林将踩脏的一张张纸拍打吹拂干净,将踩皱的一张张纸仔细拉展,在人群的脚下捡来捡去,一会儿的工夫,就捡到厚厚的一沓白纸。
【点评】
这个过程可以用“韩林忙把地上的白纸捡了起来”一笔带过。但作者着眼文章主题,详细展示了他“蹲下”、“捡”、“拍打吹拂”、“拉展”、“捡来捡去”的全过程,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行动,收到以小见大的良好效果。
三是立体式感受。
人有五官: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生活中我们大多是“五官开放”、应用尽用,写作时更是应该全都上阵,特别是重点处一定要多种感官和心理活动一起上阵。
比如,下面这个片段是这样写自己考场失利的感受的:
【例2】50分!从来没有过的分数啊!回家的路似乎变得好长,风“呼呼”地猛刮着,平日里枝头欢叫的雀儿此时也不见了踪影。天黑沉沉的,像是被人不小心打翻了一瓶墨汁,路边的几丛枯草在风中拼命地颤抖着。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点评】
这段心理活动描写中,融合了听觉(风“呼呼”地猛刮着)、视觉(天黑沉沉的、路边的几丛枯草在风中拼命地颤抖着)等,辅之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较好地表现了自己糟糕透顶的心情。
03就效果而言,重在让人情动、给人启发
讲清一件事,讲好一个故事,贵在让人爱读、爱听,听后有所感触、留下记忆。
一是记事中渗透感情。
“最是真情能动人”,记人叙事要传达感情、以情动人,关键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不是胡编乱造的事;
写有切身感受的事,而不是不曾动心动情的事;
写发自内心的话,而不是说假话、说套话,无病呻吟。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二是记事中有波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文章更好看。
比如,开头从批评、指责对方的不足和缺点入手,通过深入描述,转而着意表现对方的“好”来,从而对其进行赞美、肯定:这样文章更吸引人;
又比如,在文章开头或中间设置疑团,随着故事情节,当读者有山穷水尽之感时,再解开“悬念”:你始终牵引着读者的视线,让他们急切地想要读下去。
通过运用倒叙、插叙等方式和误会、抑扬、照应等方法,可使文章收到动人心弦、摄人心魄的效果。
三是有趣或有意义。
一般而言,要求记叙文记叙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意义”常常就是作者的独特感悟,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用以启迪读者。
事情有意义固然不错,但如果这件事意义不大,却很有趣,或者作者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文章,也是很有“市场”的——让人开怀的文章,读者爱看、乐传。
作品展播
距离
模仿技法——今昔对比、叙事精当
连绵的细雨,自上而下,穿成一条条晶莹的线,我知道,那是天与地的距离;萧瑟的秋风从远处吹来,漫过大地,摇落一片片憔悴的叶,我知道,那是夏与秋的距离。站在窗边,看着你那被雨界模糊了的频频前倾的身影,我却不知道,何时我们之间也有了无法逾越的距离。(以整饬的语言开篇,由自然环境的距离过渡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入题快捷,过渡自然)
(借鉴要领之一:开篇入题要快,不能拖泥带水兜圈子)
记忆中的你,总是留着干净的平头,带着腼腆的笑意。你大我七岁,却总不厌其烦地带我玩。每次听到你上楼回家的脚步声,我便会从家里跑出来,接着“砰”的一声把妈妈的叮嘱关在门内,拉着你的手下楼。夏日里,我们几个孩子爱捉蛐蛐,我总爱拉你一起,那样,我便会成为捉得最多的那一个。而你,却总在捉住蛐蛐之后,又将它们放回。你说:“蛐蛐爸爸妈妈找不到它们会着急的。”我恍然大悟,用力点着头,跟你一起将那些蛐蛐放回。夕阳斜斜地照过来,你的影子缓缓地覆盖在了我的影子上,没有一丝距离。(温馨的回忆,一方面写出了当初的那个“你”是多么的富有爱心,懂得关爱;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暗扣了主题)
……(省略号用得好!让读者确信这样甜蜜的回忆一定还有很多很多)
(借鉴要领之二:用好标点符号,让文章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魅力)
前些日子你回来了,说中午请我们一家吃饭,我乐得在床上连滚三圈,左思右想不知带什么礼物给你好,毕竟自从你大学毕业我们已经有许久没有见面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最终,我决定带上一瓶我奶奶自酿的糯米酒。
来到酒店内,我才发现来的人很多,而你是满脸的老成和疲惫。看见我你笑了笑,却又立即转过身子与旁边的中年男子继续搭话。(让读者约略感到这个“你”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了,为文章的发展张本)在我失落的等待中宴会开始了。你一杯接一杯地敬酒,又是李局长,又是张董事。看着饭桌上迅速减少的茅台酒,再看看手中那瓶满满的糯米酒,我突然想起那个微醺的下午——奶奶不在家,我拉着你去偷喝米酒。我喝了一杯,甜甜的糯米酒香立刻沁入心底。于是我忍不住想再多喝一杯,却在刚刚触到酒瓶时被你制止了:“少喝多知味,酒喝多了是会醉的。”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你当时严肃而认真的表情,可抬眼间却又看见了你写满浓浓醉意的脸。今天的你是否已被这世上的“甜酒”灌得迷失了方向呢?(采用闪回的蒙太奇笔法,将今昔进行对比,暗扣彼此之间的“距离”已非过去能及)…………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