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2日
资源编号 94743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统编版)

2025-02-11 六年级下册 0 65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统编版): 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统编版) 20...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审美创造:品味古诗魅力,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呈现了一些有特色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词句段运用”由两道题构成。第一题呈现了三句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古诗,感受有哪些事物被古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第二题呈现了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三个语句,分别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小英雄雨来》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旨在让学生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日积月累”要求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点

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

【教学难点】

回忆学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学过的课文,体会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好处,学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2.回忆读过的古诗,感受诗人运用的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语句,品一品

1.教师引导:本单元的文章,内容和体裁都很丰富,有诗,有回忆录,有演讲稿,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走进语文园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2 )

2.教师提出要求: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阅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看看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4)

3.自由朗读,说说你的发现。

(1)课件出示《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出示课件5)

教师引导:通过阅读我们学过文章的开头结尾,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预设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4月28日更突出“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念,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使文章结构篇幅紧凑。

(2)关注设问式开头。

(出示课件6)《藏戏》文章的开头: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名学生朗读。

②教师提问:这样的开头又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这个开头运用了排比和反问手法,激发读者好奇心。

师小结:这个开头表达方式新颖独特,用反问、排比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下文的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3)关注提问式结尾。

(出示课件6)《匆匆》文章的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①同桌交流这段结尾的特点。

②学生交流:通过提问式结尾,更加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起人们珍惜时间的决心。

教师提问:提问式结尾还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疑问结尾,发人深思。

(4)关注开门见山式开头。

(出示课件7)出示《草原》文章的开头:

①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预设: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②教师相机补充:开头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美丽的草原而感到自豪。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明朗宽广的特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关注以景烘情式结尾。

(出示课件7)出示《那个星期天》文章的结尾: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①读一读,说说这个结尾的特点。

②交流这种结尾的好处: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如描写光线的消逝其实就是表达男孩的期盼彻底破灭。

小结:这样的文章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4.交流所学,探寻规律。

(出示课件8)师:再找一些自己学过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大家一起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9)出示《匆匆》开头和结尾。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出示课件10)我发现了《匆匆》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手法列出可以复返的一些自然现象,而后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和前面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宝贵,引发读者的思考。结尾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引人深思,首尾呼应。

师总结: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探讨相关文章开头、结尾的好处,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要途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地方。)

二、词句段运用

(一)背诵古诗忆旧知

1.请学生背诵本单元的《古诗三首》。

2.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些诗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预设:托物言志

3.联系你读过的古诗,想一想:还有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

预设1: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人。

预设2:荷花象征廉洁的人。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学习诗句解诗意

1.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11)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 (出示课件12)出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师提问:这句诗选自哪里?诗中哪种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预设:这句诗选自《竹石》,竹子被赋予了人的顽强、正直不屈、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

3.(出示课件13)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教师提问:这句诗选自哪里?诗中哪种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预设:这句诗选自《墨梅》,梅花被赋予了人的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品格。

4. (出示课件14)出示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教师提问:这句诗选自哪里?诗中哪种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预设:这句诗选自《赠刘景文》,傲霜中的菊枝被赋予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三)根据图片猜诗句

1.根据图片,说说你想到的诗句。(出示课件15)

预设1:(出示课件16)看到第一幅图,我想到了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预设2:(出示课件17)看到第二幅图,我想到了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预设3:(出示课件18)看到第三幅图,我想到了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赞美的人,我们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赞美他们?

预设:(出示课件19)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74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