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题
专题05 九上易混易错考点梳理与点拨
1、现阶段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2、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3、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5、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6、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7、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8、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9、我国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科学行政。
10、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13、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4、我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6、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17、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之基。
18、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19、知识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进步)
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1、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2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2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2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5、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实行善治。
26、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2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9、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0、我们应吸收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
31、我们应尊重理解包容各民族文化差异。
32、我们应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应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3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各国文化不分优劣,一律平等。
34、建设生态文明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35、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36、三孩政策说明计划生育与时俱进,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
37、我国的民族方针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38、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9、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0、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
41、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42、新疆、西藏等对应“民族团结”;
香港、澳门、台湾对应“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如:新疆、西藏)享有自治权≠高度自治权
43、第二百年的两个阶段目标:①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②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4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45、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 )
陷阱:偷换概念,“我国的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纠正: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2、我国要实现同步/同等/同时富裕(×)
陷阱:故意把“同步/同等/同时富裕”等同于共同富裕。
纠正:我国要实现共同富裕。
3、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最重要力量/主导力量/决定性因素。(× )
陷阱:夸大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纠正: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4、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陷阱:故意偷换概念,考查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
纠正: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5、改革开放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
陷阱:故意偷换概念,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
纠正: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6、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 )
陷阱:故意颠倒顺序,把“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对调。
纠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7、我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
陷阱:夸大中国的科技国情。
纠正: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8、科技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 × )
陷阱:故意偷换概念,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
纠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9、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
陷阱:夸大创新的重要性,使用绝对化语言。
纠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对比: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10、网络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 )
陷阱:用词不当,用词与搭配的内容不相符合。
纠正: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丰富了民主形式,增加了行使权利的途径。
11、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 × )
陷阱:故意把“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特征”混为一谈。
纠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 )
陷阱:故意把“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混为一谈。
纠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3、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 )
陷阱:把直接与间接混淆。
纠正: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1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 )
陷阱:偷换概念,前后内容搭配不当。
纠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15、举办听证会,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体现民主监督( × )
陷阱: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举办听证会,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体现民主决策。
16、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 × )
陷阱:内容的不完整性。
纠正:法制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实行善治。
17、中华文化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
陷阱:夸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纠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各国文化不分优劣,一律平等。
18、全面继承/全盘吸收中华传统文化 ;(×)
陷阱:使用绝对化语言。
纠正:要继承/吸收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19、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陷阱:用词不当,与内容不搭配。
纠正:尊重理解包容各民族文化差异。
20、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民族精神。(×)
陷阱:把“民族精神的核心”与“时代精神的核心”混淆起来。
纠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陷阱:偷换概念,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
陷阱:偷换概念,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应顺从自然/征服自然。(× )
陷阱:用词不当,与内容不搭配。
纠正: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2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禁止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陷阱:用词不当,与内容不搭配。
纠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合理开发资源。
25、遵循自然规律就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 )
陷阱:认知的失误。
纠正: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6、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说明计划生育过时了。( × )
陷阱:认知的失误。
纠正:三孩政策说明计划生育与时俱进,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
27、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
陷阱:故意把“民族关系”与“民族方针”混淆起来,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方针。
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8、港澳台问题属于民族问题。( × )
陷阱:故意把“民族问题”与“祖国统一”混淆,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港澳台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而是属于国家统一问题。新疆、西藏问题属于民族问题。
29、帮助少数民族脱贫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的差距。。(×)
陷阱:用词不当,与内容不搭配。
纠正:帮助少数民族脱贫有利于缩小民族间的差异。
3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具有高度自治权 。(×)
陷阱:故意把“高度自治”与“具有自治权”“完全自治”混淆起来,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具有自治权;
3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陷阱:混淆“两个百年目标”与“两个阶段目标”,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发展。(×)
陷阱:混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3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
陷阱:偷换概念,前后内容不匹配。
纠正: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34、青年返乡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同等富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陷阱:故意把“同步/同等/同时富裕”等同于共同富裕。
纠正:青年反向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5、面对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陷阱:使用绝对化语言。
纠正:面对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易错精讲1:】我国的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例题1】2023年4月11日,“乡村振兴·公安在行动”公安部定点帮扶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在快手“警网优选”直播间完美收官。4小时的直播活动,累计吸引540.7万网友观看,在线下单超10万单,销售额828万元。这体现了( )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我国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③我国以乡村振兴为工作中心 ④乡村振兴取决于国家的帮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共同富裕相关知识。
②③:题干中的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③说法正确;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①说法错误;
④: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 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
①④:题文表述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①④说法正确;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