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阅读14《文具的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规范书写汉字。
语言运用:一字组多词,积累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审美创造: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构成:《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文中小女孩贝贝在妈妈的教导下,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关注字词:本课的生字中,“此、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还提示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口头组词,达到识记字词的目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重点是读好贝贝和妈妈的话。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和圈画文中的提示语、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人物感受,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认识“具、铅”等13个生字,会写“笔、知”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具、铅”等13个生字,会写“笔、知、道”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谜语,引出课文题目
教师导入谜语,学生猜一猜。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文具有关的课文。(出示课件3)
(板书:文具的家)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词语,猜测这些词语与什么有关。(出示课件4)
预设:这三个词语都属于文具。
2.字理识字。(出示课件5)
课件出示“具”的字形演变,教师讲解:“具”是象形字,最早的“具”字上面是器物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本义指准备,操办,置摆酒肴。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课文段落序号;想一想,“文具的家”是什么。(出示课件6)
2.出示课件,标注自然段。(出示课件7)
3.学认字。
(1)出示会认字。(出示课件8)
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
教师提醒:“此、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
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
4.识字方法。(出示课件10~12)
教师过渡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字谜识字:一人一把火。(谜底:伙)
(2)形近字比较:具—真 此—比
(3)加一加:亲+斤=新 亻+子=仔
减一减:此=些-二 平=苹-艹
(4)熟字组新词。
三、互动课堂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的家”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13)
预设:文具盒。
仿写句子。(出示课件14)
例: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的家。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的家。
2.教师提出问题:贝贝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出示课件15)
预设:贝贝的铅笔只用了一次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
(板书:起因——贝贝总是丢文具)
贝贝还有哪些文具不见了?仿照句子说一说。(出示课件16)
铅笔,只用了一次,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尺子,只 。
,只 。
3.教师引导:自由读第1、2自然段,请你说一说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课件17、18)
预设: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
教师引导: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贝贝的粗心?
预设:只用了一次、只擦了一回。
4.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注意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只”“一次”“一回”要重读。(出示课件19)
教师范读,指名让学生读并评价。
四、学写字
1.出示“笔、知、道”3个字,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出示课件20~22)
2.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生字。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1.会写“放、平、安”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文章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
3.学会爱护学习用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一、复习回顾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具的家》这篇课文的字词,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出示课件23)
二、互动课堂
1.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发现了贝贝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24)
预设:贝贝经常丢东西。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