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洪县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50202

宿迁市泗洪县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05-13 中考 0 2,08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提示: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25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语段,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诗文名句。

中华优秀诗文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范仲淹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理想;龚自珍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彰显了国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李白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国人锐意进取的豪迈气概;杜甫的(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了国人济世为民的真挚情感。这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凝铸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民族魂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读书的益处,不仅在于塑造人格,提高德性之知,更在于学习新知,增加见闻之知。每每翻开书本,我们都会被那些hào然正气所感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的文天祥,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有“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报国志向;“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有“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坚定信念。含英jǔ华,浸润书香,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摩挲书页,捧卷而读,聆听文化的钟鸣,啜饮文化的甘露,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1)依次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与“摩挲”中的“摩”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摩天                                         B.观摩                                         C.抚摩  D揣摩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________,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________,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________生命?前一种只是乌托邦,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在此基础上,不堕信心,不失希望,不断从中________前行的力量。

A.随心所欲  相辅相成  磨炼  撷取                       B.随波逐流  相伴相生  淬炼  撷取

C.随心所欲  相伴相生  淬炼  汲取                       D.随波逐流  相辅相成  磨炼  汲取

4.综合性学习。

九(1)班全体同学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你所在的组负责设计制作,如下任务有请你完成。

(1)【任务一】:班史命名

请你仿照示例在下图(一)的空白处为班史拟定一个主标题。(6字以内)

示例1:《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示例2:《花样年华——我们的初中生活》。

(2)【任务二】:版块设计

请你参照上图(二)的目录,为班史设计一个版块并拟写该板块下的两个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务三】:班史题字

请你代表班级当面邀请书法课王老师为班史的封面题字,你会如何表达,请写下来。(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65分)

二、(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赠王桂阳

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乙】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吴均:南朝梁代著名诗人。这是一首赠给当时的桂阳郡太守(姓王)的诗,一般认为是他的自荐之作。

5.结合诗句,说说甲诗中的松树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诗选材相同,但表达的思想却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尽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注]:①乐人:善歌舞的艺人。②席以露床: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睡。③丧之:为马服丧。④题凑:棺材的两头。⑤穿圹:挖墓穴。⑥庙食太牢:建立祠庙,用牛羊祭祀。⑦木兰:一种食用香料。⑧太官: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

7.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长 八 尺 多 辩 常 以 谈 笑 讽 谏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衣以文绣_______                       (2)以为不可_______

(3)王惊而问其故_______              (4)王乃使以马属太官_______

9.翻译画线的句子。

(1)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比是《史记》写人的常用手法之一,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今普罗大众已经对3D打印技术不再陌生,它采用计算机建模方法,按照设定的过程控制塑料或金属粉末等黏性材料喷射,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这与我们日常在A4纸上打印图文的过程类似:电脑将文件转换为打印指令传输给打印机,打印机读懂指令后,控制墨水在“二维”的A4纸上喷射。如果喷射出来的墨水有一定厚度,且打印头能够在高度方向移动,就可以实现三个维度上的打印。

4D打印比3D打印多了一个D,指的不再是空间维度,而是时间维度。4D打印采用的是可编程物质(Programmable Matter),由这种物质构建的物体可以感知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按照设计者的指令,仅通过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自发改变物理特性,例如形状、密度、模量、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激活程序的外界因素可以是湿度、温度,也可以是力场、电磁场等。

换言之,随着触发条件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4D打印出来的物体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组合、拼接或扭转等,直到形成特定形态的物件。整个过程不需要依靠3D打印机或人工操作,就像材料拥有了生命力。

神奇的4D打印背后有三大奥秘:精准的机器,复合的材料,聪明的程序。科学家所用的4D打印机器比起一般的3D打印机具有更高的精度,而且能够实现软硬不同材料的组合。4D打印机将它们编织在一起,赋予它们初始的结构和势能。然而,4D打印机是怎么把它们编制在一起的呢?这就需要科学家预先设计链条的哪个位置需要变形,哪个位置需要保形。希望变形的位置,就给它软的材料;希望保形的位置,就给它硬的材料。科学家把这些想法变成控制D打印机的指令,从而“精准的机器”就会根据这个“聪明的程序”把“复合的材料”编织成物体的初始形态。

【材料二】

目前,4D打印技术在军事领域研究最为深入。美国陆军和海军希望能在战场或军舰上使用4D打印技术制造零件,以免除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因运输和储存带来的巨大消耗,节约大量的时间、空间和费用。而且用完后,还可以让它重新分解回智能材料,以备后用。2014年,美国陆军投入了近100万美元,资助一项使用4D打印制造动态伪装的研究。可以预见,通过形变来绕过或通过障碍物的机器人终将成为现实。

可编程物体还可以在大型建筑领域或者民用领域一显身手。通过4D打印制造那些柔软的、能自我修复的输水管道;能根据气压或温度变化自动调整形状的飞机机翼;能随路面和天气状况改变抓地面积的轮胎;当然,还有自组装家具,几乎人人都希望能买到这样的东西;看起来只是一块平板,却能根据命令自动折叠出不同的家具。

在外层空间等恶劣环境中,这类系统尤其具有价值。例如,可以将一个小型压缩包发射到太空中,进入预定轨道后,就能自动变形为一颗具有特定功能的人造卫星。

小洪拟在班级阅读交流会上介绍关于“4D”打印的知识,请阅读他从网上搜集的交流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11.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图表和文字,概括“3D”和“4D”打印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洪展示过程中,小李做了如下的笔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4D打印需要温度、湿度、力场等外界因素激活作用才能赋予材料以“生命”。

B.精准的机器,复合的材料,聪明的程序是4D打印关键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C.材料二采用分类的方法举例说明4D打印在军事、民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D.材料二中“最为”一词强调4D打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价值远大于其它领域。

13.小洪交流结束后,请你代表主持人对其交流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从传统文化热看文化自信

胡一峰

①虎年伊始,中国元素一路火出圈。

②一眼入画的《只此青绿》,让观众大呼“再看亿遍”“原来最能打动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用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留下别样奥运记忆;北京冬奥闭幕式上的“折柳送别”诉说中国式浪漫:拿下中国雪上项目首金的谷爱凌,雪服上印着中国龙,雪板上刻着龙纹,骄傲地说要把中国元素带到世界、带到自由式滑雪中……

③可以说,在这些亿万目光瞩目的舞台上,中华传统文化都“活”起来了,击中了埋藏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事实上,传统文化元素“占领”舞台,并非是一时的“群情激昂”,而是源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青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④就社会氛围而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加上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大家接触传统文化、系统认识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日益高涨的“国潮”“国风”热,奠定了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心理基础。从创作者素养来说,大批文艺创作者文化观趋于成熟,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理解较为充分,能借助恰当的、符合当代审美趋势的表达路径,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激发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科技成果的进步,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文化生产。现代科技手段及其催生的科技美学,有效助推了传统文化节目的跨艺术门类创新,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古与今、新与旧完美融合,蝶变升华,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⑤传统文化的抢眼表现,背后是中国人文化心态的转变,折射出中国人面向世界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例如,北京冬奥会在立春这天开幕,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清晰又美妙地向世界表达出中国人的时间观、历史观、自然观与文明观:外形酷似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创作灵感源自篆刻艺术汉印的冬奥会体育图标,说明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恢弘之象、巧妙之思都是活生生的,彰显连绵不断、从未断裂的中国文明和文化自信。

⑥而在传统文化受追捧的同时,我们也应思考,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乎气”不断延续下去,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这需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对传统文化采取辩证取舍的态度,发扬符合现代文明基本价值的内容,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在技术层面,既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内容、价值的发掘,也应注重传统文化器物、技艺传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

⑦此外,还要把碎片化传播和深度解读结合起来,为受众铺设“进阶式”文化接受路径。比如“青绿腰”在网上的广泛传播,为我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蕴提供了第一个台阶,但《只此青绿》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远超“青绿腰”,仍需将碎片化、技艺化的文化片段进一步穿织为整体。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2-23)

14.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众多蕴含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火出圈反映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青睐。

B.科技的进步完全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呈现样态,实现传统文化的全面创新。

C.传统文化热现象很好地折射出当下中国人面向世界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D.把碎片化传播和深度解读结合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手段之一。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右面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标,从传统文化融入的角度分析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节选)

梁晓声

①在这一个淫雨潇潇的孤独的日子,我想念我的母亲。隔窗有杨树的眼睛愣愣地呆呆地瞅我……

②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她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

③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夜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

④家像地窖,像窝,像上丘之间的窝。土地,四壁落土,顶棚落土。它使不论多么神通广大的女人为它而做的种种努力,都在几天内变为徒劳。母亲却常说:“蜜蜂蚂蚁还知道清理窝呢,何况人!”母亲拼尽她那毫无剩余可淡的精力,也非要使我们的家在短短几天的节日里多少有点像样不可。“说不定会有什么人来!”母亲心怀这等美好的愿望,颇喜悦地劳碌着。然而没有个谁来。没有个谁来,母亲也并不觉得扫兴和失望。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母亲分明是用她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乐观。那乐观究竟根据什么?当年的我无从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是母亲默默地望着我们时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母亲那乐观当年所根据的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吧?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⑤我们依赖于母亲而活着。像蒜苗之依赖于一棵蒜。当我们到了被别人估价的时候,母亲已被我们吸收空了。没有财富和知识。母亲是位一无所有的母亲。她奉献满腔满怀不温不冷的心血供我们吮咂!母亲啊,妈!我的老妈妈!我无法宽恕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您、体恤您。

⑥是的,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和体恤母亲。我以为母亲就应该是那样任劳任怨的。我以为母亲天生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很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⑦她常对我们说:“妈不会累的,这是你们的福分。”

⑧我们不觉得是福分,却相信母亲累不垮。

⑨在北大荒,我吃过大马哈鱼。肉呈粉红色,肥厚、香。乌苏里江或黑龙江的当地人,习惯用大马哈鱼肉包饺子视为待客的佳肴。

⑩前不久我从电视中又看到大马哈鱼:母鱼产子,小鱼孵出,想不到它们竟是靠惯食它们的母亲而长大的。母鱼痛楚地翻滚着,扭动着,瞪大它的眼睛,张开它的嘴和它的腮,搅得水中一片红。却并不逃去,直至奄奄一息,直至狼藉成骸……

⑪我的心当时受到了极强烈的刺激。我瞬间联想到长大成人的自己和我的母亲,联想到我们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一切曾在贫困之中和仍在贫困之中坚忍顽强地抚养子女的母亲们。她们一无所有,她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最出色的品德可能仍是坚忍。除了自己的坚忍,她们无可依靠。然而她们也许是最对得起她们儿女的母亲!因为她们奉献的是自己。想一想那种类乎本能的奉献真令我心酸。而在她们的生命之后不乏好男儿,这是人类最最持久的美好啊!

17.阅读全文,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她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请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啊,妈!我的老妈妈!我无法宽恕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您、体恤您。(划线句子改为“母亲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简析文章第⑨⑩两段的插叙内容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材料,简析两篇文章结尾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11分)

21.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B.《傅雷家书》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体现了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C.《简·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这集中体现在与舅妈、表哥的对抗上。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和真实的生活状况。

E.《藤野先生》中作者通过“跳舞事件”“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丑恶面目。

22.古典名著主题阅读。

班级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精心准备参加该项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小洪同学拟围绕“义”来展示《水浒传》的阅读收获,下表是他对阅读内容的梳理,请你补充完整。

(2)同桌看了小洪的梳理后,认为同为古典名著的《西游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概括整本书的主要思想,你认为这个字或词可以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60分)

八、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浪漫是中国航天人翱翔天宇的神奇之旅;是冬奥会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是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疫情当前万众一心的责任担当;是青年人逐梦新时代的自信自强……我们每个人都在行动,诠释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浪漫。

请以“这才是浪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你的经历、见闻、感受和思考,可叙述,也可议论,要符合文体规范;

2.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不得抄写材料,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沧、厦、庇、俱”等字的正确书写。

2.(1)①.浩    ②.咀    ③.chuò    (2)C   

(3)把“塑造人格,提高德性之知”与“学习新知,增加见闻之知”调换

【解析】

【小问1详解】

hào——浩,浩瀚:本意为水势浩大的样子,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

jǔ——咀,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细细咀嚼。比喻读书时细细琢磨领会文章的精华。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宿迁市泗洪县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5020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