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湘教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19888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湘教版)

2021-10-08 七年级上册 0 1,95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1、地球的形状: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  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其他证据: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先看到船的上部,再看到船的下半部分;

登高望远;月食;

移动信号发射塔,建得越高,信号的覆盖面积越广。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概  念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特点 圆周(与赤道平行) 半圆周(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特点 地球仪表面,纬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 缩短 ,两极为一点 地球仪表面,经线长度 相等 ,长度等于赤道长度的一半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平行 在南北两极点相交
经、纬线相互垂直
指示方向 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零度线的确定 最长的纬线—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度数变化规律 0°~90°,从赤道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自南向北北纬逐渐增大,南纬逐渐减小。 0°~180°,从0°经线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
字母表示 北纬用 N表示,南纬用 S表示 东经用 E表示,西经用 W表示

 5、经线圈:

由两条 相对 的经线构成经线圈,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除0°和180°经线外,相对的两条经线中有一条经线经度为 东经 ,另一条经线经度为 西经 。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

6、重要的经纬线: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低、中纬度界线 30°纬线;

中、高纬度界线: 60°纬线;

南、北回归线: 23.5°N、23.5°S;

南、北极圈: 66.5°N、66.5°S;

东、西经的分界线: 0°和 180°;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 160°E。

70°—30°低纬度地, 30°—60°中纬度地区,60°—90°高纬度地区。

小结: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南北纬各有90°

纬度的变化规律: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南逐渐增大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0°以东称为东经(E)以西称为西经(W)。从0°向东向西各逐渐增大到180°。

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

东经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逐渐增大,西经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西逐渐增大 。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圈都是圆(除南北极点外), 纬线长度都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8世界七分(708%)海洋,三分(292%)陆地

9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10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11亚洲与欧洲洲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12、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和印度洋

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和印度洋  

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红海) 

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和大西洋     

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和大西洋

13四大洋从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4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5地形图

等高线的概念:

在地图上,把 海拔高度相等 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即等高距)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相等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越陡,等高线越 密集 ,坡度越平缓,等高线越 稀疏

常见的地形形态的判断

山地: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内高外低 ,山顶是山地的最高处。

山脊: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 高 的地方向海拔低 的地方凸出。山脊易形成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 低 的地方向海拔高 的地方凸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海拔较 低 地方。地势一般相对较低,在山区修公路等一般选择鞍部通过。

陡崖:有几条等高线相交,是几种地形形态中坡度最陡的。

盆地:一般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内低外高 。

16世界著名的地形区: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  刚果盆地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  巴西高原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 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亚洲的  青藏高原        

世界最长的山系是美洲的 科迪勒拉山系

1720世纪初由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发火山地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

湘教版(江苏)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湘教版)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4)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湘教版) https://www.0516ds.com/1988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