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10 生物技术
知识梳理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________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________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________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________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________时,把葡萄糖转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________时,把葡萄糖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________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________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________,将蛋白质转化成________。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食物腐败变质。
(2)保存方法:
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
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
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
二、现代生物技术:
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________,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叫做________。如:超级鼠和转基因大豆等。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________。
(2)应用:①________: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如:生长激素,干扰素和凝血因子等。
②________: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烟草等。
2、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________或________,在实验室培育成一个相同新个体的生物技术,叫做________。如: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是属于________。
(2)应用:①拯救物种 ②器官的移植等。
命题趋势
1.考查联系实际生活运用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贮藏,常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如何保鲜肉汤的探究实验。
2.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创设一定的问题背景或材料分析情景,考查“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及操作过程的描述等,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例题分析】
【例题1】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酿酒时酵母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
B.白酒酿制离不开霉菌,因为霉菌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D.酸奶的制作过程需要密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例题2】21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如图是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虫性状是由杀虫毒素基因控制的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克隆技术
C.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 D.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例题3】如图是小羊多莉的诞生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羊多莉是母羊
B.多莉的诞生应用了杂交技术
C.多莉与B羊十分相像,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多利诞生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限时检测
1.现代生物技术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技术可以拯救濒危动物
B.克隆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C.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繁殖转基因动物
D.“工程菌”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产量、降低成本
2. 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问世。“多莉”诞生所采用的生殖方式,与下列不相同的是( )
A.红薯以块根繁殖产生子代 B.青蛙以体外受精产生子代
C.草履虫以分裂生殖产生子代 D.酵母菌以出芽生殖产生子代
3.科学家将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将其改造为可以合成胰岛素的新菌种。这种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生物防治技术
4. 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胖鲤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5.科学家培育了一只可以发光的老鼠,如图为培育过程示意图,该研究过程运用的技术有(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细胞融合技术
6.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正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体内控制杀虫毒素合成的基因成功导入棉花细胞内,获得的棉具有了抗虫性能,其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
7.下列常见食品中,没有利用发酵技术的是( )
A.用葡萄酿造红酒 B.用白菜制作泡菜
C.用面粉制作面包 D.将萝卜晒成萝卜干
8.日本信州大学教授中垣雅雄与冈本制袜公司合作,将横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蜘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应用前景。该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仿生技术
9.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使大肠杆菌产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该过程主要运用了( )
A.杂交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10.生物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下表所列的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的产品、生产方法和产生用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产品名称 | 生产方法 | 产品用途 |
A | 草莓植株 | 取草莓的组织或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育成植株 | 快速繁殖草莓 |
B | 酸奶 | 向牛奶中加入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 | 丰富食品种类 |
C | 转基因抗虫棉 | 将杀虫蛋白注入棉花细胞里内,培育成植株 | 抵抗疾病感染 |
D | 胰岛素 | 将胰岛素基因转入人大肠杆菌内,培养并提取 | 治疗人呆小症 |
A. A B.B C.C D.D
11.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白酒的生产——发酵技术
B.“试管婴儿”的诞生——克隆技术
C.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植物的组织培养
D.将人的乳铁蛋白基因移到牛体内,从牛乳中获得人乳铁蛋白——转基因技术
12.乳酸菌是乳酸的传统生产菌,但耐酸能力较差。酿酒酵母耐酸能力较强、但不产生乳酸。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了能产生乳酸的工程菌株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菌和酵母菌的DNA在组成方式上相同
B.工程菌株S能产生乳酸的特性是不可以遗传的
C.乳酸脱氢酶基因是乳酸菌能够生成乳酸的关键基因
D.工程菌株S的成功获得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13.在酒药的作用下米饭可酿成美味的米酒。以下关于米酒酿造技术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酿米酒的酒药中主要含有乳酸菌、曲霉、毛霉等微生物
B.将米粒与酒药充分混合后高温蒸煮,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杂菌
C.曲霉和毛霉能够将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D.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14.中国科学院孙强团队从甲猴的体细胞提取细胞核,注入乙猴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发育成胚胎,将胚胎移入丙猴的子宫内,最终丙猴顺利产下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这一成果攻破了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性难题,确立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下列关于“中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中中”属于无性生殖 B.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全部来源于甲猴
C.“中中”的遗传物质与丙猴无关 D.“中中”的性状与甲猴相似
15.家庭制作米酒时,把适量糯米淘净,蒸熟,摊开冷却后装入清洁容器中,再将碾碎的酒曲与其混合均匀后密封。下列酿酒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淘净糯米是酿酒过程中消除杂菌的主要措施
B.将蒸熟的糯米饭摊开冷却目的是防止高温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C.加酒曲目的是让酒曲中的微生物将糯米饭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D.密封容器目的是提供一个无氧或缺氧的环境
16.在酿制米酒过程中,蒸熟的糯米降温至30℃后才能加入酒曲的原因是( )
A.防止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C.防止糯米变质 D.防止酒曲中的微生物失活
17.微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①~⑤中属于人类有益利用微生物的是( )
①导致疾病②净化污水③污染环境
④制作食品⑤生产药品
A. ①②③④ B.①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8. 21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实现经济和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一。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与(二)过程中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
B.(一)过程中用到转基因技术,这是在细胞水平上的操作
C.(二)中小鼠甲和小鼠乙的遗传物质基本相似,性别可能不同
D.(二)中小鼠乙的器官可以移植给小鼠甲,排异性较小
19.小韩同学在购买的酸奶包装袋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胀袋的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随后,小韩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会产生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甲乙两组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排出瓶内的空气,且所加酸奶的体积应该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实验验证成功。
(4)酵母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来繁殖后代。小韩同学将酸奶放在冰箱内储存以防止胀袋,其原理是________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0.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实验中学科创小组立足于STEM理念,就厨余垃圾的堆肥方法与肥料的使用,开展厨余垃圾堆肥项目式研究,既解决了厨余垃圾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又为家中的绿色植物提供有机肥料。研究过程如下: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再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堆肥温度高达70℃以上。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组别
实验步骤 |
甲 | 乙 |
1 |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的两个土豆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 |
2 | 将液肥原液以1:100的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 每隔一天浇入? |
3 | 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约为14.2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2.2cm | 5天后测得土豆植株高约11.8cm,茎最粗处周长约为1.6cm |
请据题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堆肥内温度升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堆肥桶内散发出较强的酸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1中的“?”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2中的“?”所做处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豆植株不断长高,从细胞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豆植株茎长粗是 组织活动的结果。
(6)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请拟定一条倡导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