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守信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42283

专题01 守信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01-16 中考 0 2,86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守信篇

一、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

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亡何,其人亡(逃走)                       B.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

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      D.卒辇而致之(送还)

2、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B.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磷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二、灌夫有服

灌夫①有服②,过③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④,会仲孺有服。”灌夫曰:“丞相肯幸⑤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许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侯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悦,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曰:“丞相昨日幸许过魏其侯,魏其侯夫妻置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愕而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

选自《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灌夫:字仲孺,汉景学、武帝时大将。②有服:有孝服在身,指在丧期。③过:拜访,探望。④魏其侯:即窦婴。⑤幸:敬词,表示对方这们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仲孺有服         会宾客大宴

B夫以服请,宜往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乃驾,自往迎丞相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魏其侯夫妻置具      或置酒而招之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上临。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灌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贾人渡河

济阴①之贾人②,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④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就为不乎?”渔者黯然面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⑤而下,舟薄⑥石以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济阴:郡名。②贾人:商人。③浮苴:水中浮草。④巨室:世家大族。⑤吕梁:地名,龙门山。⑥薄:迫近。这是指冲撞,触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贾人急号曰   号:

⑵予尔百金     予:                          

⑶而骤得十金   骤: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渔者舟往救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向许百金”的“向”相照应 的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舟薄石又覆”相呼应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人为什么许百金而得救后却酬十金?第二次渔者为什么“立而观之”,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平常住的地方),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往贷粟     贷:

②将贷子三百金    子: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何为者邪?                译:

②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译:

3、下列句中的“我”分别指谁?

①我将得邑金                    

②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③吾失我常与                     

4、“君乃言此”中的“此”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周听完监河侯的话,其神态如何(用原句)?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周对监河侯说了一个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7、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庄周和监河侯。

庄周:_________________         监河侯:_________________

8、涸辙之鲋: 涸:_________________;辙:_________________;鲋:_________________。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鲋鱼的回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 

五、荀巨伯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见,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值胡贼攻郡      值:                

⑵贼既至          既:                

⑶不忍委去        委:                

⑷贼相谓曰        相:                

2、对下面语句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A.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

B.我远远地赶来与你相见,你让我走,你败坏道义让我求生,难道我能那么干吗?

C.我远道赶来与你相见,你让我离去,败坏道义来保命,这就是我的作为吗?

D.我远来看你,是夫子让我来的,败坏道义以求活命,我荀巨伯干得出来吗?

3、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友人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                                                                     

②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                                                                    

4、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明的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侍父母而学父母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遽烹彘也。

1.原文的括号内分别应填入的虚词为(   )

A 矣     也    也                           B  也    矣    也

C 耳     也    也                           D  也    矣    耳

2.分析下面“之”字的含义及用法。

(1)曾子之妻之市面上                              

(2)曾子欲捕彘杀之                 

(3)妻止之曰                       

(4)听父母之教                      

(5)今子欺之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2)特与婴儿戏                

4.将曾子的话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你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商鞅立木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既具,未布 具:写好,具备         B.以明不欺 明:表明

C.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说:劝说         D.刑其傅公子虔 刑:惩罚,依法惩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和“恐民之不信”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公将鼓之。                   B.王之蔽甚矣。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3.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

A.立木国门,徙者有赏            B.太子犯法,严惩其师

C.商鞅变法,民之不信            D.乱法之民,迁之于边

4.翻译下列句子。

(1)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怪之,莫敢徙。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⑥不已。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③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⑤淬(cu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⑥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⑦折辱:挖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项是(    )

A.第不知孰为真耳/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B.龙门子闻而笑曰/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C.是诚非真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众共折辱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B.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C.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D.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做的假鼎只需雕得像且到地下埋一下就可以假乱真了,

B.“众共折辱之”是因为大家都不认识真鼎和假鼎。

C.本文是借鼎抨击社会上有权势就可颠倒黑白白的现象。

D.本文主要是讽刺申屠敦见识短浅。

十、晏殊诚实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⒀质野:朴实。⒁须: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极爱其不隐/隐天蔽日(《三峡》)

B殊既受命/既醉而退(《五柳先生传》)

C.帝许臣僚择胜燕饮/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D.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水陆草木之花(《陋室铭》)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B.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C.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D.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执政莫知所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不参与游玩是因为爱好学习。

B.皇上一开始对晏殊看重是因为他不很权贵,揭露了泄题的事情。

C.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

D.这文章中的晏殊因自己清正,很讨厌宴饮之风。

十一、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 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尔何敢信之诚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若然/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C.后期方至/寡助之至(《孟子两章》)

D.少游学于太学/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B.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C.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D.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敢信之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与张劭都是落榜而归,所以相互安慰。

B.范式虽然超过了约定期限,但是张劭仍然热情招待了他。

C.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美德。

D.本文就与《孙权劝学》一样,发现朋友非复吴下阿蒙,接待得更用心。

…………

参考答案

一、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  

1、A

2、C

3、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4、(1)不立字据;(2)没告诉自己的儿子。

5、B

【参考译文】

吴县有一个叫蔡磷,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1 守信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228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