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阅读7《静夜思》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思乡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课前解析
关注古诗:这首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学习古诗内容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初步体会诗人因看到月亮而思念家乡的情感,对于诗句的意思,只需要大致了解,不必要求字字落实。
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思念、床前、大地、故乡。掌握“心字底”的书写要点。“前”下面部分“月”的撇要变成竖。“乡”两个撇折的撇相互平行,折也要相互平行,整个字稳稳站立。
关注朗读: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注意古诗的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教师可通过音乐烘托、图画展现的方式,让诗中描绘的景象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认识“静、思”等8个生字,会写“思、床”等6个字。(重点)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静、思”等8个生字,会写“思、床、前”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一、复习导入,解题目,知作者
1.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李白的古诗《古朗月行》,读一读,背一背。(出示课件3)
(2)知作者。师生互动,说说对李白的了解,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4)
(3)教师继续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静夜思》。(板书:静夜思)
2.解古诗题目,学写字。(出示课件5)
(1)教师引导学生齐读古诗题目。
教师通过讲解每个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在安静的晚上思念(家乡、亲人)。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静”:后鼻音。“静”在题目中的意思是“安静”。(出示课件6)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夜”,并看图组词。(出示课件7~9)
(4)讲解生字“思”。
这个“思”字,是我们每个人的好朋友,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思”是心字底,心字底的汉字往往和思想、思考有关,如,想念的想,想念的念,忘记的忘。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思”。(出示课件10)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书写“思”。教师重点讲解卧钩的写法。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读好古诗题目。(出示课件11)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初读古诗。(出示课件12)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提出听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诗句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古诗,并圈画生字,把诗句读通、读顺。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读好三拼音节中带有后鼻音ang的字。
(3)同桌之间互读,正音。
2.认识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第一、二句。(出示课件13)
①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床”。(出示课件14)
教师出示识字方法:熟字+部件。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识字方法,用我们熟悉的汉字加上汉字部件,组合成生字,比如“床”字,我们熟悉的“木”,加上“广”,就组成了“床”。
②教师引导学生字理识字“疑”。(出示课件15)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第三、四句,并出示生字“举、望、低、故”。(出示课件16、17)
①教师出示识字方法:动作识记,通过动作帮助识字。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第一个小朋友做着举头的动作,第二个小朋友做着低头的动作,我们一起跟着做动作,这些动作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了举头和低头,它们是一对反义词,李白正是举头望明月呢!(出示课件18)
②“望”和“故”是常见字,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记一记。
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反文旁,拓展新字。(出示课件19)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好古诗《静夜思》的停顿。(出示课件20)
三、再读古诗,指导书写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教师范读,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让学生读,想象画面。(出示课件21)
2.教师引导学生书写生字“床、前”。(出示课件22、23)
(1)教师范写。床:“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的横画不宜过长。
前:上面不要写成“草字头”。
(2)学生书写生字。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会写“地、故、乡”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一、复习回顾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朗读学习了古诗《静夜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古诗描绘的景象。(出示课件24)
2.教师出示课件,做摘星星游戏,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出示课件25)
二、互动课堂,走进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二句。
(1)教师提问:“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意思。读诗句,并根据想象的画面填空。(出示课件26)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床前洒满的月光好像铺在地上的白霜,并让学生顺势理解难懂的字——“疑”。
教师小结:“疑”是“好像”的意思,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看作是铺在地上的白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又说明了天气的寒冷。(出示课件27)
(板书:明月光 霜 夜深人静)
(3)学生再次朗读第一、二句。(出示课件28)
2.学习古诗第三、四句。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