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宿迁卷)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9日
资源编号 51059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宿迁卷)

2023-05-26 中考 0 2,15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合集

备战2023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宿迁)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小风的一段文摘稿,按要求作答。(7分)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发挥奥运精神,取得了骄人成绩。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áo游苍穹。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甲)朝气,青春(乙)希望。广大青年要(丙)家国情怀、hán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节选自2023.1.1《人民日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驰骋________  áo________游  挺膺________  hán________养

(2)在文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充满   孕育   厚植                                    B.具有   孕育   培植

C.具有   培育   培植                                     D.充满   培育   厚植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2.水是流动的诗,诗如灵动的水。请你填写下面表格中与“水”有关的古诗词。(8分)

3.青春中学拟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9分)

(1)【“信”含义】(3分)

请参考示例,说一说“信”的含义。

示例:休:从“人”从“木”,意思是一个人靠着树木休息。

信: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标语】为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拟向全体师生征集公共场合悬挂的“诚信标语”,你觉得下列两组标语中那一组可能被选上?说说你的理由。(3分)

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漫画】小文在搜集宣传材料过程中发现下面这幅漫画,觉得很有讽刺意义,请你仔细观察,写出其寓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竹枝词

刘禹锡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注】①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写了十一首,这是其中一首。②縠文,是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第一、二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写了瀼西之景。

B.“江上朱楼新雨晴”中的“朱楼”一语双关,既指朱红色楼,也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

C.“瀼西春水縠文生”中的一个“生”字,写出了和风送暖,瀼西春水泛起细微的波纹。

D.诗歌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写人,全诗有声有色,动静配合。

5.“桥东桥西好杨柳”中的“好”字用得妙在何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所写为夔州瀼西之地,此地就是作者后来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起的让他二十三年弃置身的“_______”。但从本诗“人来人去唱歌行”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作者在当地的风俗生活中也获得了快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______,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中向我们也展现出了相似的风俗生活。(填写古诗文名句)(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节选自柳宗元《哀溺文序》)

【注释】①氓:古代指百姓。②绝:横渡。③不能寻常:不能游得像平常那样(远)。④货:钱。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3分)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蹴尔而与之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

(3)咸善游______                  (4)身且死______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各批评或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4分)

读书的习惯

①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莹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破完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会开卷有益。

②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终日终夜,不离开牌桌的人,我曾见到过;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人,却尚未遇到。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

③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懒学生不读书一年四季总能找到理由。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④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⑤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

⑥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也就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除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提高,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管了。

(选自季羡林《百年美文》有删改)

11.概括本文主要观点。(3分)

12.阅读第②③段,列举那些不读书的人为自己所寻找的理由。(3分)

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

13.说说第⑤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同样是说读书,说说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链接材料】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这种读书思考,随手记之的习惯,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来说,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凤,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展起后从树篱上检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一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春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权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 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权的大树相比,这小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 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选自2022年04月06日《人民日报》)

15.根据表格,梳理文章思路,完成相应的填空。(4分)

16.请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的小杏树有哪些生存的智慧?(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雅阅读了名著选段,请你和他共同完成下面题目。(12分)

【甲】

蒋门神听了,要挣扎性命,连声应道:“依得,依得!蒋忠都依!”武松就地下提起蒋门神来看时,打得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额角头流出鲜血来。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值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蒋门神此时方才知是武松,只得喏喏连声告饶。

【乙】

武松道:“你认得我么?”后槽听得声音,方才知是武松,便叫道:“哥哥,不干我事,你饶了我罢!”武松道:“你只实说,张都监如今在那里?”后糟道:“今日和张团练、蒋门神他三个吃了一日酒,如今兀自在鸳鸯楼上吃哩。”武松道:“这话是实么?”后槽道:“小人说谎,就害疔疮!”武松道:“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一刀,把这后槽杀了,砍下头来,一脚踢过尸首。武松把刀插入鞘里。就灯影下去腰里解下施恩送来的绵衣,将出来,脱了身上旧衣裳,把那两件新衣穿了,拴缚得紧凑,把腰刀和鞘跨在腰里。却把后槽一床絮被包了散碎银两,入在缠袋里,却把来挂在门边。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却闪将出来,拿了朴刀,从门上一步步爬上墙来。

【丙】

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1)选文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雅认为小说中的武松只算得上“半个有义之士”,你认同这个观点吗?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选文丙,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心中,总会驻守一个美丽的春天。那些同学的鼓励、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许、同心的抗疫……,总有一两幅画面不时地浮现眼前、让人暖心不已。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心里装着这个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 (1)     chěng     遨     yīng     涵   (2)A

(3)把“发挥”改为“发扬”或“弘扬”

【详解】(1)此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驰骋(chěng):骑马奔跑,奔驰,指在某一领域纵横自如,充分发挥才能。

②áo(遨)游 :漫游,游历,畅游。

③挺膺担当(yīng):挺起胸膛,担负起该担的责任。

④hán(涵)养: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修身养性,也指道德学问方面的修养。

(2)此题考查词语选用。

甲处:充满:布满,填满。具有:拥有,保有。这里搭配“朝气”,应该用“充满”;

乙处:孕育:喻指既存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这里指是“青春”和“希望”的关系,应该用“孕育”;

丙处:厚植:深厚地培育,多用于比喻加强、加深积累。培植:栽培草木,引申为培育人才。这里的对象是“家国情怀”,应该用“厚植”;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宿迁卷) https://www.0516ds.com/5105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