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学期二模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安得广厦干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是睥睨一切的非凡气度;“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是勇往直前的乐观和自信。
2.根据语境作答。
可为是一种责任,是在发展与动荡并存的时代里接过火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可为又是一种志向,是提高思想站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A意志。孔子于乱世中尚能明道,为了大义能“知其不可而为之”;屈原在饱受排挤、B之际犹能tǐ xù( )百姓,“哀民生之多艰”;戊戍六君子面对冷酷的剑子手,仍能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当为却不可为的时代,他们jū gōng jìn cuì( )为国为民。如今站在百年的积累之上,面对百年来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当有为,我们必当大有作为!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词语。________ ________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坚定 坚利 穷途末路 穷愁潦倒
A ________ B ________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一年,双星联壁,文光射斗,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②此后,他们共同发力,承前启后,开创了北宋王胡诗文创作的鼎盛时期。
③欧阳修与苏软,一个是颇负盛名的文坛宗师,一个是前途无量、即将登上文坛首席的青年俊彦,他们的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平。
④大宋仁宗嘉佑二年,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A.③②①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把样子这样一个“小人物”写活了,还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吃饭的曹太太,诈骗样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孤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沧海”指大海。
C.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己》,被他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D.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我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看名知方位,古城华阴位华山以北,江苏的江阴在长江以南,神都洛阳位于洛河以北,《渔家傲·秋思》中出现的衡阳居衡山以南。
二、阅读(55分)
(一)(12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①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①公子: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名魏无忌。②侯生:信陵君门客,名侯赢。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如 姬 之 欲 为 公 子 死 无 所 辞 顾 未 有 路 耳。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①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②各具情态
C.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②曾益其所不能
D.①侯生乃屏人间语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侯赢为魏公子运筹帷幄,精心谋划,进献计策,窃符救赵的过程。
B.文章写侯赢料知公子必返,表现了他胸有韬略,遇事冷静,破秦救赵的计谋已成竹在胸。
C.侯生对如姬的情况了如指掌,断定如果公子开口,如姬必能报答公子。
D.文段写魏公子当初下定决心,领门客前往,欲与秦军决一死战,但后又返回,表明公子做事优柔寡断,不能坚持到底。
(二)(5分)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
东武①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姓杨。
【注】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②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宋时为繁荣之区。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觇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9.“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以东武、余杭两地之间的________烘托与友人相见无期的________情感。
10.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桥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来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捞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选段二
次日辞别出来。他这番盘缠带少了,又多住了几天,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去,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到了芜湖,那船真走不动了,船家要钱买米煮饭。杜少卿叫小厮寻一寻,只剩了五个钱,杜少卿算计要拿衣服去当。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着,吃了一开茶。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门。只见一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卿不曾认得清。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杜少卿笑道:“原来是来霞兄!你且坐下吃茶。”来霞士道:“少老爷,你为甚么独自在此?”杜少卿道:“你几时来的?”来霞士道:“因这芜湖县张老父台写书子接我来做诗,所以在这里。我就寓在识舟亭,甚有景致,可以望江。少老爷到我下处去坐坐。”杜少卿道:“我也是安庆去看一个朋友,回来从这里过,阻了风。而今和你到尊寓玩玩去。”来霞士会了茶钱,两人同进识舟亭。
11.选段一中“赏景饮酒”本是雅事,作者却反复写杜少卿手拿金杯,这是不是把名士写俗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段二画线处,原来手拿金杯的杜少卿为什么缺少盘缠要当衣服?他的金杯去哪里了?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鲁迅认为《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请从作品中另选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讽刺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4分)
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 5G富媒体实验室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思客早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众①的读书习惯,累计回收有效问卷6660份。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众认为,大部分读书时间被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娱乐活动占据。截至2021年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刷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间”第一利器。被短视频“霸屏”的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们分析了这6660份调查数据,为你描绘短视频冲击下读书人的变与不变。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71.45%的受访者表示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谢,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读书主要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有受访者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捷径”。
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9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阅读完成率。有受访者说,“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没时间念书”“阅读要动脑子,但有时候累了脑子就不转了”。
51%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30~60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1~2个小时的比例较高。
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活动占据,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有受访者说,“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手机刷着刷着,天就黑了”。但也有受访者表示,“短视频里别人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玩手机虽然占用时间,但也为读书提供了新入口”。
受访者中,超八成是“地铁读书人”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调查显示,82.18%的受访者选择用手机读书,70.39%的受访者会读纸质书,有声书阅读的比例则超过三成。《2020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比2019年减少2.6本。2020 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26.8%的人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买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书成了通勤②路上最好的陪伴。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阅读,且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城市化的进程滚滚向前,人们通勤的时间也有所增长,在每日枯燥无聊的上下班路上,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人们通过读书来“充电”、放松。
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超七成受访者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对多数人来说,白天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晚上时间相对完整,没有太多社会活动,在这个时间段用来读书的,人也更多。75%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13%的受访者每月能读完至少4本书。20 岁以下受访者平均每月读完1~3本书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83%。
“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是多数人的阅读选择
过去的一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单。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辅、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长,且集中度更高。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思客调查显示,20~29岁的年轻人,更偏好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资料书籍。
2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文学艺术类、娱乐休闲类、专业学习类资料书籍更受青睐。90.95后的年轻人爱读哪些红色著作?京东大数据显示,《红星照耀中国》《苦难中国》等书籍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1985 年以后出生的读者越来越愿意读《毛泽东选集》等著作。无论是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
(摘自《新华网》,2021年4月23日,略有删改)
[注释]①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②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14.下面结论与上文信息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是由疫情导致的。
B.中年群体的空余时间完全被短视频占据。
C.通勤者用完整的时间来读的都是电子书。
D.年轻人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方向和兴趣。
15.“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题目中藏着奥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同学认为,上文只呈现客观事实,没有体现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结合上文,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文和下面资料,结合你阅读教材中某一部名著的真实体验,写出你对“硬核书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
硬核: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
(摘自《2019年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2020年第1期)
(五)(14分)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笋
①也不是突然闯入这片竹林的。昨晚抵达这里,我们本就打算游览这座山的竹海。等吃过了早饭,我们就会出发。只是早晨醒得早,我起床推开窗子,发现昨晚下榻的宾馆就在竹林里。于是我出了宾馆,信步就走进了这一大片竹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半夜里听到的雨淋声,竟然不是下雨,而是风吹竹林,竹叶发出的簌簌声。
②风停了,竹林无边地安静下来。竹林梢上有竹林乌的叫声。眼前竹子秀颀的枝干湿淋淋的。竹叶上蓄含着的露珠,不时地往下嘀嗒。静静地走在竹林里,空气异常地清新。【甲】我贪婪地张开嘴巴,就有一滴露珠在额头沁凉一下,然后滚进了嘴里,嘴里有一丝甜甜的味道。越往竹林的深处走,竹林里鸟声就越远,代替它的是一种噗噗的声音。声音沉闷且有节奏。伴随这种声音的,还有一种突然的炸裂声。那声音“啪”地一下,仿佛过年时一个淘气的孩子,放了一个炮仗就突然转身跑了。
③定了定神,我四下里张望,这下就看见遮天蔽日的竹林里,生长的那一大片的竹笋了。不是雨后春笋,春笋也咕嘟嘟冒着。这里一棵,那里一棵,遍地都是。胖乎乎,圆滚滚的竹笋,头顶着金黄色的竹箨①,身子被厚厚笋衣紧紧地包表。在高高的翠竹下,在浅浅的草丛或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缝里,都能看见它的身子。有的探头探脑,调皮地抖落笋衣上晶莹的露珠;有的还很羞涩,躲在一些灌木里,待微风吹动灌木的绿叶时,它才露出毛茸茸的笋尖。
④仔细听,原来这声音全是它们发出来的。竹笋们的喧闹,有点像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拳打脚踢。那噗噗之声先从竹箨里出来,待终于撑破竹箨,它就发出啪啪的剥离和拔节声。声音落处,若认真地看,还可以看到竹箨自然张开的样子,那“啪”地一声,仿佛就宣告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驻足聆听,这里一下,那里一下,竹林里四处都是噗噗啪啪的声响。【乙】整个竹林似乎都响动了起来,使人如同置身一家医院的婴孩房一般,周遭全是活泼和新鲜。
⑤太阳出来了。阳光被细密茂盛的竹叶遮挡着。偶尔从竹叶缝隙里射进来的阳光,只要照射到竹笋的身上,那竹笋立即纤毫毕现,有的还伸出一两片细嫩的绿叶,像是竹林做的一个梦。放眼望去,金褐色的笋衣拥抱着笋尖,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金属光泽。而在它的头顶,那些高大的竹林,浓浓密密的枝叶径自摇曳,竹子亭亭玉立的,宛若一个个身披绿纱的妙龄女子轻挪着脚步,恬静而优雅。
⑥很快,就有人喊我回去吃早饭了。那一天我们也如约游览了天柱山的竹海。无涯的竹林确实像是一片大海,竹林的大海。竹海里波浪起伏,有时汹涌地荡起层层碧波;有时平静,像是晾晒一匹长长的绿绸。满目青翠、幽深和清凉——后来,我还看到了竹林里的瀑布、溪流,还有加入了春笋的各式佳肴。但因为记得早晨听到春笋的拔节声,面对鲜嫩的竹笋,我却不敢动一下筷子了。
(原载《解放日报》,有删改)
[注]①箨(tuò):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
18.文中多次写到作者置身竹林听到的声响:有________发出的簌簌声,竹林鸟的叫声,还有________发出的“噗噗”声,以及竹箨破裂和________的瞬间发出炸裂般“啪”的声音。
19.请按要求品析文中划线句子。
(1)【甲】我贪婪地张开嘴巴,就有一滴露珠在额头沁凉一下,然后滚进了嘴里,嘴里有一丝甜甜的味道。(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整个竹林似乎都响动了起来,使人如同置身一家医院的婴孩房一般,周遭全是活泼和新鲜。(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分析第5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题为“听笋”,但作者为什么却在最后一段花费笔墨写天柱山的竹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3分)
22.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毕淑敏说:“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见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你是否用心体会过幸福呢?请联系生活,以“原来,这就是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1)山色空蒙雨亦奇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4)舍生而取义者也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挽雕弓如满月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燕、啄、庇、俱、满、济、沧。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