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阅读9《端午粽》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
语言运用:积累叠词的用法及“的”字短语。
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审美创造:了解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感受传统食物带来的幸福。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第4自然段写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有6个。其中有2个是独体字,2个是上下结构,1个是左右结构,1个是半包围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会认12个生字和米字旁1个偏旁,以及1个多音字。另外,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积累叠词的用法,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积累“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初读时注意短语“( )的( )”的朗读,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帮助学生读好短语,为后面读好长句子作铺垫;二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2个生字和米字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了”,会写“节、米”等6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心情。(重点)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习俗的由来。(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端、粽”等12个生字和米字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了”,会写“节、米、间”3个字。
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一、看图识字,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认读词语“粽子”,读准“粽”。(出示课件2)
2.教师引导:你们知道哪个节日要吃粽子吗?(出示课件3)
预设:端午节。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一找端午节的日期。(出示课件4)
教师讲解:“端午”也叫“端阳”,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头。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粽”,指导学生认识米字旁,发现“米”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出示课件5)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端午节有关的一篇课文。(板书:端午粽)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端午节的习俗,并利用图片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感悟文中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出示本课会认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出示课件6)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①指名让学生读,随机指导学生认读“总会”“盼着”,读好带“一”字的短语:一到端午节、一锅粽子。(出示课件7)
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提醒学生词语要连读。
(2)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词语,提醒学生注意音变和词语连读:一颗红红的枣、一掀开锅盖、一股清香、一口粽子。(出示课件8)
②指导学生朗读“的”字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出示课件9)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①指名让学生读,认读词语“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出示课件10)
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甲骨文图片,体会“肉”的意思。(出示课件11)
看图,联系生活识字。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认读词语:羊肉、牛肉。(出示课件12)
③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三句话,注意停顿和词语连读。(出示课件13)
④同桌合作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好句子的停顿。
(4)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读准多音字“了”。(出示课件14)
三、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
读好长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1.教师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子、味道、香气分别是怎样的。(出示课件15)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的样子、香味及味道。我们来具体看看粽子有什么特点吧!
2.学习第一句话。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的事物。(出示课件16)
(2)指名让学生回答,随机圈出关键词“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板书:样子——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介绍食物时,可以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类词,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条理性,从而发现第一句话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出示课件17)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受叠词的作用。(出示课件18)
①请学生朗读修改后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修改后的句子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②教师引导学生将它和原句比较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引导学生迁移学习第二、三句话。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圈出描写粽子香气、味道的词语。(出示课件19、20)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知道了粽子的做法、样子,那外婆包的粽子闻起来是什么样的?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三句话。
预设:粽子闻起来有一股清香。
教师继续引导:那粽子吃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又黏又甜。
4.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21)
教师指导朗读:外婆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注意用喜爱的语气读,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