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专项之记叙文精品范文
02 写景篇
名家名作
花落的声音
张爱玲
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③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⑥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⑦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⑧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赏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依次写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花落花谢方式,玫瑰:安然恬静,馨香美丽,令人惋惜;樱、梨、桃等花:轻柔飘逸,从容洒脱;茶花:刚烈悲壮,让人心惊肉跳;小雏菊:含蓄无声,不露痕迹。隐喻着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张爱玲笔下的花是有灵性的,一朵朵花就像性格各异的人,或美丽,或刚烈,或温柔,活生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文章先详写了“安然而恬静”玫瑰花,然后用一句“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拓展开去,写了“轻柔飘逸”的樱、梨、桃花,“任性”“刚烈”的茶花,“不事张扬”“含蓄无声”的雏菊。文章的对比运用得恰倒好处,通过各种花的对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乡间小雏菊的独有的、可贵的品质:开也无声,谢也无息。
名师讲堂
大自然神奇而美妙的,一物一景,都独有魅力和神韵,让我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不过,当我们真的拿起笔,想用文字记录大自然这些鬼斧神工杰作的时候,却常常感觉写不出来、写不生动。
如何观察和描写大自然景物的特点呢?
一、观察景物是写活景物的前提:你得带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变换角度去观察生活
写好景物,仔细观察是前提。不用心观察,断然写不好景物的。观察事物,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可以定点张望,即:选好一个固定的点,按照空间顺序,如歌曲里唱的那样“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后看……”,逐一观察景物。
二是可以移步换景,就是“且行且看”,随脚步的移动而变换景物。
三是可以定时移时:从时间范围审视,“定时”强调时间的限定,如朱自清的《春》,锁定一个季节——“春季”,写春草、春花、春雨等春景进行多方面观察。“移时”不强调时间限制,强调“景物”固定,比如,选取春夏秋冬“四季”、朝暮等不同时段来观察同一棵树。
例1 顺着操场往东走,一棵高大的梧桐擎着翠绿的伞盖,伞下绿草如茵、野花点点,那鲜嫩的颜色和质感,沁人心脾。绕过梧桐树,映入眼帘的是一圈白色的花池,里面种着五株紫玉兰。有的含苞欲放,像燃烧的火苗,更像合拢的手掌;有的尽情盛开,像白色的蝴蝶,又像婀娜的少女。花池以东,有一座木排长廊,蒙蔓着茂盛的紫藤,活似一条翠绿的长龙。龙的尾端径指校园游乐园,苍松翠柳间,摆设着各式器材、玩具,每到课间这里都会成为欢乐的海洋……
这段描写,源自于作者的用心观察,从“操场往东走”、“绕过梧桐树”、“花池以东”等,体现出作者边走边看,和对生活的用心感悟。
二、多角度描绘是写活景物的不二法宝:你得唤起五官的“记忆”,联手打赢写景战
景物的特征常常体现在形状、色彩、声音、味道等方面。要让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就要善于调动你的等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这样能使所描写景物更加生动、鲜活。
一是从视觉上绘其形。眼睛能看到景物的大小、多少、形状、姿态、色彩,视觉是写景主要技法。只有对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
二是从听觉上摹其声。从听觉上摹写声音,得注意积累一些形容事业能够因的拟声词,比如,流水潺潺。言语滴答、树叶沙沙等,可用两种技法——直接摹写自然之声,比如,猫叫“喵喵、狗叫“汪汪;可以用声音拟写自然之声,如“锤鼓闷雷”,用“锤鼓”之声比拟“闷雷”之声,凸显“闷雷”特点。
三是从嗅觉上写气味。大自然多姿多彩,人们习惯用眼睛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用耳朵聆听自然的天籁之声,却不太注重对自然味道的“嗅”。走进大自然,要提高嗅觉的敏感度,结合自己的心里感受,才能写出自然的“真味道”。
四是用触觉写景,就是用“身体”触碰自然,写出自然的“质感”,比如,“脚踩轻轻柔柔,缠缠绵绵的松针,心情舒畅到了极致”;可以用味觉写景,就是将自然放到“舌尖”上进行品尝,表现景物的特征。
例2 晨光中露珠在叶片上闪烁光辉,似有白色的星点小花散落期间,藤条青色的根盘虬卧龙,显得苍劲有力,就这样的银色、金色、墨翠、深棕错落地铺满整个墙面,真像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例3 雪花稀稀疏疏在风中打旋儿,掬一片在手里,温润、冰凉如玉。移步薄雪之上,软软的、绵绵的,咯吱咯吱响,好雅致含蓄的声像。
上述例2主要是从视觉上写出景物的颜色、形态等,较好摹写了眼前景物;例3则从视觉、触觉、听觉方面结合起来,写出来雪景的特征。
三、渗透感情,景物才有“魂”:你得寄托感情,让情、景“手牵手”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寄托一定的人生哲理。特别是情感常常与景物相伴相生,共同作用与文章主题。
可以情在景先、以情带景。带着一定的情感出发,会自觉不自觉地戴着这种情感的“眼镜”,去观察周围的景物,自然,景物也染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
可以情随景后、触景生情。看到美好的景致,往往引发一段幽思,触发心中的赞叹。这种抒情方式,自然而顺畅。需要注意的是,前面的景和后面的抒情,要同心同向,步调一致。
可以情在景中、情景交融。情感与景物高度渗透,所写的景被感情色彩所沾染,所写的情又被寄托在景物之中。这种做法,让情景交融。自然渗透。
例4 对家乡月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月亮就从远处的山顶,从村头的树梢上,穿过薄薄的云层,悄然悬挂在了院子的上空。天空像拉上了一幅巨大的黑色帏幔,一轮硕大的玉盘向大地挥洒着无边的清辉,使沉静的乡村变成了情趣盎然的田园诗,变成了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变成了悠扬舒缓的小夜曲。因为有了月光,乡村不寂寞。月光重重,我心灵的港湾,我美丽的家园。
上述例4满含着对家乡的热爱,聚焦“乡村月光”,描绘了月下乡村的静谧、安宁,这种氛围、景色给读者美不胜收的感觉。
作品展播
沉醉在夏夜小巷的世界里
模仿技法——巧用修辞、画面祥和
每到夏夜来临,我就特别爱到家门口的小巷里转悠,并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开篇入题】
这时,太阳极不情愿地卸下了炽热的装束,将作威作福了一天的火气收敛了起来,拂去最后一丝晚霞。【拟人手法,写太阳送给人们一份安静美好的夏夜】
月亮婆婆摇着船儿,悄悄地把她慈爱的目光投向了人间。那皎沽、明亮的月光似一条薄薄的纱巾,轻轻地铺在小巷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又似无声的流水泻在小巷两边密密匝匝的屋瓦上。石板间的苔藓更显得水灵。小巷尽头,两棵槐树像是被定了格似的,一动也不动,懒懒地挨在一块儿。【将月亮拟人化,比作一位慈爱、温柔的老奶奶,突显出月光的柔和、轻盈。】
一切都那样安静,只有匆忙的自行车从青石板上碾过,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哐啷,哐啷……”这声音由远及近,又由近渐远。挺立在小巷巷口的那盏路灯发出昏黄的光,引来了无数的飞蛾在它身边盘旋。
起风了,树叶儿兴奋起来,翩然舞动起来。小巷里热闹起来了。阿婆、老爷爷们抬出古朴的太师椅,悠然地摇着蒲扇,眼睛微微地眯着,和对面的街坊们搭起讪来【老人们摇扇聊天】
。几个中年人端出棋盘,厮杀起来,还不时叹息道:“败阵,败棋!”【人文风俗棋友们尽兴比拼富有祥和之感】
窗前,夜来香散发出的浓香,在这样祥和的气氛中更显诱人。那挤满枝头的茉莉花在这柔和的月色下,显得分外柔美。这美妙的景色谁愿错过呢?瞧,一群活泼的孩子在捉迷藏呢!他们从这条巷子跑到那条巷子,急得阿婆们连声叫道:“小乖乖们呀,慢点儿跑,别磕着,别碰着!”孩子们哪里听得进去,他们只想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可这些巷子里的角角落落,阿婆们不都了如指掌吗?“哈哈哈,找到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在小巷里久久地回荡。【人文风俗孩子们捉迷藏极富生活气息令人不由得心驰神往】
夜更深了。或许孩子们跑累了吧,他们一个个又转悠着回来,还相互嘟着嘴嚷道:“你耍赖!”“你才耍赖呢!”这时,阿婆们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洗澡水。孩子们急切地甩掉鞋子,脱下衣裤,坐进大浴盆里,边洗身上的泥巴,边闹着叫着打起水仗来,忙得阿婆们管住了这个又落下了那个。好不容易,孩子们才进入了梦乡。于是,阿婆们收起了没聊完的话题,搬起椅子,走进了深巷。那几个中年人一边争论着那局未完的棋,一边各自收拾着散去了。【生活习惯,令人沉醉】
灯灭了,夏日的小巷又恢复了宁静。我沉醉在其中,仿佛听到了小巷尽头的两棵槐树沙沙地继续讲着它们的故事……【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名师点评】
巧用修辞。文中,作者巧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安静美好的夏夜小巷图。如“月亮婆婆摇着船儿,悄悄地把她慈爱的目光投向了人间。”将月亮拟人化,比作一位慈爱、温柔的老奶奶,突显出月光的柔和、轻盈。
画面祥和。本文是一篇以描写社会风景、民俗风情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在人文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花了大量笔墨进行刻画,如老人们摇扇聊天、棋友们尽兴比拼、孩子们捉迷藏……每一幅画面都极富生活气息和祥和之感,令人不由得心驰神往。
冬天里的音乐会
模仿技法——修辞生动、结构严谨
当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从树梢上落下的时候,冬天便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曾经繁华热闹的街头渐渐变得冷清了,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也仿佛宽阔了许多。
人们严严地关了门窗,将彻骨的寒冷挡在房门之外。
可是不甘寂寞的冬天自有妙招,它殷勤地在人们的窗外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冬之声”音乐会,吸引着窗户里面那一双双善良的美目、一只只聪颖的耳朵……
进行曲
听,那凄厉的风声在窗外奏响,如虎啸,如狼嚎,似喇叭,像军号。北风攻陷了所有的城镇、村落,一路奔突而来。它伴着枯草萧瑟的颤音,随着电线冷涩的尖叫,杀气腾腾地猛扑过来,想让整个世界都臣服于它的威武,它的雄壮,它的豪迈。伫立在窗前,我听到了冬天的使者——北风在为我们演奏着一支气势磅礴的进行曲。
圆舞曲
听,那优美的笛声在窗外荡漾,轻轻的,柔柔的,低回婉转。我来到窗前,凝视窗外。哦,原来是雪花姑娘在北风的伴奏下迈着轻盈的舞步翩然而来。天空中,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像调皮可爱的精灵,在北风奏响的圆舞曲中跳起了曼妙的舞蹈,看得野外的树木点头赞许,看得窗内的我欣喜不已。
最后,它们安然地落户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以满怀的爱心,为大地母亲送上了一件洁白美丽的外套。
交响曲
当横笛温婉的余音还在天宇间袅袅回荡之时,窗外又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在这银装素裹的天地间玩耍。他们笑着,跑着,跳着,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捧起一捧捧雪,堆起了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雪人。天真的孩子还不忘取下自己的围巾系在小雪人的脖子上,好像担心小雪人被冻坏了一样。小雪人红嘟嘟的小嘴和孩子们红扑扑的笑脸成了雪白天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远处一群调皮的小男孩正玩得火热,一个个大大的雪球从这里滚到那里。雪地上凌乱地留下了一串串小脚印,如一行行诗韵。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引来了一群好奇的小麻雀。它们站在房檐下叽叽喳喳地嘀咕着、议论着,不知是在评点小雪人的容貌,还是在谈论雪球的大小。
高兴起来了,它们还不忘展开它们的嗓子,即兴演唱一首原生态的歌曲,让风把它们的快乐捎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送到人们的心里。
你听,河边传来了一阵阵破冰的声音,河水暗哑的嗓子也渐渐复苏,这一场精彩的“冬之声”音乐会渐渐接近了尾声。窗外,潺潺的流水、绵绵的春雨宣告了冬天的结束,但无穷的回味、无穷的希望、无穷的快乐将永远萦绕在我心中……
【名师点评】
修辞生动。这是一篇描写冬日美景的优秀佳作。文中,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一幅幅美景描绘得格外精致,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比如在描写雪花时,一句“原来是雪花姑娘在北风的伴奏下迈着轻盈的舞步翩然而来”,把雪花比作一位美丽、温柔的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迎面走来,画面细腻、典雅,令人喜爱不已。
结构严谨。本文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首先总地介绍冬天的“音乐会”,为下文做好铺垫;然后以“进行曲”“圆舞曲”“交响曲”这三组名词拟定小标题,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冬天的各种不同的美景,韵味悠远;最后自然收尾,耐人寻味。
山林之晨
模仿技法——融情于景、语言鲜活
雨,忽急,忽缓,忽飘,潇洒地下了一夜,就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雨悄然停止了。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交代晨游山林的背景:雨后初晴,碧空如洗,山间小道。】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又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
走了不久,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好似“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对清早露水的描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特别“满天星辰”的比喻更是新奇。段落最后还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句子,诗意浓烈。】
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已从这里的枝条上飞到了另一边,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唱着、叫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越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好似飘飘然乘云欲归的感觉,又好似一幅清幽曼雅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好像一个个娇美的少数民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淡淡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
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亮晶晶的一片,有的地方只射着一缕光。在这美丽的地方,我不由得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将群山浓雾渐退的情景,被誉为一个漂亮的女子换装的画面,不由令人想起苏轼那个以人喻景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写出了光景的风采,写出光景婀娜多姿的美。】
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幽远邃的空中自由飞翔。【景人合一,物我圆融,这或许才是最是赏景的最高境地吧。】…………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