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合集
备战2023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淮安)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3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描述的是( )
A.夏朝的建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牧野之战 D.西周实行分封制
2.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方式。与下列人物相关的历史史实所反映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3.中国古代的钱币萌芽于夏朝,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嬴秦,历经四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下列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
A.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佐证了抑商政策的合理
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4.有学者写诗描写某运动,“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据此判断,该运动为(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5.掌握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或时期,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
①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②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③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6.下面是1952年出版的《1951年漫画集》上的漫画《清除建设道路上的障碍(丁深)》。漫画中从左到右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推翻封建专制 B.实现民族独立 C.巩固民主政权 D.推进工业建设
7.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消息的背景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国第二炮兵部队组建成功 D.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入太空
8.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这一时期主政的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凯撒 D.查理大帝
9.“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材料认为拿破仑的统治( )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扩大了法国版图
C.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D.消灭了反法联盟
10.习近平主席在关于开展抗疫国际合作的论述中多次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北约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0分,第12题10分,第13题10分,共30分)
11.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关注民生才能获得政权的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的政治原理,大体承袭孔子,主张所谓“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孟子的“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种见解是他以前的儒家所没有的。孟子在政治措施中,最注重“养民”,他曾立有改善民生的具体方案。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非常繁重,刑法非常严酷。隋炀帝时期赋役过重、刑法严苛,其本人骄奢淫逸,不恤民力,修东都、修驰道、开运河、建行宫……对高丽发动战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所以,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和唐太宗采取的符合这一主张的统治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两位帝王的相同做法(两点即可)。秦、隋两朝都是二世而亡,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灭亡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政治主张最终实现的标志是什么?请分别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概括说明中共“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取得了人民的信仰。
12.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及其他自强运动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然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马勇《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任何一个新的思想要成为一种物质力量,就必须成为社会意识。要改造国民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掉民族的落后社会意识。科学观念和意识的改变是比较容易的,但改变社会意识就非常困难。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他……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完整的明确的道路——毛泽东道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跟从这条道路,……在苏维埃土地革命时,创造了伟大的红色区域和红军,毛泽东同志是红色区域和红军的创造者与领导者……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自强运动路线”的内涵: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从思想方面看,“一缕新生曙光”指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以一例史实概括说明,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改变落后社会意识的?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我党在走“毛泽东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思想?写出毛泽东领导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区域”的名称。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13.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材料二: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材料四: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
材料五:1978-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单位:亿元)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世界工厂”的产生源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体制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德、美、日三国经济发展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5)材料五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我国以经济发展为基石的综合国力增强有何重大意义?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详解】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得出,原始社会未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得出,禹死后,启继位,启建立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其子启建立王位世袭制,排除A项;武王伐商,在牧野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西周分封制主要指:周天子,在土地国有前提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臣下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其中丝绸之路是汉朝政府跟西域各国往来的史实;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是明朝中期抵抗外来倭寇的史实。故与他们相关的历史史实所反映的主题是中外交往,B项正确;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无关,排除AC项;只有戚继光抗倭是抵抗侵略,排除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