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卷-2025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9日
资源编号 98198

镇江卷-2025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含答案解析)

2025-03-29 中考 0 55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镇江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0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2分)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君子坦荡荡”,他们为人处世光明(lěi)    落;“君子求诸己”,他们遇到难题先从自身寻找突破;“君子固穷”,他们走投无路也坚守节操。几千年来,“君子”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人格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pū)    后继,继往开来。

新时代,君子品格仍是青年推崇的高尚人格。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对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yù)_______的。广大青年只有对标新时代君子人格,(zī zī)_______不倦地追求进步,汲取营养,提高素质,锤炼本领,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辨别力,不断灌溉君子文化的沃土。

2.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8分)

古人总是抱有为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怀,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表达了这样的理想目标;可是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境常饮食难安,心中迷惘,这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使得他们坚信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所替代,前途将一片光明,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要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就要上好每一节劳动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

②好的劳动课注重实践,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③一堂好的劳动课,还要注重教育效果

④上好劳动课,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⑤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A.②③①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③①⑤②            D.②①③⑤④

4.语言综合实践。(8分)

青春是诗,岁月如歌,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制作以“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班级纪念册,现分小组进行准备。

(1)【名言引领】求真组准备在纪念册的扉页上写一句诗词,祝愿同学们友情常在,学有所成。以下诗句不适宜选入的一项是(    )(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岁月有痕】乐学组负责纪念册的班史编制,计划分三个板块。请你帮助他们补充板块三的名称及主要内容。(2分)

板块一:教师风采——介绍班级科任老师。

板块二:班级剪影——展示班级活动图片。

板块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致敬师长】善思组负责在纪念册的封底写一首短诗致敬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与感谢。下面是一位同学没有写完的诗作,请补写完成这首诗。补写时,风格保持一致,适当运用意象表达情感。(4分)

一朝沐杏雨,______________。

老师啊,我亲爱的老师,

您的胸怀像蓝天,______________     。

春天的花开了,老师我爱您,您的恩泽如绵绵细雨滋润我心田。

______________,老师我想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过循环的四季,你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7分)

姑苏怀古

[唐]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  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为长夜之饮而在台上造春宵宫,吴越争战中被焚。许浑晚唐诗人。②棹:划船用的桨。③凫:水鸟。④莎:多年生草本植物。⑤忠臣:指伍子胥。

5.颔联中“荒台麋鹿  新草”的横线处,你认为下面选项中哪个词更贴合诗意?请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A.吃  B.争  C.闻

选择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浑的诗作,有很多写雨意、写水景的,故有许浑“千首湿”的雅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诗做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13分)

浮云道院记

[元]揭傒斯

之言曰:吾所居郡曰庐陵,邑曰永丰,是为欧阳文忠公之乡。吾之里在鸡山之阳鹫岭之滨山川深厚草木浓丽。其人秀而多寿。弦诵之声溢于四境,耕种之民交于四野。时危代易,干戈所不加焉;水旱疾疫,盗贼所不入焉。人无甚富,亦无甚贫。吾刘氏族居已三百有十二年矣。泰定四年秋,吾归自河南,乃辟园数亩,种桑柘三百株,枳若橘皆千株,木实之脂可食可烛,俗号山茶。又曰木子树者七百株,茶五百株,桃、李、杂果、松、竹之属又称是

岁先畴之入虽不足以自给,计数年之后,叶者、实者、脂者萌可茹、材可器者、可薪者各效其用,则吾春秋之事、朝夕之供、宗族乡党宾客之奉可不具而足矣。吾又有兄弟子侄数十人,承祖父之训,皆颇知学,足为保家之主。天之所以与我者,亦既厚矣,复何求哉!乃筑室四楹其中,为藏修之所,取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语,榜曰“浮云道院”。

客名鹗,字楚奇。其学以六经为主,其文以义理为本,其诗近陶、柳之间,其大父盖寿至百三岁云。

(选自揭傒斯《文安集》,有删减)

【注释】①客:刘鹗,字楚奇,元代文学家,世称浮云先生。②若:和。③称是:与此相当。④先畴:祖先留下来的田地。⑤萌可茹:开始可以吃了。⑥楹:房屋一间为一楹。⑦陶、柳:指陶渊明和柳宗元。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吾所居郡曰庐陵_______

(2)吾刘氏族居已三百有十二年矣_______

(3)岁先畴之入虽不足以自给_______

(4)朝夕之供_______

8.文中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从A—E中选择正确的三处(填写字母)。(3分)

吾之里A在鸡山B之阳C鹫岭之滨D山川深厚E草木浓丽。

9.文中说:“天之所以与我者,亦既厚矣。”上天给“我”的厚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3分)

10.你认为文中刘鹗的志趣与谁比较接近?请选择,并结合上文内容及你的阅读体验简述理由。(3分)

A.张岱    B.陶渊明    C.李白

(三)同学们围绕“短视频”话题布置班级宣传栏,请完成11-14题。(10分)

你关注到短视频现象了吗?

【序言】

你大概率有过这样的经历,随意点开一个短视频,看完后充满惯性地刷到下一个,暗戳戳地期待有新鲜话题“任君挑选”,再回神已是数小时之后,仿佛钻进了“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空隧道。而在持续性的视觉强刺激过后,又重重地跌回空虚状态,怅然若失。万物皆可短视频,几乎所有类型的App都在短视频化,抓紧复制这一“成功”的吸粉模式,以期升值变现。

【栏目一】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算法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精准筛选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作个性化推送。而这极有可能导致用户在不自觉间将信息检索的主动权拱手让于算法推荐。换言之,这是一个由技术支配、控制、培育用户喜好的过程。许多人文知识分子由此不断发出质疑:这是技术对人的赋权,还是对人的异化?我们是信息的主人,还是信息的猎物?是自由自在的游戏者,还是不舍昼夜的“数字佃农”,勤勤恳恳地扮演着流量池的生力军角色?当然,我们无法且不可能逆转媒介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发展潮流,但是人文知识分子的忧虑也并非杞人忧天。那么,面对瀑布流般的短视频,如何调适与数字媒介的相处之道呢?

【栏目二】

短视频吸纳了广泛的创作者,他们在各自领域持续深耕,看待传统文化视角独特,呈现内容更有深度、更加新颖。短视频将个体的经验、知识、技能挖掘出来,充分展现了人们的智慧、才华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当前,人们更加追求具有参与感的文化体验,借助新技术的短视频可以把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有效提炼、聚焦放大,打造出雅俗共赏的互动空间,提升文化的感召力。短视频的巨大流量不仅让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被重新看见,也让相关从业者获得市场关注。《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购买者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背后是平视世界的文化自信。

【栏目三】

已有研究结果证明,持续重复刷短视频会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仅从个人体验也可以发觉,长期刷短视频会带来专注度下降、行动力减弱、兴趣丧失、神经衰弱与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这如同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原本自主地、沉浸地进入一项内容的路径被打断,相关能力被削弱。因此,对个人来说,首先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便是了解短视频的成瘾机制、爽感模式给大脑带来的影响。生命不是短视频刷出来的,生命是活出来的。我们还需要在生命科学的意义上持续学习,从不断“催眠”的媒介景观中自我唤醒,调整自身的应对之道,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更好地守护基本的人文素养与能力。

(以上材料摘编自2024年5月25日《光明日报》、2024年8月6日《人民日报》)

11.请从【序言】的两个图表得出一条关于短视频使用情况的结论。(2分)

12.以下哪一幅漫画适合插入【栏目二】?请结合漫画和【栏目二】的内容,说明理由。(2分)

13.同学疑问:“【栏目一】和【栏目二】的顺序是否合理?”请结合栏目整体布局,进行判断并分析。(3分)

14.同学观点:“【栏目三】中已经提出了刷短视频带来的消极影响,可以删去画线句。”站在读者角度,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栏目三】的内容,说明理由。(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4分)

江南可采莲

费振钟

①忽然想起一句不平常的话,优美是不可拒绝的沉溺。

②对那些在江南走过的人来说,太容易遭遇优美了。例如在六月,我指的是农历六月,江南采莲的六月,这个日子里,到处都流动着一种令人心旌摇荡的优美,请问谁可以躲避,谁可以拒绝?既然不能躲避不能拒绝,那么,就只有沉溺。是的,优美在江南采莲的六月确实是不可拒绝的沉溺。

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④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⑤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⑥所有这些人似乎在整个六月里,都为这种优美所诱惑而伫立在江南的莲塘边。他们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当场为六月江南优美的采莲写歌作词。他们的这些歌和词,表明他们沉溺之深,以至于千年之后仍然看到他们在江南莲塘边无以自拔。

⑦其实,采莲不过是江南民间俗事。什么时候,采莲成为江南民间盛大的审美活动,只怕难以断定。总因为江南的莲塘太多,荷叶太盛,莲花太艳,就让民间凭借他们朴素的想象造出了一个称做荷花娘娘的女性偶像,她一出现,就获得了江南的少女少妇们的热情拥戴。她们决定把荷花娘娘的生日定在六月,因为六月实在是个热烈喜乐的季节,因为六月也实在容易表现少女少妇们无遮无掩的风情。于是,六月里,荷花娘娘生日的喜庆日子,少女少妇们十分精致地打扮起来,然后集中到了荷塘,在这里为庆祝荷花娘娘的生日,她们要进行一场采莲比赛。

⑧说起来是采莲,可后来采莲已经不重要了,在这样美丽的荷塘里,采莲显然成为一个美丽的谎言。她们仅仅是为采莲吗?不是!她们是要到这儿唱歌。还有哪里比在荷塘里一边荡舟,一边唱歌更合适她们的地方吗?没有!她们要唱情歌,情歌是要有环境唱的,情歌是要唱得含蓄的,情歌是要用比兴的,这一切要求都能在荷塘里实现。所以,她们的歌就唱得大胆起来了,就唱得深情起来了,而且也唱得“乐而不淫”了。“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还有什么什么,假借了眼前的莲叶莲花莲子,把心中对于情人的爱恋和悱怨,亲近和想念,热望和怅惘,都唱出来了。她们唱得那么冲动热切,又那么委婉缠绵,如同吹过荷塘上的阵阵夏风,又如同在荷叶下面潺潺流淌的河水。连那些鱼儿,听她们的歌声都听得晕乎乎的游来游去不知方向,而做出“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的傻样子。

⑨这就是江南的少女少妇们,由于她们,江南似乎进入了一个歌唱的时代。这个歌唱的时代,标志就是《采莲曲》。六月江南采莲的日子里,不绝如缕的《采莲曲》,就足以与《诗经》媲美了。当然,对于江南那些热烈地在荷塘里歌唱的少女少妇们来说,她们不会有这种认识,也不必有这种认识。她们只是出于本能的情感和欲望而略带放肆地歌唱,无意之中却让她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并由此创造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世俗之美。由于这种世俗之美中包含了江南女性充沛的生命气息,所以它格外动人,格外富于感染力和诱惑力。难怪那些在六月里伫立在江南荷塘边的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荷塘,不仅仅因为这些采莲少女少妇们的美丽颜色,更因为女性生命激情的歌声,才会使他们沉溺如斯。

⑩也许,江南的采莲到这里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它全部优美的特点,因为它不只是写实,它更富于诗意的想象。它的优美因为想象的作用而被放大,以至占据了整个江南生活的审美中心。在江南诸多堪称经典性的审美事件中,还有比采莲更为突出醒目的吗?

⑪然而不知从哪天开始,江南采莲这种世俗性的优美活动场面,逐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文人们的赏荷。这主要是文人们似乎觉得采莲这样风雅的事情,应该归文人所有,他们自以为比乡村里的少女少妇们更有高尚的情趣,于是文人为了他们的风雅和高尚,离开那些自然散布于大泽深水之间的荷塘,跑到自家的小花园里挖了一块属于他们的荷塘。这样的荷塘大也不过一二亩,开放的荷花多也不过十数枝,文人就在这儿整天地顾盼流连了,他们喋喋不休吟诗作画,只不过为了说明他们自己怎样与荷花莲叶一样,心志清远,性格高洁。与江南民间那采莲的盛大热烈场面相比,文人的赏荷,显得多么寒酸,多么装腔作势,而他们孤芳自赏的心理,与江南少女少妇们的欢歌,又显得多么无聊,多么狭隘自私。

⑫世风日变,如江河日下,由于文人们审美上的利己主义所产生不良影响,江南可采莲的优美日子,便一去不复回了。

(选自《散文》2002年第2期,有删政)

【散文·梳理】

15.文章第②段中说“优美在江南采莲的六月确实是不可拒绝的沉溺”,联系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散文·品析】

16.第③段到第⑤段连续引用了与“江南采莲”相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散文·鉴赏】

17.第⑧段画线句,把少女少妇们的歌声比作“夏风”和“河水”,你觉得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

她们唱得那么冲动热切,又那么委婉缠绵,如同吹过荷塘上的阵阵夏风,又如同在荷叶下面潺潺流淌的河水。

【散文·探究】

18.有同学认为,最后两段写“文人赏荷”,与文章的标题《江南可采莲》无关,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4分)

…………

参考答案

1.磊     仆     喻     孜孜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意思是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镇江卷-2025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9819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