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区域–极地地区专项训练
基础过关
读传统航线和北极东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地区是指( )
A.北极圈以北 B.北极圈以南
C.赤道以北 D.赤道以南
2.图中M处位于(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英吉利海峡
3.某游轮自欧洲西部经传统航线来中国旅游,依次经过(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4.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线的通航距离( )
A.更长,因为纬度更高 B.更短,因为纬度更高
C.更长,因为纬度更低 D.更短,因为纬度更低
读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5.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其位于北京(40°N,116°E)的(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6.1月时,黄河站所在地( )
A.可在午夜看见太阳 B.正值科考的旺季
C.可在夜晚欣赏极光 D.正值企鹅繁育季
7.若北极航道开通,距离将大幅缩短的航线是( )
A.北美东部至欧洲 B.美国至加拿大
C.东亚至欧洲西部 D.日本至巴西
2019年10月,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破冰船“雪龙2号”首次参加南极科考。图左为南极地区图、图右为东方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与南极洲范围一致 B.世界上跨经度范围最广地区
C.海洋为主,周围被陆地包围 D.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主人”
9.科考活动多在南极的夏季进行,因当地( )
A.6-8月份,降水相对丰沛 B.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
C.有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 D.队员无暴雪迷路等危险
10.我国科学家“长途跋涉”赴南极科考,是为了( )
A.认识南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 B.建设南半球航空交通运输枢纽
C.开发利用种类多样的自然资源 D.开辟中国游客旅游的新目的
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当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这样周而复始,它的一生往返于两极之间。下左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下右图为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北极燕鸥( )
A.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 B.迁徙路线均需经过大西洋和印度洋
C.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D.回到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北飞
12.北极地区( )
A.从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由a向b B.黄河站在北极圈以北
C.北极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D.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13.两极地区气候都很寒冷,但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是( )
①冰雪覆盖②海拔更高③纬度更高④陆地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我国五个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B.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位置最南的是昆仑站 D.科考站常受洪水威胁
15.南极地区最佳旅游时间是1、2月,原因是此时段( )
①南极地区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 ②正值极夜时期,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③正值极昼时期,游览时间长 ④可以看到成群的北极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极地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更是科研宝地。近年来,由于人们乱捕滥杀、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等活动给两极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在开发利用极地地区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赴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掩埋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D.各国加强合作,珍惜、保护极地生态环境
2018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7.当前两极地区的冰层正在不断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两极地区降水减少
C.两极地区陆地增厚 D.海平面上升
18.下列可以有效改善两极地区冰层变薄的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CO2的排放量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的排放量 ④发展液化技术,减少煤炭使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极地旅游日益受到追捧,俨然成为一个“高端旅游品牌”,旅游者通常选择乘飞机先到南美洲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地区观光游玩。
材料二: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18年2月7日在罗斯海西岸的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克服恶劣气候条件胜利完成了任务,预计2022年建成。
材料三:南极地区分布有世界珍稀濒危生物,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下图为“南极地区略图”。
(1)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A代表_________洋。图中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该站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_方向。
(2)近年来,南极地区的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这对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_________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3)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 )
A.便于开采地下的矿产资源 B.为了捕获更多的极地动物
C.为向南极大陆移民做准备 D.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地球环境
(4)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气候严寒,降水_________(多或少),风力大。我国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时间选择在北半球冬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AB两个科考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
(3)海洋:C_____。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_____)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下列属于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6)我国“雪龙号”考察船把南极科考站的生活垃圾转运回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解析】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即66.5°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M是位于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C正确;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英吉利海峡是分隔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法国、并连接大西洋与北海的海峡,ABD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从欧洲西部经传统航线到我国大连途中先经过大西洋,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出了苏伊士运河经过红海,然后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最后到达我国,D正确。故选D。
4.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线的开通将最大限度地缩短航程,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成本,读图可知,东北航线纬度较传统航线高,纬线的长度更短,通航距离更短,因此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线的通航距离更短,因为纬度更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了解区域-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复习讲义及专项训练(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