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南京)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写“A”,错误的打“B”,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了一种单细胞绿色植物,其在分类上一定属于藻类植物。( )
2.乌龟可以在水里活动,也可以陆地生活,所以是两栖动物。( )
3.少数细菌和病毒能让动、植物和人类患病,对人类有害。( )
4.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物质形成的场所是原始大气。( )
6.语言是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群体生活逐渐产生的。( )
7.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一组屈肌肌群完成的。( )
8.金龟子遇到敌害时会假死,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
9.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且这种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最具优势的植物类群,下列植物不是被子植物的是( )
A.苏铁 B.橡胶树 C.枸杞 D.牡丹
12.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 )
A.体表有刺细胞 B.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辐射对称 D.身体呈两侧对称
13.157年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是怎样发生的。对其实验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有鹅颈 B.把肉汤加热是为了更好喝
C.细菌在大气中广泛存在 D.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14.为了认识生物,鉴别生物,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提出“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列文虎克
15.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数量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6.长江白鲟宣布灭绝,对人类来说损失的是( )
A.这种鱼要很久以后才会进化出来 B.渔业的产量会受到损失
C.人类将永远失去一种动物资源 D.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失去平衡
17.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同。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高山
18.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 B.丙比丁、戊高等
C.新形成的地层中有可能找到甲 D.丁的化石一定发现的比丙的化石晚
19.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是( )
A.《生物进化》 B.《昆虫学》 C.《物种起源》 D.《自然创造史》
20.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B.猕猴、长臂猿、黑猩猩都属于现代类人猿
C.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D.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进化的方向
21.下列与动物的运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鸟类借助翼飞行,其飞行方式有滑翔和鼓翼飞行两种方式
B.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来游泳,体表有黏液,减小水中的阻力
C.草履虫在水中借助鞭毛摆动运动
D.袋鼠借助发达的后肢进行跳跃运动
22.下列对“人体伸肘时动作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一组骨骼肌可以牵拉骨,不能推开骨
B.完成伸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图中的③主要由肌肉细胞构成,4要跨过肘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D.人屈肘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3.经常可见蚂蚁大军有组织地搬家,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
A.取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会行为
24.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用的小鼠可以不进行饥饿处理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
25.海洋中有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磷虾→须鲸→虎鲸。若海洋被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
A.浮游植物 B.磷虾 C.须鲸 D.虎鲸
26.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则( )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老鼠数量大增,可能造成鼠害 D.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2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B.鹰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
C.鹰和蛇两者既是竞争关系又是捕食关系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渐减少
28.“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酸雨的重要措施
C.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不可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29.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天然杂木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河流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30.黄羊和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 )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三、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意,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2项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有关动物与其气体交换场所相对应的是( )
A.蝉——气管 B.龟——肺
C.白鳍豚——鳃 D.家鸽——气囊
32.如图为食肉目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猫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B.虎和狮的相似程度非常小
C.猫和虎同属于食肉目猫科
D.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
33.生物多样性除物种多样性外,还包括( )
A.环境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质多样性
3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单细胞到多细胞,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
C.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D.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鱼→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35.下列对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具有语言能力的是能人
B.最早学会用火的是直立人
C.已发现的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是南方古猿
D.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是智人
36.动物的运动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就能完成人体运动
B.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C.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牵动两冀完成飞行动作
D.蝗虫的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它的分布范围
37.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中的社会行为( )
A.母鸡带小鸡觅食 B.狒狒的群居生活
C.苍蝇的群体生活 D.蚂蚁的群居生活
3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杂食性鸟与昆虫之间存在竞争的关系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细菌和真菌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主要因为其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
39.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阳光照射到绿色动植物体上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能从一个营养级全部流向下个营养级
D.生产者和消费者遗体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继续利用
40.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以下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了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C.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是由浮游植物提供的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
参考答案
1.正确
【分析】藻类植物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详解】在植物界,只有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之分,其他种类的植物(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都属于多细胞生物。因此,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了一种单细胞绿色植物,其在分类上一定属于藻类植物。故题干说法正确。
【点睛】熟知藻类植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错误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两栖动物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成体与幼体在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变化,属于变态发育。而乌龟体表覆盖甲,用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属于爬行动物。
故题干说法错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